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的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完整回顾了王文娟的人生和艺术道路,从解放前的艰难谋生到解放后的潜心创作,从团队合作打磨精品的成功经验到响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以及关于婚姻家庭的种种真情……文风质朴自然,气韵沉郁隽永。

书中近两百幅配图,很多都是首次披露的第一手资料,图文并茂地立体呈现了一代越剧艺术大师的艺术追求和人生缩影。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乳燕离却旧时窠
  • 童年岁月(1926—1938)
  • 第二章 人海浮沉天涯行
  • 从艺学戏(1938—1942)
  • 第三章 好风来时篷才张
  • 初露头角(1942—1947)
  • 第四章 眼前仿佛换人间
  • 解放前后(1947—1952)
  • 第五章 并蒂花开在沙场
  • 从军入朝(1952—1954)
  • 第六章 愿为春蚕自作茧
  • 潜心创作(1954—1958)
  • 第七章 天上掉下林妹妹
  • 梦圆红楼(1958—1962)
  • 第八章 七条琴弦谁知音
  • 我与道临(1962—1966)
  • 第九章 风刀霜剑严相逼
  • 十年浩劫(1966—1976)
  • 第十章 雪里梅花早知春
  • 重上舞台(1977—1985)
  • 第十一章 鬓毛渐衰心犹赤
  • 改革探索(1985— )
  • 跋 我眼中的这个“林黛玉”
  • 王文娟艺术活动年表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性格演员

    我也是当年看王文娟的红楼梦电影,爱上了中国戏剧,爱上了红楼梦,在小学五年级第一次读整本《红楼梦》。读这本书,想起来,我也是当年一口气反复看了十几遍《红楼梦》的观众之一,观看之后,爱上《红楼梦》,爱上了越剧,也爱上了当时所有能接触到的各个戏曲的剧种,上初中时,成为一名剧院看戏曲的观众。很早知道戏曲艺术分流派,但当时介绍王文娟时,说的不是王派,而是性格演员。今天读王文娟老师自己写的书,明白了,王文娟的 “性格演员” 里,有一种忘我,流派风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不是王文娟的特性,而是塑造的人物角色的特性,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谁,就是谁,,不是演了一个个王文娟式的人物,而是展现了一个个观众能读懂,能理解,能认识的林黛玉、孟丽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跌宕起伏的人生

      看完这本书,思绪久久不能平静!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在自己的岗位上,记录着那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在那个民族谋解放,国家谋发展,个人谋生存的时代。作为鲜活的个人,为了家国天下,舍弃个人的安逸,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经历的种种苦难,是如今的我们不能亲身感受的!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精益求精,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努力做好业务上的工作,成为行业中的翘楚,不断的精进工作,突破演艺业务上的瓶颈,努力要求自己做到更好!去过朝鲜战场后方,鼓舞士气慰问演出,经历过炮火的洗礼,克服了坚苦的环境;服从组织安排去,去边彊部队慰问演出;经历了动荡的文革,身心受到了冲击;在改革开放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人生不易,为梦想之花去努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坚持做一件事,你就是专家!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出版社。它的前身新文艺出版社,是在由原郭沫若主持的群益出版社、俞鸿模的海燕书店和任宗德主持的大浮出版公司自愿合并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公私合营出版社,以后又陆续有巴金主持的平明出版社和文化生活出版社等相继并入。1952年6月1日,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