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作品《帕慕克别样的色彩系列》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的是2009年,奥尔罕·帕慕克应邀在哈佛大学做了六场演说,即著名的诺顿演说,此为结集。

帕慕克在完成《纯真博物馆》之后,他觉得自己在做了三十五年小说家之后,好像回到了原点,他也意识到,这原点并不是他的出发点(这也是许多人的共识)。他慢慢地在心中有了一个他所经历的文学旅程的意象。

他觉得是时候谈谈了,“我希望谈论我的小说创作旅程,沿途经过的站点,学习过的小说艺术和小说形式,它们加于我的限制,我对它们的抗争和依恋。同时,我希望我的讲座成为小说艺术的论文或沉思,而不是沿着记忆的巷道走一趟或者讨论我个人的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1 阅读小说时我们的意识在做什么
  • 2 帕慕克先生,这一切真的都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 3 文学人物,情节,时间
  • 4 词语,图画,物品
  • 5 博物馆和小说
  • 6 中心
  • 收场白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这之前我只看过他一本书,即《我的名字叫红》,因此并不太熟悉他的风格。这本书是他关于小说的一系列讲座的合集,阐述了他对小说的理解,席勒的思想贯穿全书。当然他的这种对小说的理解的构建完全基于 “小说是纯粹欧洲的或西方的艺术”,对于我们来说显然不够准确,可做大概的参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像小说家一样去阅读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这本《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是一本谈论小说的讲稿集。这本书是很有名的 “哈佛诺顿文学讲座” 中的一本。这个系列一直邀请一些非常有名的作家来谈谈文学创作、小说原理等,大多很有趣,像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艾柯的《小说悠游林》都是其中的经典作品。我比较喜欢看成名作家谈创作或者文学理论,因为他们都有真正的创作经验,经历过手艺的磨练,有的还要在大学里把这个原理讲个门道。上面两方面的结合才能让人信服,胜过空谈理论的人,或者只创作但不关心文学规律之人。毫无疑问,这两方面帕慕克是内行,他本人即是学者型作家。在他的这本书中,除了陈述自己的文学谱系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理论的思考,比如贯穿这本书的题目 “天真的和感伤的” 便是来自席勒的主要诗学名篇。帕慕克大体上认为天真的是那种浑然天成的、直觉型的作家;而感伤的是指那种反思型的作家。他自己在创作过程中,努力让两种素质都具备,或者说他认为这两种是无法调和的悖论。在阅读小说中我们也常常出现这种矛盾:我们常常理智地知道小说是虚构的,但是偏偏又要去探寻里面的真实或者 “中心”。他举的纳博科夫的例子就很有趣,老纳说安娜・卡列尼娜是虚构的作品,是艺术品,偏偏又去给安娜坐的火车车厢画一个复原图。帕慕克也有自己偏爱的意象,那就是博物馆,里面关于文学和博物馆的关系,以及记忆、物品与博物馆的关系谈得也非常漂亮。最后他还给出建议:要理解生活之复杂性,还是得阅读伟大小说。从托尔斯泰、老陀,到托马斯。曼,并反复谈及自己在正典文学里用的功。对我们热爱文学的人,这也是一种鞭策,真是每一个有成就的人,在二、三十岁的时光都下过一番苦功。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