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视犯罪防治,探讨重新犯罪的原因,提出预防策略。

内容简介

从犯罪与矫正角度来看,重新犯罪不仅是犯罪现象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犯罪类型,而且是犯罪防治与罪犯矫正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从整个社会角度来讲,解决重新犯罪问题说到底是为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与实现民众安居乐业,相应地,重新犯罪率的高低是检验社会治安状况好坏、社会是否良性运行、民众生活环境是否安全以及社会犯罪发展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重新犯罪主题,全面描述重新犯罪人群的各种特征,深度探讨他们重新犯罪的原因,构建预测他们重新犯罪风险的工具及体系,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预防罪犯群体重新犯罪的对策建议,就成为犯罪学界、罪犯矫正实务界与整个社会的必然要求。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第一章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是重新犯罪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在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
  • 三、青少年罪犯占总体刑事罪犯比率较高对预防重犯工作有负面影响
  • 四、重新犯罪问题已成为我国犯罪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 五、研究者们逐渐开始重视研究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问题
  • 六、重新犯罪危险评估已成为立法部门关注的新焦点
  • 七、研制重犯风险评估工具也成为犯罪学界的工作重点
  • 八、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研制是薄弱环节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第二章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重新犯罪核心概念的界定
  • 二、重犯与未重犯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二节 总体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一、犯罪学的生命历程理论
  • 二、生命历程理论研究的缘起
  • 三、生命历程理论的理论主张与实证研究
  • 四、本研究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借鉴与运用方式
  • 五、总体理论框架与总体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结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既有文献梳理与评价
  • 二、深度访谈与文本分析
  • 三、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 第五节 研究步骤
  • 一、查阅既有的文献资料
  • 二、选择研究地点与研究对象
  • 三、开展一对一深度访谈
  • 四、整理各类调查资料
  • 五、初步分析访谈与问卷资料
  • 六、问卷数据的ROC曲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国内外重新犯罪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国外重新犯罪研究与实践
  • 一、国外重新犯罪理论研究成果梳理
  • 二、国外重新犯罪风险评估研究的三个阶段
  • 三、国外重新犯罪风险评估的典型工具
  • 第二节 国内重新犯罪研究与实践
  • 一、国内重新犯罪研究的重点议题
  • 二、国内重新犯罪风险评估研究及典型工具
  • 第三节 国内重新犯罪研究可进一步完善之处
  • 一、需要更加注重梳理国际上重新犯罪研究成果
  • 二、需要更加注重回顾国内的重新犯罪研究成果
  • 三、需要在实证研究之前开展探索性的过程研究
  • 四、需要更加重视遵循实证研究方法的科学程序
  • 五、需要开展重新犯罪与未重新犯罪群体之间的比较研究
  • 六、需要罪犯矫正与安置帮教部门更加积极与科研机构合作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刑释人员早年成长时期经历与重新犯罪
  • 第一节 早年家庭成长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研究对象
  • 三、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四、早年家庭成长经历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早年家庭成长经历与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二节 早年学校成长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学校环境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学校成长经历与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三节 早年社会交往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社会交往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社会交往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四节 早年偏差行为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偏差行为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偏差行为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五节 早年不幸事件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不幸事件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不幸事件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六节 早年成长时期各因素的综合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刑释人员初次犯罪时期经历与重新犯罪
  • 第一节 初次犯罪年龄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初次犯罪年龄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初次犯罪年龄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二节 初次犯罪罪名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初次犯罪罪名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初次犯罪罪名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三节 初次犯罪刑罚经历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初次犯罪所判刑期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初次犯罪所判刑期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初次犯罪实际执行刑期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初次犯罪实际执行刑期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初次犯罪的认罪认罚态度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初次犯罪的认罪认罚态度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刑释人员上次监狱服刑时期经历与重新犯罪
  • 第一节 监狱管理工作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上次监狱服刑劳动改造情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上次监狱服刑劳动改造情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上次监狱服刑加分扣分情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上次监狱服刑加分扣分情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监狱管理制度是否合理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监狱管理制度是否合理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二节 监狱教育工作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监狱教育工作满意程度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监狱教育工作满意程度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刑释人员上次刑释至重犯期间经历与重新犯罪
  • 第一节 人口特征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性别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文化程度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五、户籍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户口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七、是否有配偶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上次刑释前进监狱次数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九、人口特征自变量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二节 经济状况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居住情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居住情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收支情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收支情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就业情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就业情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九、失业次数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失业次数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三节 家庭环境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家人关系质量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家人关系质量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父母的重要程度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父母的重要程度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父母贴标签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父母贴标签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九、同住家人人数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同住家人人数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十一、同住家人中有犯罪经历人数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二、同住家人中有犯罪经历人数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四节 社会交往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交往意愿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交往意愿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朋友多寡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朋友多寡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不良朋友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不良朋友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九、小区社交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小区社交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十一、与正式机构的交往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二、与正式机构的交往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五节 心理感受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社会距离感受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社会距离感受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五、社会歧视感受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六、社会歧视感受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七、情绪状况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八、情绪状况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九、价值观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十、价值观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六节 不幸遭遇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不幸遭遇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不幸遭遇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第七节 悔罪态度与重新犯罪
  • 一、研究回顾与研究假设
  • 二、变量设置与测量方法
  • 三、悔罪态度与重新犯罪之间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四、悔罪态度与是否重新犯罪关系的ROC曲线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研究结论
  • 第一节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风险评分体系的构建
  • 一、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影响因素汇总
  • 二、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风险测评工具
  • 第二节 刑释人员重新犯罪预防对策建议
  • 一、依人口特征开展分类安置帮教
  • 二、继续帮助相关刑满释放人员克服生活困难
  • 三、帮助相关刑满释放人员重建良好家庭关系
  • 四、增强相关刑满释放人员融入社会的主动性
  • 五、加强刑满释放人员的悔罪教育
  • 六、研究“风险—需求—回应”的循证安帮模式
  • 七、密切关注刑满释放人员的不良社会交往
  • 八、建立“监狱—安帮机构—社会”渐进性回归模式
  • 九、学术界需要更加注重研究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十、罪犯矫正机构应更开放地接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者参与研究
  • 附录1调查问卷之一
  • 附录2调查问卷之二
  • 附录3深度访谈提纲之一
  • 附录4深度访谈提纲之二
  • 附录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 附录6上海市安置帮教工作规定
  • 附录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后记
  • 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法治出版社

中国法治出版社是中央级法律类图书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6月,隶属于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国法治出版社每年出版新书品种1000种左右,出版物主要包括:1、法律法规的国家标准版本;2、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中外文对照文本;3、中外法学著作;4、研究生、大学本科、专科法学教科书;5、法律工具书;6、解释、宣传、介绍法律、法规的普及性读物;7、法律、法规中文及中外文对照文本的电子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