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1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地方治理转型:从参与到协商,应对社会多元化挑战。
内容简介
我国的地方治理转型,是一个将治理理念贯穿于地方政治与行政改革和地方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再造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在各个要素间形成一种结构稳定与动态均衡状态,从而有效应对社会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挑战。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治理中的参与式治理实践,为超越和解决政府与公民间的“参与—控制”难题提供了可能,重新确立了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包括政府和公民在内的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关系,但无法解决不同主体间如何互动和地方公共事务如何在多元主体间的合作共治问题。为此,通过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实践案例分析表明,基于多元主体间的互动过程的协商治理模式为推进地方治理由结构到过程的全方位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从“参与”到“协商”,构成了理解我国地方治理转型经验和路径的连续谱系。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作者简介
- 党校文库编委会
- 《地方治理创新研究丛书》编辑委员会
- 序言
- 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一 研究的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社会秩序变迁中的地方治理及其有效性问题
- 一 社会转型、利益分化与秩序变迁
- 二 地方治理及其有效性:何以须为
- 三 利益分化背景下我国地方治理有效性难题
- 第三章 参与式治理:我国地方治理的实践进路
- 一 公民参与与地方治理:一个理论史的考察
- 二 参与式治理与我国地方治理转型
- 三 “参与—控制”下的主体博弈与实践难题
- 第四章 从主体到过程:地方治理创新的温岭实践
- 一 乡村公共秩序变迁与治理转型
- 二 温岭民主恳谈:一个草根性的地方治理创新模式
- 三 “政府—公民”互动过程中的民主恳谈特征
- 第五章 让民主运转起来:民主恳谈中的“协商”与“治理”
- 一 民主恳谈中公民参与形式与原动力
- 二 意义构建:协商治理与地方公共政策制定
- 三 协商治理中的公民参与质量
- 第六章 协商的制度性成长:民主恳谈与地方治理结构变迁
- 一 乡村公共权力运行结构体系
- 二 地方治理的持续有效性:各行为主体间的博弈
- 三 民主恳谈与乡村公共权力运行机制的变迁
- 第七章 寻求更有效的治理:温岭实践经验与价值
- 一 温岭地方协商治理的实践价值
- 二 地方协商治理过程中的秩序重构
- 三 地方协商治理模式的发展困境
- 四 强化地方协商治理有效性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第八章 走向协商治理:地方治理转型的路径探讨
- 一 协商治理:协商民主的一个有效实践模式
- 二 政府责任与公民权益实现:协商治理何以有效
- 三 理性与权威的平衡:协商治理发展的内在要求
- 四 走向协商治理的制度变迁何以可能
- 第九章 总结与探讨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共温岭市委关于进一步深化民主恳谈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
- 附录2 中共温岭市委关于“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试行)
- 附录3 新河镇预算民主恳谈实施办法(试行)
- 附录4 关于城南镇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
- 附录5 温峤镇村情民意恳谈会规则
- 附录6 关于松门镇民主恳谈的若干规定
- 附录7 关于开展预算初审民主恳谈,加强镇级预算审查监督的指导意见
- 附录8 新河镇2014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民主恳谈会暨人大财政预算审议记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