文学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6千字
字数
2013-03-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扎实的比较文学著作。
内容简介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由赵毅衡所著,为中国新时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第一本具有扎实影响的著作,得到中国比较文学协会颁发的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但原书印数极少,已成学界罕见珍藏。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现代美国的“中国诗群”
- 第一节 1910年前美国诗歌中的中国
- 1.两种不同的中国兴趣
- 2.霍尔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1809—1874)
- 3.朗费罗(Henry Wadworth Longfellow,1807—1882)
- 4.斯托达德(Richard Henry Stoddard,1825—1903)
- 5.政论诗
- 6.哈特(Bret Hart,1836—1902)的《阿新》
- 7.欧文(Wallace lrwin,1875—1959)的《唐人街谣曲》
- 8.利兰(Charles Godfred Leland,1824—1903)的《洋泾浜小调》
- 第二节 新诗运动的“中国热”
- 1.概况
- 2.庞德(Ezra Pound,1885—1973)
- 3.罗厄尔(Amy Lowell,1874—1925)
- 4.弗莱契(John Gould Fletcher,1886—1950)
- 5.蒙罗(Harriet Monroe,1860—1936)
- 6.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
- 7.宾纳(Witter Bynner,1881—1968)
- 8.费克(Arthur Davidson Ficke,1883—1945)
- 9.斯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
- 10.马斯特斯(Edgar Lee Masters,1868—1950)与其他谣曲诗人
- 11.桑德堡(Carl Sandburg,1878—1967)
- 12.艾略特(T.S. Eliot,1888—1965)
- 13.波登海姆(Maxwell Bodenheim,1893—1954)
- 14.其他人
- 第三节 当代诗人
- 1.概述
- 2.英加尔斯(Jeremy Ingalls,1911—2000)
- 3.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
- 4.雷克斯洛思(Kenneth Rexroth,1905—1982)
- 5.艾肯(Conrad Aiken,1889—1973)
- 6.凯瑟(Carolyn Kizer,1925—)
- 7.麦克娄(Jackson Mac Low,1922—2004)
- 8.莫根(Frederick Morgan,1922—2004)
- 9.勃莱(Robert Bly,1926—)
- 10.赖特(James Wright,1927—1980)
- 11.另一位赖特(Charles Wright,1935—)
- 12.韦尔契(Lew Welch,1929—1967)
- 13.惠伦(Philip Whalen,1923—2002)
- 14.斯特利克(Lucien Stryk,1924—)
- 15.鲁伊特(Fil Lewitt,1941—)
- 16.吉福德(Barry Gifford,1945—)
- 17.汉森(Kenneth O. Hanson,1922—)
- 18.海因斯(John Haines,1924—2011)
- 19.斯奈德(Gary Snyder,1930—)
- 第四节 各国影响的对比分析
- 1.新诗运动期间的数量对照
- 2.《诗刊》统计
- 3.英国影响
- 4.法国、印度、日本在影响渠道上的优势
- 5.中国影响与日本影响的区别
- 6.庞德的俳句
- 7.庞德的中国式诗
- 8.庞德“成形期”的中国影响
- 第二章 影响的中介
- 第一节 非文学中介
- 1.快帆贸易
- 2.传教
- 3.辛亥革命
- 4.巴黎和会
- 第二节 美国诗人访华
- 1.早期访华诗人,米蕾(Edna Sf. Vincent Millay,1892—1950)等
- 2.狄任斯(Eunice Tietjens)的《中国剪影》
- 3.三四十年代,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1967)等
- 4.“文革”期,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1927—)的《咏中国》
- 5.80年代,金斯堡(Allen Ginsberg,1926—1997)等
- 第三节 中国人在美国
- 1.唐人街
- 2.早期中国留学生关文清
- 3.罗厄尔与赵元任
- 4.宾纳与江亢虎(Kiang Kang-fu,1983—1954)
- 5.其他人
- 6.当代中国在美学者
- 第四节 美华诗坛
- 1.美华汉语文学、美华英语文学
- 2.回归唐人街之根,林永得(Wing Tek Lun,1946—)等
- 3.反寻根,陈美玲(Marilyn Chin,1955—)等
- 4.对主流文化的批判:六个不缠脚的女人
- 5.追寻中国诗意,施家彰(Arthur Tse,1950—)等
- 6.追溯中国哲理,刘玉珍(Carolyn Lau,1946—)等
- 7.各种诗风,李力扬(Li-Young Lee,1957—)等
- 第五节 中国美术
- 1.汉风
- 2.私人收藏美术品
- 3.庞德与中国艺术
- 4.《七湖诗章》
- 5.近年美国诗人的中国艺术迷恋
- 第六节 中国诗译介
- 1.19世纪欧陆翻译,《玉书》
- 2.英国译本
- 3.中国诗学之译介
- 4.陶渊明
- 5.陆机
- 6.李白
- 7.孟浩然
- 8.白居易
- 9.王维
- 10.杜甫
- 11.寒山
- 12.林和靖
- 13.苏轼
- 第七节 庞德的《神州集》
- 1.费诺罗萨笔记
- 2.《神州集》的悲愁气氛
- 3.羁客题材
- 4.树叶“典故”
- 5.《神州集》之影响
- 第三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
- 第一节 东方风与中国风
- 1.东方风与浪漫主义
- 2.19世纪的浮夸东方风
- 3.新诗运动中的19世纪东方遗风
- 4.翟理斯与庞德
- 5.中国诗学与反浪漫主义
- 第二节 中国影响与美国现代诗之“叛逆倾向”
- 1.后维多利亚诗风
- 2.中国诗在英国的冷遇
- 3.中国诗引发的激进、保守之争
- 4.中国诗与反战立场
- 5.中国诗的“零度风格”
- 6.“化简诗学”
- 7.“中国诗热”作为一种文化姿态
- 第三节 中国诗与自由诗
- 1.中国诗格律译法之弊病
- 2.自由诗与中国诗的精神契合
- 3.庞德的短语节奏
- 4.韦利的重音节奏
- 5.借鉴中国诗形式
- 第四节 中国诗与美国现代诗句法
- 1.“离开印欧语系”
- 2.并置
- 3.叠加
- 4.脱体句法
- 5.韦利的翻译实验
- 6.其他人的翻译实验
- 7.美国诗句法之中国化
- 第五节 汉字与美国诗学
- 1.罗厄尔与艾思柯的拆字
- 2.费诺罗萨论文
- 3.庞德的“汉字诗学”
- 4.“汉字诗学”的实践
- 5.蒙太奇与拼贴法
- 6.“汉字诗学”之延伸
- 第六节 中国诗与“反象征主义”
- 1.呈现与再现
- 2.从意象主义到“纯意象谬见”
- 3.旋涡主义的意象动势
- 4.先无托,再有托
- 第七节 退潮与第二潮
- 1.20年代英美学院派对中国诗的贬评
- 2.“新批评”面对中国诗学
- 3.中国诗卷土重来
- 第八节 儒学与《诗章》
- 1.儒学西传
- 2.庞德学儒
- 3.庞德译《诗经》
- 4.《中国史诗章》
- 5.《比萨诗章》与《中庸》
- 6.《掘石机诗章》与“王王”
- 7.《王座诗章》与《康熙圣谕》
- 8.《草稿与片断》,思无邪
- 9.《诗章》中的汉字
- 第九节 美国诗中的禅与道
- 1.道学西传
- 2.新诗运动中的道,杰弗斯
- 3.从“无为”到“无言”,新超现实主义
- 4.《易经》诗人
- 5.禅学西传
- 6.禅与随机诗学
- 7.三教合一,斯奈德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四川文艺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专业文学艺术出版社,主要从事当代文学、现代文学和艺术作品图书出版,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专著图书出版,古代优秀文艺作品读物出版,以及影视艺术图书和音乐歌曲图书出版。在长篇小说、纪实文学、当代作家文集、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影视艺术图书等诸多门类,整合和优化国内外出版资源,扩大合作伙伴,开拓销售市场,形成自己独有的出版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