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所有人都在有意地阻止战争,却在无意中推动了战争。这本书带你沉浸式感受二战前夕的惊心动魄与阴差阳错。

内容简介

1939年,欧洲局势急转直下,但各国领导人都在极力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英法绥靖主义者一直梦想实现世界争端“大和解”;就连希特勒也只想发动对波兰的局部战争,避免一场直面英法的世界大战。而讽刺的是,双方领导人为遏制战争而进行的频繁交手,却在无意间把人类推向了二战的深渊。

第一回合:
德国:希特勒用《苏德条约》威慑英法,使其放弃援助波兰
英国:一改对德妥协的政策,同波兰签署了《互助条约》
结果:希特勒措手不及,被迫取消8月26日对波兰的进攻

第二回合:
英国:主动外交出击,授权瑞典商人促成英德和谈
德国:瑞典商人产生反效果,希特勒断定英法不会对德宣战
结果:9月1日,德国发动波兰闪击战

第三回合:
法国:寄希望于墨索里尼能劝说希特勒重启和谈
英国:用“最后通牒”逼迫德国从波兰退兵
德国:希特勒自认看破了英法的“虚张声势”,拒绝退兵

结果:英法对德正式宣战,二战爆发

翻开本书,沉浸式感受二战前夕的惊心动魄与阴差阳错!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序幕:波兰、德国和西方
  • 第二章 时间耗尽:8月24日—26日
  • 第三章 夹缝中的波兰:8月27日—31日
  • 第四章 局部战争还是世界大战:9月1日—3日
  • 第五章 和谈失败:9月3日
  • 第六章 总结:为何战争会爆发
  • 附录一 “白色方案”指令
  • 附录二 第一号作战令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战争是一旦发动就会失控的机器,如果没有失控,那么只能是幸运的。政治家在一场场博弈中操控着局势,也被局势所操控,识势顺势,才能有所成吧。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往往众说纷纭,但是,历史的教训却可以给人以警醒,这也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意义吧。我学到的的教训是,别认为自己能够操控一切,觉得自己洞悉一切时,往往是错误的开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真实的历史远比故事更多阴差阳错

      奥弗里是我非常喜欢的当代历史学家,他能同时驾驭宏大的历史叙事与饱含隐喻的细节。这本书也让我们看到了个体的抉择如何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我们听过太多二战必然发生的论调,奥弗里却用引人入胜的叙事证明,即使到了爆发前的最后十天,二战也并非不能避免,希特勒和张伯伦这些搅动风云的参与者们都在阻止世界大战的爆发。但真实的历史远比故事更多阴差阳错,在最后的激烈博弈中,各国领导人的偏执和盲信最终葬送了人类的文明。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