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著作,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

内容简介

本书理论基石是:文学理论是由关于文学“是什么”和文学“如何”两个方面所构成。作者多年执著于文学“如何”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分布于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基于文学文本多层次存在的理论,分别在叙述层、结构层、形象和意象层辨析了文学性存在的可能、形态及艺术效应。中编基于文学文本内外方法相互结合与转换以及方法论自身的思考,分别讨论了谱系学、发生结构主义等文本分析方法。下编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是关于文学“如何”的理论与方法在民族文学研究中的延伸,闪烁着作者对民族文学的敏锐眼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关于文学“如何”的文学理论
  • 上编 文学“如何”存在的理论
  • 第一章 文学如何存在:文学文本多层次结构问题
  • 第一节 文学性在叙事性文本中存在方式问题
  • 第二节 确定文学作品存在方式与文学批评
  • 第二章 存在于叙述层的文学性
  • 第一节 多重不可靠叙述所产生的文学性
  • 第二节 “言者不知”所产生的文学魅力
  • 第三节 叙述语气与文学魅力
  • 第三章 存在于结构层的文学性
  • 第一节 结构组合与文学魅力
  • 第二节 语词作为流通物形成结构与文学魅力
  • 第三节 两个窗口交叉的结构模式与艺术魅力
  • 第四章 存在于形象和意象层的文学性
  • 第一节 转喻性文本的文学性生成
  • 第二节 意象隐喻的艺术魅力
  • 第三节 存在于形而上层的文学性
  • 中编 文学“如何”分析方法探微
  • 第一章 发生结构主义:社会学方法新探
  • 第一节 发生结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 第二节 “世界观”对于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论意义
  • 第三节 社会学方法与其他文本分析方法的融合
  • 第二章 历史眼光与比较:谱系学方法探索
  • 第一节 谱系学方法视野的形成与设想
  • 第二节 谱系学的文学性研究:以《阿绣》为例
  • 第三节 谱系学与其他研究方法的关系
  • 第三章 历史文化典籍的互文性与文化批评方法
  • 第一节 历史事件和故事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 第二节 古典诗词和典故作为历史文化典籍“如何”进入现代短篇小说
  • 第三节 历史文化典籍与现代小说中“形而上质”形成的关系
  • 第四节 小说中的历史文化典籍与读者记忆
  • 第四章 在经典与后经典叙事学视野下考察文本内外结合与转换的方法
  • 第一节 从西方后经典叙事理论切入的理由
  • 第二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搭建的基本平台
  • 第三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与历史性难题的解决
  • 第四节 后经典叙事理论的发难与方法论的革命
  • 第五节 “后经典的方法”增加了文本批评的切入“点”
  • 第六节 “假设命题式”批评:后经典的方法
  • 第五章 故事讲述模式中的批评方法
  • 第一节 “最后一个”的故事模式
  • 第二节 “故乡与返乡”的故事模式
  • 第三节 “故事套故事”的故事模式
  • 下编 关于文学“如何”的余论
  • 第一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一)
  • 第一节 为什么要讨论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 第二节 《黑骏马》的文学性生成
  • 第三节 《尘埃落定》的文学性生成
  • 第四节 《黑骏马》与《尘埃落定》比较及其结论
  • 第二章 地方性文学文本的文学性形态(二)
  • 第一节 以乌热尔图的作品为例看民族文学作品的形态
  • 第二节 汉语平台上民族文学的传播、交流与融合的机制与独特价值
  • 第三节 汉语写作的民族文学作品的文化认同意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