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64千字
字数
2020-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集中反映国内2020年清史研究的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论文均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作者来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不同单位。
这些论文意在论证清朝的“中国性”,回答历史上“什么是中国”“中国概念何以成为”等问题,证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批驳了以美国“新清史”为首的“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不是中国”“长城线以北不是中国”等错误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历史学(代序)
- 清史话语
- 建立一种批评的中国学
- 一 以自觉的学术态度研究海外汉学
- 二 传教士汉学研究中的文化批判问题
- 三 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汉学研究著作中的错误
- 四 走出西方汉学研究的范式,重建中国学术的叙述
- 美国中国史研究的“西方中心论”幽灵
- “东方学”批判与“中国中心观”的兴起
- 从反“东方学”到“后东方学”的转换
- “后东方学”观照下的“新清史”研究
- “中国”概念何以成为问题
- “中国”何以成为问题
- “汉化”是客观的历史事实
- 习用“帝国”描述传统中国并无不妥
- 重写以“中央欧亚”为中心的“世界史”
- 引言
- 一 从传统的“满蒙史”研究格局到二战后的“征服王朝史”研究
- 二 塞诺的“中央欧亚”学说及其在日本内亚史学界的初步反响
- 三 “中央欧亚”学派在日本内亚史占据主流及其表现
- 四 以史实来检验“内亚中心中华边缘”二分视角的适效性
- “汉与非汉”二元划分的概念陷阱和逻辑悖论
- 一 “非汉”一词的族群与文明取向
- 二 “非汉”概念与中国史研究视角的关系
- 三 “汉与非汉”二元划分引发的问题讨论
- “汉族中心”还是“汉族核心”: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新探
- 一 汉族中心与民族主义:汉族中心论的实质及内在矛盾
- 二 汉族核心与网络中国:多元一体理论的中华民族史观
- 三 整体史观与内亚本位:多元一体理论对“新清史”与内亚王朝史观的回应
- 结论
- 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的问题
- 一 对“新清史”论者的一个反向诘问
- 二 满洲人的文化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 三 从政统和道统的认同看清统治者历史文化认同
- 从《皇清职贡图》看“新清史”的“清朝非中国论”
- 一 《皇清职贡图》绘录地区和对象的选择反映了其中华帝国意识
- 二 《皇清职贡图》图说叙述中外关系时自称中国
- 三 《皇清职贡图》以中国王朝的身份叙述清廷与边疆各族关系
- 结论
- 专题研究
- 论清(后金)对明之战
- 一 战争历程简要回顾
- 二 战争改变中国历史格局
- 三 厘清几个认识问题
- 清代“西藏佛教世界”范围问题再探
- 一 努尔哈赤时代女真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辨析
- 二 皇太极时代满人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辨析
- 三 入关以后的满族与藏传佛教的关系辨析
- 结语:满洲统治者为何没有在本民族中推广藏传佛教?
- 作为“转轮王”和“文殊菩萨”的清帝
- 一 清帝“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之历史渊源
- 二 清帝“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的意蕴
- 三 乾隆帝对“转轮王”和“文殊菩萨化身”称号的接纳
- 四 乾隆帝对待藏传佛教的公开态度
- 结语
- 有界与无边:马光明案与清代乾隆时期天下观念之再探讨
- 一 朝贡使臣还是滋事分子?
- 二 外番岛夷还是内地民人?
- 三 马光明案的余波与影响
- 结语:身份确认与内外有别
- 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
- 一 问题的提出
- 二 清朝的边陲用兵与地缘战略
- 三 清朝的财政周期与边陲用兵
- 四 清朝财政构造中的低度均衡机制
- 五 清代中国与早期近代欧洲
- 六 清朝与奥斯曼帝国
- 结语
- 传统对外观念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 一 羁縻勿绝与议抚求和
- 二 怀柔远人与单方施恩
- 三 因俗而治与让弃主权
- 四 要盟无质与忽视守约
- 结语
- “文明”话语与甲午战争
- 一 19世纪西方“文明”话语中的中国和日本
- 二 日本宣扬和操纵“文明”话语
- 三 美国报刊中的“文明”话语
- 四 反思甲午战争中的“文明”话语
- 民族融汇与中国历史发展第二条基本线索论纲
- 一 农耕、游牧南北并存格局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融汇进程
- 二 后期的汉族、蒙古族、满族轮流为主和元“内蒙外汉”、清“内汉外满”
- 三 驳“崖山之后无中国”
- 四 重视民族融汇第二条基本线索与江南、北方民族的角色
- 边疆史研究
- 有关清史及清代边疆研究的几点认识
- 一 对以往研究的数据分析
- 二 对已有研究论著的总体分析
- 三 清史与清代边疆研究
- 何谓“边疆”
- 引言
- 一 “边疆”概念的三重空间
- 二 “边疆”概念中深层潜伏的民族主义
- 结语
- 简论清代东北边疆史研究
- 一 中国边疆史研究与清代东北边疆史研究
- 二 中国东北史研究与清代东北边疆史研究
- 三 清代东北边疆民族的研究
- 四 清代东北边疆移民研究
- 五 清代东北边疆治理与政策研究
- 六 清代东北疆域变迁是沙俄侵华历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 七 国外一些学者关于清代东北边疆研究的“奇谈怪论”
- 书评·序
- “站在草原望北京”:征服王朝的草原本位与汉化
- 一 征服王朝与汉化
- 二 “夷狄而华夏则华夏之”
- 三 以中国为方法
- 四 中国如何作为方法?
- 结语
- 事实、叙事和话语权
- 这是什么样的“中国中心观”?
- 《清初程朱理学研究》序
- 会议
- “新清史”与中国历史主体性
- “新清史”的几个论点与起源
- 话语与感知:“新清史”在中国的解构与重构
- 新帝国史对“新清史”的影响
- 如何借助“新清史”理解中国性
- 晚清以来塑造中国意识的难题
- 当“新清史”的解构遭遇宪法
- 第十八届国际清史学术研讨会述要
- 东北师范大学举办清代东北边疆治理学术研讨会
- 研究评述
- 2019年清史研究学术热点、趋势与反思
- 一 学术体系建设与学界态势
- 二 学科体系成长与专题领域研究
- 三 话语体系成长与核心概念的提出
- 四 反思与拓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