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美学家潘知常美学演讲集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次美学演讲素材及内容的整理稿,共十五讲,涉及古今中外典型文学、美学案例,对中国传统文化、国人缺乏终极关怀的性格特征等分析得非常透彻,全部立论围绕审美是一种最 高的生命活动这一命题展开。

在本书中,美学家潘知常说《红楼》,品《三国》,话《水浒》,从《金瓶梅》看“裸体的中国”,从《哈姆雷特》观“流行的宠儿”,揭开以爱为名的《悲惨世界》背后的苦难根源,体味安徒生的童话如何抚慰人心,剖析王国维的“生命绝唱”,探讨今天我们怎样超越鲁迅……

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主题,涉及古今中外典型文学、美学案例,但全部立论都是围绕审美是一种最高的生命活动这一命题展开的,这些论述来自于深刻的历史总结和一种由反思而来的“哲学美学”,所以确有其独到的视角,能切中问题的要害。而实际上,在本书中,他思考与追问的,是“人”的美学、 “生命”的美学,以及“人”的未来性;他要探寻的,是人类世世代代走出黑暗的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开讲 向头顶的星空致敬
  • 第一讲 从终极关怀看中国艺术
  • 一、 从审美活动的价值取向到艺术活动的价值取向
  • 二、 “有形式的神性”与“有形式的人性”
  • 三、 中国艺术的前世与今生
  • 四、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第二讲 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 一、 安史之乱:中国历史从盛到衰的转折点
  • 二、 杜甫应该得到千秋之下的中国人的褒奖
  • 三、 杜甫没有看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根本缺憾
  • 四、 杜甫没有能够做到“眼界始大”
  • 第三讲 从《水浒传》到“水浒气”
  • 一、 关于“伤害”的美学思考
  • 二、 个人恩仇与造反有理
  • 三、 中国的“家—国”社会的彻底崩盘
  • 四、 西方经典文学作品的借鉴
  • 五、 充满了爱心的博爱的大人格的诞生
  • 六、 再见,《水浒》、再见梁山
  • 第四讲 从《三国演义》到“三国气”
  • 一、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 二、 从“权术崇拜”到“崇拜权术”
  • 三、 西方文学的参照:英雄因何而伟大
  • 四、 从“抢椅子游戏”“囚徒困境”到“人对人是狼”
  • 五、 “三国气”
  • 第五讲 李后主为什么是“李后主”
  • 一、 “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二、 李后主的“以血书”和“忧生”
  • 三、 李后主比其他帝王多出了什么
  • 第六讲 《金瓶梅》:裸体的中国
  • 一、 裸体的男女
  • 二、 裸体的民族
  • 三、 悲悯之书
  • 第七讲 《哈姆雷特》:“我的爱永没有改变”
  • 一、 从哈姆雷特到《哈姆雷特》
  • 二、 《哈姆雷特》背后的人性世界
  • 三、 《哈姆雷特》之后的“黄口小儿”与“流行的宠儿”
  • 第八讲 《悲惨世界》:以爱之名
  • 一、 苦难的根源:人性原罪与社会原罪
  • 二、 苦难的拯救:爱的法庭与仇恨法庭
  • 三、 苦难美学的启迪: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
  • 第九讲 重读安徒生童话
  • 一、 重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二、 重读《海的女儿》
  • 三、 重读《丑小鸭》与《皇帝的新装》
  • 四、 他的名字叫童话
  • 第十讲 《日瓦戈医生》:爱的审判
  • 一、 “这部小说是我偿还债务的一部分”
  • 二、 “我们是俄国恐怖年代的孩子们”
  • 三、 “失爱”的人性误区
  • 四、 世世代代将走出黑暗
  • 五、 一种获得世界的方式
  • 第十一讲 王国维:生命绝唱
  • 一、 “忧生”美学的诞生
  • 二、 成也“痛苦”、败也“痛苦”
  • 三、 王国维为什么没有走得更远
  • 第十二讲 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
  • 一、 鲁迅是谁
  • 二、 “失败”的鲁迅
  • 三、 鲁迅的“失败”
  • 四、 今天我们怎么样超越鲁迅
  • 结束语 为爱转身、为信仰转身:在终极关怀的维度重建美学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书中观点存在偏颇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