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济转型下意识形态与社会冲突治理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的新态势,以意识形态与社会冲突治理为主题,聚焦于意识形态与社会冲突治理的发展态势、挑战和任务,从群体冲突、信访治理、社会治理制度化、社会治理中的意识形态四个维度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群体冲突以群体抗争态势及走向、群体性冲突的经验、群体性事件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群体性事件心理认知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了群体冲突行为及其治理问题;信访治理着眼于国家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路径,聚焦于国家信访与法治治理语境、基层治理法制化、信访治理法制化等问题,并重点探索研究了信访改革的方向;社会治理制度化着重于社会治理的变革,重点关注了社会转型中治理模式及其制度逻辑、基层社会抗争治理创新等问题;社会治理中的意识形态重点介绍了当前社会中的多样意识形态及其逻辑,并探索了思想理论为现实服务的最优路径。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主编简介
  • 副主编简介
  • 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智库丛书编委会
  • 丛书总序
  • 序言 促进意识形态工作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对接与良性互动
  • 目录
  • 专题一:群体冲突
  • 中国群体抗争行动:目前的态势及未来的走向
  • 一 群体抗争行动的类型
  • 二 群体抗争行动:目前的态势
  • 三 群体抗争行动:未来的可能走向
  • 上海社区群体性冲突解决的经验研究
  • 一 中国群体性冲突的现状及困境
  • 二 抗争政治理论与群体性冲突的解决
  • 三 上海社区三起群体性冲突案例分析
  • 四 不同级别的群体性冲突处理方式之差异分析
  • 五 结论
  • “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动因及逻辑关系分析
  • 一 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现场行动动因的缺失
  • 二 无直接利益相关者利益受损的“隐性”动因和不公平感社会心理的“显性”动因
  • 三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生成动因逻辑关系
  • 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中的心理台风眼效应研究
  • 一 基于风险认知的心理台风眼效应
  • 二 心理台风眼效应对化解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阶段性路径分析
  • 三 基于心理台风眼效应构建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综合治理框架
  • 专题二:信访治理
  • 国家与社会治理的信访语境
  • 一 基本脉络:三个转向中的信访研究
  • 二 回归信访制度的原初设计
  • 三 臧否、存废之争与民主、法治理想
  • 四 治理范式:信访的本土解释策略
  • 五 分类治理的贡献及其限度
  • 六 信访重构的政治考量
  • 七 小结:在不同话语中寻求共识
  • 信访制度改革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 一 分析框架
  • 二 信访改革试点的制度创新实践
  • 三 讨论:如何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 国家治理体系下的中国信访法治化
  • 一 国家治理与信访法治化的关系
  • 二 信访法治化的发展与基本原则
  • 三 信访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 人大信访:中国信访改革方向
  • 一 信访的主要功能及其存在必要性
  • 二 人大信访、公民权利救济与法治建设
  • 三 人大信访、政治参与和民主建设
  • 专题三:社会治理制度化
  • 中国转型秩序及其制度逻辑
  • 一 转型国家的秩序挑战
  • 二 中国不稳定事件的特质与相关解释
  • 三 赶超增长、维持稳定与国家治理结构调整
  • 四 “准分权结构”的外部性与不稳定事件的产生
  • 五 转型国家的双重角色与秩序失衡
  • 六 结论:未曾终结的历史与国家治理结构重构
  • 中国的地方官员与社会冲突:对政府官员的处罚
  • 一 处罚政府官员的政治逻辑
  • 二 对在社会冲突事件中渎职官员的处罚
  • 三 在国家—公民冲突中对官员的处罚
  • 四 社会冲突的不当处理
  • 五 免责
  • 六 对渎职官员的从宽处理
  • 七 结论
  • 县域政府动员式社会治理模式及其制度化逻辑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分析框架
  • 三 县域政府动员式社会治理及其制度化表现
  • 四 县域政府动员式社会治理制度化逻辑
  • 五 结语
  • 专题四:社会治理中的意识形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中国精神的三重意义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精神的思想定位意义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精神的价值定向意义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精神的实践定形意义
  • 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意识形态研究
  • 一 意识形态研究的新主题: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意识形态结构与功能调适
  • 二 意识形态研究的基本框架:从总体性意识形态到包容性意识形态
  • 三 意识形态研究的核心议题:国家与社会在意识形态话语实践中的互动
  • 四 需要重视的研究范式:走向微观视角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
  • 民粹主义与信访政治
  • 一 信访治理的双重困境
  • 二 信访政治“掏空”的多米诺效应
  • 三 民粹逆袭对信访的政治支援
  • 四 重建信访政治回应民粹主义风险
  • 五 小结与反思
  • 群体性事件背后的社会心态
  • “不满情绪”
  • “抱团取暖”
  • “命运共同体”
  • “情感集体唤醒”
  • “情景震撼”
  • 重塑当代中国人自由观念的三个着力点
  • 一 从“内心的自由”到“定在的自由”
  • 二 从“任性的自由”到“规则的自由”
  • 三 从“竞技的自由”到“平等的自由”
  • 教内信任:基督教信仰与人际信任
  • 一 问题提出:基督教的兴起和诚信危机
  • 二 文献回顾:经典命题和实证研究
  • 三 资料来源:2010年CGSS数据
  • 四 数据分析:基督教信仰与人际信任
  • 五 结论与讨论:黏合性社会资本和教内信任
  • “意识形态与社会冲突治理”高端论坛会议综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