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字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23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语言学家张伯江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旨在揭示汉语语法中语用动因的体现。
内容简介
全书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不是主谓结构而是话题结构;第二部分讨论汉语名词短语组合过程中的语用关系;第三部分讨论汉语句法结构的语用性;第四部分讨论汉语句法结构的语体制约和修辞属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部分 话题结构
- 第一章 汉语话题结构的根本性
- 1.1 汉语话题结构是基本句法结构
- 1.2 “云想衣裳花想容”——话题不是动作者
- 1.3 “三下五除二”——准确离析出话题部分
- 1.4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列的样式,不并列的结构
- 1.5 “曹操收去青龙伞”——韵律结构帮助辨识话题结构
- 1.6 “大河有水小河满”——顺向的语序,逆向的推理
- 1.7 纠缠的逻辑关系,平铺的流水句
- 1.8 结语
- 第二章 汉语句法中的框—棂关系
- 2.1 框—棂关系:从篇章到句法
- 2.2 框—棂关系的句法类型
- 2.3 关于棂的性质的讨论
- 2.4 汉语的基本语法关系与指称语的性质
- 2.5 结语
- 第三章 现代汉语的非论元性句法成分
- 3.1 主语
- 3.2 宾语
- 3.3 定语
- 3.4 跟糅合句法有关的论元关系问题
- 3.5 结语
- 第四章 从“叫”的个案讨论汉语句法格局的形成方式
- 4.1 “叫”的不同意义和句式
- 4.2 “我叫张三”来源于近代汉语的话题句
- 4.3 现代汉语里“叫”的二元句与三元句的联系与区别
- 4.4 话题结构驱动句式变异
- 4.5 结语
- 第二部分 名词短语
- 第五章 汉语限定成分的语用属性
- 5.1 汉语的限定词问题
- 5.2 汉语限定性成分的共现现象
- 5.3 寻求句法解释
- 5.4 限定性成分的语用属性
- 5.5 余论:汉语是多限定词共现的语言吗?
- 第六章 现代汉语同位同指组合的性质
- 6.1 同位同指组合与定中式偏正结构
- 6.2 同位同指组合与主谓结构
- 6.3 同位同指组合与并列结构
- 6.4 动静之间
- 6.5 结语
- 第七章 同位现象的戏剧化解释
- 7.1 从中国京剧的出戏和入戏说起
- 7.2 从京剧人称表达的语法特征看出戏和入戏的融合
- 7.3 戏剧化语言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八章 双音化的名词性效应
- 8.1 现代汉语里大量存在的“动名同形”双音词
- 8.2 如何认识语义“转指”现象
- 8.3 动词“转指”为名词过程中的重新分析及根本解释
- 8.4 余论:汉语使用者是不是“不关注词类差异”?
- 第九章 释“指·量短语”的两种意义兼论定冠词问题
- 9.1 “类同定指”现象
- 9.2 “类同定指”的句法和语义观察
- 9.3 指示词和定冠词的分工
- 9.4 滑向定冠词的语义条件
- 9.5 汉语有没有发展出定冠词?
- 9.6 结语
- 第三部分 句法结构
- 第十章 汉语句法结构的观察角度
- 10.1 汉语的主谓关系是什么?
- 10.2 汉语的偏正结构是什么?
- 10.3 主谓结构与偏正结构认知语用解释
- 10.4 结语
- 第十一章 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用结构
- 11.1 句法结构的观念,使汉语语法描写“以简驭繁”成为可能
- 11.2 汉语句法结构反映的是语义关系还是语用关系?
- 11.3 从语用关系认识汉语的句法结构
- 11.4 结语
- 第十二章 句式的跨语言观:把字句与逆被动态关系商榷
- 12.1 汉语的把字句是不是针对宾语的一种句法操作?
- 12.2 “把”字的宾语究竟是句法提升还是句法降级?
- 12.3 作格语言的语法标记理据以及语法过程的目的
- 12.4 把字句:句法操作还是语用操作?
- 12.5 余论:把字句的价值与句式的跨语言比较问题
- 第十三章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
- 13.1 语义处置的验证
- 13.2 结构制约的证明
- 13.3 主观处置说的验证
- 13.4 把字句是否关乎句法操作的观察与讨论
- 13.5 结语
- 第十四章 现代汉语形容词做谓语问题
- 14.1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带标记问题
- 14.2 关于“状态形容词”
- 14.3 性质形容词做谓语不带标记的情况
- 14.4 汉语形容词的谓语功能是什么意义上的谓语功能?
- 14.5 结语
- 第十五章 近、现代汉语里“给+VP”的形成
- 15.1 问题
- 15.2 事实
- 15.3 “给+VP”的形成
- 15.4 解释
- 15.5 结语
- 第四部分 语体和修辞
- 第十六章 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
- 16.1 以语法解释为目的的语体研究不看重语体的种类
- 16.2 着眼于听话人的语法研究和语体研究
- 16.3 一个从微观语体差别观察重要语法差异的实例
- 16.4 结语
- 第十七章 从“来”的代动词用法谈汉语句法语义的修辞属性
- 17.1 “来”的代替作用与趋向词“来”有没有关系?
- 17.2 “来”的代动词功能
- 17.3 代动词“来”有没有意义?
- 17.4 余论:语法中的修辞
- 第十八章 法律法规语言的语法问题
- 18.1 并列短语问题
- 18.2 代词“其”的误用
- 18.3 表情况的“的”字的使用
- 18.4 其他问题
- 18.5 结语
- 第十九章 言者与听者的错位
- 19.1 指称意义的错位
- 19.2 论元关系与话题关系的错位
- 19.3 条件与叙实的错位
- 19.4 行域与知域的错位
- 19.5 行域与言域的错位
- 19.6 句法与修辞的错位
- 19.7 注意焦点的错位
- 19.8 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的错位
- 19.9 话题和焦点的错位
- 19.10 结语
- 第二十章 消极修辞的灵活度
- 20.1 引言
- 20.2 文本背景及对比意义
- 20.3 句法强制性与自由度
- 20.4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 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