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拾常识与独立思考,对抗盲目的思考外包。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AI时代,我们面对海量的数据和选择,总害怕错失最优解。于是,我们宁愿将思考和决策外包给专家、技术和规则:医疗决策依赖专家诊断,旅行路线交由小红书决定,人生选择服从社会规则。这种“思考外包”让我们沦为自身生活的旁观者,甚至陷入“灵魂瘫痪”。

然而,本书揭示了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在人们竞相用AI破局的时代,你作为人本身的价值恰恰是比算法或专家更强大的决策利器。作为普通人,利用常识、广阔的视角、真实的感受和系统性思维也可以做出精准的判断。

目录

  • 版权信息
  • 测一测 你了解在AI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秘诀吗?
  • 推荐序1 谁在吞噬我们的主见
  • 保持开放和无知,才能收获创造力
  • 听从内心的声音,做一个自由的人
  • 推荐序2 六大智慧,在“思考外包”时代找回主见
  • 推荐序3 我思故我在:AI时代的独立思考指南
  • 别让选择的洪水,淹没思考的勇气
  • 打破迷信专家的死亡螺旋
  • 掌握重建思考坐标系的五大关键
  • 在算法之外看见第三种可能
  • 敢于拒绝标准答案,才能夺回生活主控权
  • 引言 避免在自己的人生决策中成为旁观者
  • 战胜错失恐惧,直面不完美
  • 做专精的刺猬,还是广博的狐狸
  • 自主决策,让专家随时待命
  • 第1章 当我们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 最后一个什么都懂的人
  • 专业分工与专业整合
  • 从数据洪流到最优解困境
  • 选择权越多,下行风险越大
  • 选择过载与错失恐惧
  • 数据干扰下的注意力管理
  • 第2章 选择的激增加大了决策的压力
  • 当我们被专家占据了注意力
  • 第199名新秀
  • 被拒绝的“火焰杯”
  • 当我们被技术改变了思考方式
  • “请勿使用谷歌地图导航”
  • 盲目依赖自动驾驶技术导致的坠机
  • 当我们被规则抢占了决策权
  • 美国车辆管理局的噩梦
  • 失效的医疗系统
  • 重新学习独立思考
  • 第3章 后果1,落入专家意见的盲区
  • 有蒙蔽性的专注
  • 过度诊断引发不必要的治疗
  • 官僚主义导致错误的晋升
  • 对单一目标极度关注,错失扩张时机
  • 专家意见同样具有局限性
  • 第4章 后果2,缺乏系统性思维
  • 安全即危险,危险即安全
  • 追求健康引发的健康危机
  • 误诊带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 超级食物导致意想不到的疾病
  • 第5章 后果3,盲目地全盘服从
  • 盲从综合征的传播
  • 如何避免顶级医生危害你的健康
  • 服从等级制度造成的核危机
  • 第6章 关键1,将注意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 魔术师如何控制你的注意力
  • “看门狗没有叫”,被忽略的异常事件
  • 谈判情境中的注意力
  • 注意力管理的不断迭代
  • 公牛队的魔术,注意力管理推动成功
  • 第7章 关键2,以终极目标为决策导向
  • “有纪律地不服从”
  • 将与目标看似无关的事联系起来
  • 聚焦终极目标,才能兼顾事物全貌
  • 基于目标的投资方法
  • 专注于打赢整个战争,而不只是打赢一场战斗
  • 第8章 关键3,忽略噪声,学会独立思考
  • “广告”与“疗效”
  • 被动投资的逻辑悖论
  • “我们该怎么办,老板”
  • 伟大的突破源自独立思考
  • 第9章 关键4,综合多重视角寻求解决方案
  • 多重镜头的力量
  • 翻转视角,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 随时随地向他人学习
  • 打破部门墙
  • 像对待自己一样认真对待他人
  • 用好“魔鬼代言人”
  • 第10章 关键5,自主判断如何使用专家意见
  • 借用肯尼芬框架明确自己的处境
  • 越是复杂的问题,越要掌控自己的决定
  • 让专家随时待命,而不是将他们奉若神明
  • 巧用提问的力量
  • 警惕“屁股决定脑袋”
  • “不作为”有时是最好的“作为”
  • 第11章 跳出专家与AI的局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 预测是徒劳的,但可以推动我们思考
  • 用情景规划法应对未知
  • 考虑无关选项
  • 虚构情节帮助我们走出固定场景
  • 调整关注点,避开琐事
  • 分散关注点有助于形成突破性思维
  • 第12章 追求知识深度与视角广度的平衡
  • 培养一流人才的“低能儿收容所”
  • 平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 “水是什么东西呀”
  • 不要浪费无知
  • 广度会有一天胜过深度吗
  • 结语 让专家与AI随时待命,找回主控权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0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在信息洪流中,找回思考的主动权

    在一个信息爆炸、观点纷杂、权威林立的世界中,人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并最终形成并坚守自己的判断?这本书试图回答的,正是这个时代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本书从结构上就体现出一种清晰的实践导向。全书系统性地拆解了 “缺乏主见” 的成因 —— 从认知偏误、社会压力到媒体操纵,进而提出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帮助读者逐步构建批判性思维框架。书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主见不是天生的性格特质,而是一种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智力习惯。本书最有新意的部分,在于其对 “信息饮食” 概念的提出和阐释。作者指出,现代人沉浸在无休止的信息流中,却很少对这些信息的来源、质量和目的进行筛选。这种被动的消费导致思维变得依赖和懒惰。他建议像规划营养膳食一样规划信息摄入,主动选择高质量、多元化的信息源,并有意识地回避那些煽动情绪、简化复杂性的内容。这一比喻生动而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书中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对 “决策疲劳” 的剖析。作者通过大量案例表明,每个人每天的决策能量是有限的,而在琐事上消耗过多决策力,会导致在重要问题上失去判断力。书中提供了一系列简洁有效的策略,如建立个人决策原则、设置默认选项等,这些方法看似简单,却能有效保留认知资源用于真正关键的抉择。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保持开放和无知,做一个自由的人

      保持开放和无知 收获创造力很长一段时间为自己曾经的处理方式懊恼过,也是自那时起我认为是无知的祸,经这几年不断地阅读学习慢慢提升了自己。本书又告知我们,无知值得被珍惜在一个新场所新领域里,全新的人可能会更快的找到解决办法,而固有的经验可能成为束缚。不要把选择权交给所谓的专家和 AI 专家可能在某个领域里面具有代表性,但面对复杂问题时,专家最好做为素材库,而你自己是决策者,专家注重每场战役,而我们更应该注重整场战争。越多的选择权,反而让我们越焦虑信息流爆炸的时代,选择权越多,下行风险越大,选择项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人们会更幸福或自由,反而让我们造成更大的负担导致焦虑。有实验表明:我们意识到的选择越多,就越有可能为自己做出的选择感到后悔。应该怎么夺回自主权?管理你的注意力将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加以重视,是一种促进真相快速浮出水面的有效方法。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依赖的人和物身上可能存在的局限性。聚焦终极目标,焦点从赢得一场战斗转向赢得整个战争。追求知识深度与视角广度的平衡专家和技术只是思维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新视角不会从天而降,它需要元意识和正念来打破那些过去在我们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僵化套路。谦逊可以让人们对新信息保持开放态度,从而激发人们对基本假设的本能质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还行

        想法不错,内容凑字,可以随便翻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