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和流通产业绩效进行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立足中国国情,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采用归纳与演绎、规范与实证、纵向与横向比较等研究方法,梳理和借鉴典型国家(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经验,提出和界定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制约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测评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和流通产业绩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发展模式、关键环节和政策建议。

本书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理论,对于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实践,以及新时期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意义与研究目标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研究的目标
  • 二、农产品流通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国外有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动态
  • (二)国内有关农产品流通问题的研究动态
  • (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研究动态
  • (四)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述
  • 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产品流通理论
  • (一)经典流通理论
  • (二)演化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
  •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
  • 四、研究内容、逻辑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逻辑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与局限
  • (一)研究创新
  • (二)研究局限
  • 第二章 典型国家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借鉴
  • 一、美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 (一)美国农产品流通进程的演变
  • (二)美国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 二、日本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 (一)日本农产品流通进程的演变
  • (二)日本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 三、法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 (一)法国农产品流通进程演变
  • (二)法国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 四、中国台湾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 (一)中国台湾地区农产品流通进程演变
  • (二)中国台湾地区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 五、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
  • (一)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农产品流通
  •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产品流通
  • (三)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
  • 六、我国与典型国家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比较
  • 七、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经验借鉴
  • 八、本章主要观点
  • 第三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内涵
  • 一、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 (一)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
  • (二)流通现代化与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 (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中的“中国特色”
  •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目的
  • 三、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 (一)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现代化
  • (二)农产品流通设施现代化
  • (三)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现代化
  • (四)农产品流通体制(制度)现代化
  • (五)农产品流通技术现代化
  • 四、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
  • (一)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具有先进性和动态发展性双重特点
  • (二)中国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
  • (三)中国的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 五、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原则和目标
  • (一)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目标
  •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原则
  • 六、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 (一)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流通对接的任务
  • (二)区域流通一体化和构建流通联盟的任务
  • (三)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任务
  • (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转型的任务
  • (五)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任务
  • (六)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任务
  • 七、本章主要观点
  • 第四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评价与流通产业绩效分析
  •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
  • (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实证遴选
  • (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标准及综合评价方法
  • (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测度
  • (五)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差距
  •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绩效分析:基于SCP的视角
  •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市场结构
  •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市场行为
  •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市场绩效
  • (四)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的阶段性特征
  •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绩效分析:基于效率的视角
  • (二)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实证分析
  • (三)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与特征
  • 四、本章主要观点
  • 第五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 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选择与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关系
  • (一)农业现代化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 (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选择与农业现代化的契合分析
  • 二、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依据与原则
  • (一)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依据
  • (二)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路径选择的原则
  • 三、资源要素组合整体提升路径—内生路径
  • (一)农产品流通组织与主体创新路径
  • (二)农产品流通(交易)方式现代化路径
  • (三)农产品流通设施现代化路径
  • (四)农产品流通技术现代化路径
  • (五)农产品流通关系现代化路径
  • 四、政策制度推动路径—外引路径
  • (一)农产品流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描述
  • (二)现行农产品流通政策的局限性
  • (三)推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政策制度路径
  • 五、因地制宜相机决策路径—内生与外引相结合路径
  • (一)补足现代化发展短板,尽早全面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 (二)以农产品流通业为先导产业,整体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层次
  • (三)找准突破口,固本培元,实现均衡式发展
  • 六、本章主要观点
  • 第六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模式:“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视角
  • 一、“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一)“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二、发达国家(地区)“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比较
  • (一)美国“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
  • (二)日本“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
  • (三)法国“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
  • (四)中国台湾地区“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
  • (五)“农户”与“市场”对接模式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三、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一)“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客观原因与要求
  • (二)“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前提因素分析:基于交易成本理论
  • (三)“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分析
  • (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绩效评估
  • (五)“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理论分析框架
  • 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实证分析
  • (一)“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的研究理论架构与假设
  • (二)“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机制的实证分析
  • (三)研究结论分析与讨论
  • 五、“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执行路径
  • (一)“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交易特征、行为与绩效的实现过程
  • (二)中国“小农户”与“大市场”实现对接的三条执行路径
  • 六、本章主要观点
  • 第七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模式:流通联盟的视角
  • 一、农产品流通联盟的一般分析
  • (一)农产品流通联盟的内涵与特点
  • (二)农产品流通联盟的分类
  • (三)构建农产品流通联盟的必要性和条件
  • 二、农产品流通联盟模式选择
  • (一)合作社主导下的联盟
  • (二)加工企业主导下的联盟
  • (三)营销企业主导下的联盟
  • (四)批发商主导下的联盟
  • (五)超市主导下的联盟
  • (六)五种联盟模式比较
  • 三、本章主要观点
  • 第八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与类型
  • (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特点
  •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 (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三、发达国家发展农产品电商的主要经验
  •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电商发展概况
  • (二)发达国家农产品电商发展经验
  •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措施
  • (一)规范和完善支撑环境
  • (二)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创造高品质的用户体验
  • (三)创新农产品电商模式,发展多元电商生态体系
  • (四)加大冷链物流的建设力度,完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 (五)加快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化建设
  • (六)推动农产品电商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
  • (七)做好产品定位
  • 五、本章主要观点
  • 第九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转型
  • 一、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
  •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总体概况
  • (二)以批发市场为网络的大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 (三)行业集中度提高,批发市场功能开始升级
  • (四)市场交易批发与零售兼营普遍,以现货、现金交易为主
  • (五)批发市场的营运以企业化为主,管理简单粗放
  • 二、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
  • (一)在保持农产品流通中心枢纽地位上的升级换代
  •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回归的实践推向深入
  • (三)批发市场走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 (四)批发市场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职责
  • (五)冷链物流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的应用将加强
  • (六)批发市场承担更大的国际贸易的功能
  • 三、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缺乏规划,恶性竞争问题比较突出
  • (二)仓储、冷链等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 (三)批发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 (四)批发市场经济性质模糊,制度法规不配套
  • 四、推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转型的对策措施
  • (一)增强规划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引导批发市场良性发展
  • (二)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 (三)创新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水平
  • (四)加强制度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
  • 五、本章主要观点
  • 第十章 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
  • 一、期货市场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地位及意义
  • (一)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的历程简述
  • (二)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支撑和地位分析
  • (三)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促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 二、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与特征
  • (一)农产品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的主流,其交易规模逐年扩大
  • (二)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 (三)农产品期货的投资者数量增长明显,结构不断优化
  • 三、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市场规模过小,参与期货交易的农产品品种有待进一步拓展
  • (二)参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主体的结构不合理
  • (三)参与主体的知识储备不足限制其参与期货交易
  • (四)农业生产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难以直接参与期货交易
  • (五)现货市场基础不扎实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
  • (六)流动性不足
  • (七)交易交割制度还不完善
  • (八)对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控不到位
  • 四、利用期货市场促进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路径探索
  • (一)尽快研究增加农产品期货上市品种,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
  • (二)进一步优化农产品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结构
  • (三)大力培育交易主体的现代市场意识和期货交易知识
  • (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规范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 (五)完善交易交割制度
  • 五、本章主要观点
  • 第十一章 中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 一、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条件及动因
  • (一)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条件
  • (二)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形成动因
  • 二、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 (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
  • 三、推进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公共政策建议
  • 四、本章主要观点
  • 第十二章 推进中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对策建议
  • 一、加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现代特征的流通新格局
  • (一)建设中国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与运行机制
  • (二)理顺农产品流通管理体制
  • (三)做好农产品流通布局规划,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 (四)打造“大流通、大市场、大集团”特征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
  • 二、提高农产品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一)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 (二)培育壮大农产品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三)积极组建“旗舰”型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
  • (四)鼓励农产品超市发展,努力创建农产品零售集团
  • 三、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打造农产品流通一体化链条
  • (一)大力推进农产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和“直销市场”发展
  • (二)创新农产品交易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期货市场
  • (三)推进批发市场经营模式创新,探索建立农产品虚拟批发市场
  • 四、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障水平
  • (一)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
  • (二)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 (三)加强农产品现代物流建设
  • 五、提高农产品流通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程度
  • (一)提高农产品流通、加工技术水平
  • (二)提高农产品流通标准化程度
  • 六、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建设
  • 七、健全法律法规,优化流通环境
  • 八、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扶持政策
  • 九、本章主要观点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农业为本

    这本书有着博士论文般严谨的框架体系和结构,可做为参考资料。中国是农业大国,一方面农业是民生,举足轻重,另一方面,无论从产业链还是商业结构方面都较复杂,竞争激烈,难以标准化,资本施展空间有限,国企也难布局。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玖壹合创

    玖壹合创文化是一家新型互联网文化创意公司,2018组建核心业务团队。公司主营业务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核心是IP内容的全版权运营,主要包括出版物版权、数字版权版权、影视版权、动漫版权和其他相关衍生授权的代理、销售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