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犯罪侧写方法详解,让你过把神探瘾,跟着作者破获各类重案悬案。

内容简介

1978年9月中旬的一天,安·沃尔伯特·伯吉斯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此时的她已经是美国性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她的一系列研究不仅充分论述了性暴力受害者遭受的巨大心理创伤,也颠覆了学界对性暴力行为的系统性认知。

当时的伯吉斯或许不会想到,这个来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电话邀请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学术生涯和人生轨迹,引发犯罪心理学界的巨大变革,甚至在流行文化中掀起不小的波澜。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股暴力的暗流正在席卷美国。不仅性犯罪和谋杀案件的数量在不断攀升,手段残忍血腥、警方束手无策的重案、悬案也层出不穷,对公众的心理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联邦调查局的邀请正式拉开了伯吉斯数十年犯罪心理学研究和执法的帷幕。

在那里,她先是通过向探员解读罪犯和受害者的心理来帮助探员理解性犯罪,之后又基于与受害者以及大量已落网罪犯的深度对谈,将科学、定量的手段引入联邦调查局新成立的行为科学调查组,开创现代犯罪侧写方法,用一种系统化的方式提取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和行为模式以及个人特征,并对其下一步的动向做出预测。

在犯罪侧写方法的指引下,一个又一个在公众中引发巨大恐慌的凶案嫌疑人落网:虐杀3名未成年人的美国空军雷达技术员;智商128,作案81起,覆盖美国12个州的“滑雪面罩强奸犯”;残忍杀害、肢解10人(包括3名家人)的“女大学生杀手”;犯下10起命案,强烈渴求关注,主动与警方通信的“BTK杀手”……

犯罪侧写方法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不仅让联邦调查局内部一度持怀疑态度的同事口服心服,还为犯罪侧写师们赢得了“心灵猎人”的称号。伯吉斯和同事破获的重案、悬案以及落网的罪犯也不可避免地渗入了流行文化,无论是小说和电影《沉默的羔羊》,还是连续剧《心灵猎人》《犯罪心理》《法律与秩序》,都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基于他们侦办的这些案件。

本书是伯吉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全面回顾和自我审视,既有在犯罪嫌疑人再次犯案前将其缉拿归案的欣喜,也有对受害者的强烈共情与关怀,还有对侧写可能导致无辜者蒙冤的遗憾与反思。关于侧写师和他们破获的重案、悬案,已经有太多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但几乎从来没有人提及他们中的真正主脑和唯一女性。现在,该倾听她的故事和声音了。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与赞誉
  • 推荐序
  • 作者按
  • 引言 始于一次考验
  • 第1章 联邦调查局来电
  • 第2章 防空洞
  • 第3章 给侧写师做侧写
  • 第4章 解读犯罪现场
  • 第5章 女性杀人犯
  • 第6章 我最好的朋友米西
  • 第7章 “镜子”
  • 第8章 面罩之下
  • 第9章 既是艺术,也是科学
  • 第10章 深度研究
  • 第11章 幻想与现实,不可兼得
  • 第12章 肢解的模式
  • 第13章 言外之意
  • 第14章 绑住她们,虐待她们,杀死她们
  • 第15章 败于自负
  • 第16章 凝视深渊
  • 第17章 内心的怪兽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心理、行为和思想的常规理解

    侧写是通过行动预测性格,而不是通过性格预测行动。侧写奉行的是,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或者说思考模式,会以可预测和可量化的方式指导其行为。因此,维护犯罪现场的原貌,并对其进行周密而有层次的分析,可以发现重要因素,揭露犯罪者的动机,反过来,也有助于描述犯罪者的特定类型。换句话说:解读犯罪现场,有助于理解留下这些线索的罪犯。这本《凝视深渊》,副标题《悬案、侧写和我对破译犯罪心理的探索》是两位作者安・伯吉斯与史蒂文・康斯坦丁凭借多年训练而来敏锐的眼光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并展示了不断优化犯罪侧写方法的过程。在伯吉斯的分析中指出犯罪人格研究的复杂性之后,通常将其小组成员对连环杀手的心理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第一阶段是延续对无明显动机犯罪的研究,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要将不同类型的犯罪者分类,这样便于探员们比较他们的异同。第二阶段则针对连环杀手,着重分析警方记录及庭审案件的数据,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分析涉及强奸或性暴力犯罪的 36 名罪犯的访谈,目标是系统性地深度挖掘杀手的心理,通过他们的行为及行为模式窥探其本质,即他们身份的构成要素。在未来实际用侧写技术抓捕连环杀手时,这 36 名罪犯可以作为参照系。他们构成了数据库的 “对照组”。第三阶段则是开发犯罪侧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所得到的知识都会在这一阶段汇总。一旦理解了杀手的心理机制,并且将杀手的想法拆分成心理、行为、幻想和动机等最基本的要素,探员们便可以将这些发现运用在侧写中。抽丝剥茧,最终发现他们的本质,这就是最终目标。原因在于,连环杀手本质上都符合某种规律,他们的行动都具有目的性。如果仔细琢磨,便会发现哪怕是最不合理的心理也自有其道理。在犯罪人格研究的第一阶段的初步发现是,犯罪现场本身往往会遵循一定的规律,符合三种类型中的一种,即有序型(有计划的、缜密的犯罪)、无序型(一时兴起的随机犯罪)和混合型(兼具有序型和无序型犯罪现场的特征)。不同的犯罪现场与杀手的谋杀幻想有关。有序型杀手心中总有一套清晰的计划,会等待下手时机;无序型杀手则会陷入触发冲动型犯罪的情境中;而混合型杀手则往往会在预先安排好的作案过程中遇到意外,变得无序,杀人时比预想的更突然。这种分类成了最终定义人格类型和行为模式时的基本要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陷入沉思……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