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揭秘“不敢做自己”的本质,教你如何轻松而坚定地活。

内容简介

我们现在总是被很多的目标、很多的榜样、很多的鼓励围绕着,逼迫自己不断前进。当我们被一次次的失败打击时,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勇敢地放过自己?为什么我们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而只能听命于外部的声音?

本书作者通过研究发现,放过自己需要的是长期的勇气,而不是瞬时的驱动力。书中,作者为“放过自己”赋予了新的含义:放过自己不是任性,而是为生命创造更多积极的意义。

本书帮助我们认清内部和外部的障碍,看到妨碍我们前进的阻力,这些障碍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以敢于探索的心态融入社会,找回天性中的积极、热情、好奇与创造力,方能让生命更有意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当自我受限时
  • 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制约
  • 我被抑制了吗
  • 没有动力去实现梦想
  • 为什么学习了海量的知识,还是无法解决问题
  • 抑制的限度在哪里
  • 消极心理
  • 退化效应
  • 如何打破这种命运的力量
  • 第二章 别再强迫自己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了
  • 变得美丽、快乐、健康、积极……别再说了
  • 幸福博览会
  • “积极思维”:这是一种新的道德风尚吗
  • 普遍的不适与失调
  • 商业还是疗法
  • 一场名副其实的混乱
  • 一种成功的疗法
  • 第三章 安全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 服从还是被排斥
  • 在父母影响下做出的选择
  • 名望是一种无声无息的压力
  • 第四章 请将问题勇敢说出来
  • 总想讨好他人
  • “要么前进,要么毁灭”的文化
  • 压抑造成的危害
  • 超负荷的情绪
  • 害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 说服自己一切都会好的
  • 不要打扰别人
  • 第五章 自我审查
  • 自我的选择或是他人的选择
  • “我会首先选择听从自己的内心”
  • 虚假的“认可”
  • “我经常认为自己有过错”
  • 对负面评价的恐惧
  • 同理心过剩
  • 第六章 我们对自己施加的暴力
  • 形象的背后
  • 减少对心理韧性的幻想
  • 人际关系对心理韧性的影响
  • 心理退化
  • 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我该怎样对待自己
  • 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 第七章 完美是不可能的
  • 优秀的危害
  • 改变现有局面和衡量标准
  • 公众参与
  • 帮助年轻人找到方向
  • 第八章 情绪的力量
  • 轻而易举
  • 对坦诚相待的渴望
  • 难以与人分享的感受
  • 情绪管理的三个阶段
  • 困扰我们的情绪
  • 否定愤怒情绪
  • 恐惧是一种最基本的感受吗
  • 第九章 每个人都有最真实的激情
  • 我们的自由与激情
  • 欲望的力量
  • 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 关于激情的其他观点
  • 第十章 拥抱自己的脆弱
  • 对脆弱置若罔闻导致的混乱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你要是明白我有多丢脸就好了
  • 什么让你变得脆弱不堪
  • 家庭矛盾
  • 内疚感
  • 身体虚弱
  • 从同理心到自我奉献
  • 认为自己重任在肩
  • 第十一章 被讨厌的勇气
  • 接受被讨厌
  • 亲密程度
  • 保持适度距离
  • 最好了解真相
  • 第十二章 支持你自己的愿望
  • 打破规则的勇气
  • 别想这些事了
  • 我们想活在怎样的世界里
  • 选择自己的理想抱负
  • 简单的愿望
  • 想要引人注目还是自由自在
  • 第十三章 反抗是一种美德
  • 接受自己,成为自己
  • 学会接受自我的漫漫长路
  • 寻找我是谁
  • 我知道,我存在
  • 每种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
  • 逆流而上
  • 第十四章 接纳自己的缺点
  • 换个角度思考——迈向元认知疗法
  • 回归生活本来的样子
  • 依赖会带来什么结果
  • 像婴儿一样执着于口腹之欲的满足
  • 活出自己真实的本性
  • 第十五章 “我因我们而存在”
  • 接受命运的恩赐
  • 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 集体的智慧
  • 个人造就集体
  • 接纳自己
  • 第十六章 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 创造力的起源
  • 所有的表象都是通过感知获得的
  • 开启全新的创造力实践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我们不但要认识世界,更要深刻客观理性的认识自己,能顺其自然的将个体融入时代的,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推动时代的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放过自己,不意味躺平

      当我们编造各种借口,无限期拖延本应立即行动的计划;当我们刚刚开始一项计划,稍稍遇阻便找各种原因停止,在停下脚步的同时,不知道你会不会跟我一样心有困惑:拖延,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在日复一日的拖延中,“我们会无法看清自己的潜力,不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能自由地表现真实的自我,最后庸庸碌碌,丧失自我价值。” 那为什么人们总会拖延?又是什么阻挡了行动的脚步?书中提到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功能,一是自我监控、审视、检测,二是支配行动和激发创造力。这两种功能此消彼长,也就是说,在不自我设限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自发性才会增强,也才能从完成一件事中获得更多满足感。如果说限制行动力的障碍是 “自我设限” 的话,那人们为自己设置的限制又来自哪里?书中告诉我们,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会无意识地依循外部规则,比如学习要争第一、要严于律己、要知足常乐、要向榜样学习等等。当然,每个人都需要对社会主流观念有服从意识,但每个人也同样需要学会反抗,并敢于从中实现自我解放。因为,长期的自我控制,会在潜意识中压抑感受和情绪,而压抑本身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表面上看似放下或者忘记某件事、实际上却将其压抑到潜意识中时,就会不知不觉地反复想起它,并由此产生情绪倦怠。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放过自己,不去追求过度的安全感与确定性,也不去过分压抑情绪与愿望,更不要相信生活总是无限美好、人生所遇必皆良人。放过自己,就要避免共情过强、理性过剩,否则就会形成妨碍改变的两大阻力:施加给自己和他人的无声暴力,以及要求自己必须成为怎样的人。当然,“放过自己” 并不意味着任性,而是要为生命创造更多的积极意义。人生本就充满戏剧性,完美本质上就是不真实的幻想,每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也都会有各种各样被人讨厌的经历。呵护自己让自己更健康,倾听自己让自己更自信,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我们才更有能力去爱身边人。从这个意义上看,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放过自己,你不必非得“很正常”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常常能在网上看到 “积 Ji 面对生活”、“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拒绝” 等等与心理学或个人发展相关的言论与观点。在这些文章及书籍中,“冥想、跑步、阅读、写作” 四件套常常被提及,还会贴心地附上行动指南,以及列举出许多我们身边的例子,似乎如果我们不做到的话,就无法变得积 Ji、快乐、正常……“别再说了!” 法国心理学博士萨维里奥・托马塞拉在他的新书《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中,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并非都得照搬全做,我们还可以 “放过自己”。书中对 “放过自己” 赋予了新的含义:“放过自己不是任性,而是为生命创造更多积 Ji 的意义。” 可见,作者并非否认 “积 Ji、乐观” 的意义与方法,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我们还做不到的时候,被失败打击的时候,不必去扮演一个 “很正常”、“很规矩” 的你,不妨接受这样的自我,允许一切自然发生。“向日葵心理” 创办人、关系解构心理学家胡慎之老师曾说:“你并不是你人生的主人,这些创伤、未被满足的需求、内心的缺失、不能表达的愤怒和恨意、不知从何而来的不安全感和低价值感,无处安放的焦虑…… 才是塑造你的那双手。” 接受自己,才能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并要破除很多认知误区。本书就是从内部和外部帮助我们指出了很多认知的障碍,比如:服从也并不一定会带来安全感。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仍有墨守成规、讲究尊卑的部分。父母就是孩子的天,服从才能够获得父母的庇护与爱。可有的父母本身具有负能🧲量,会因为生活的不顺打👼压孩子,甚至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并持续把这种看法灌输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有这种错觉。而这份自我贬低与价值怀疑,可能需要孩子用一生的时间去克服,才能从固有的观念和判断中解脱。就像《躺不平的千禧一代》一书中说的,对个人来说,要从意识到自己本不必如此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哪怕仅仅因为我们存在。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9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