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58千字
字数
2020-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器乐音乐研究,探讨互文性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用以管窥豹方式选取了我国器乐音乐中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琵琶新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钢琴作品、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作为研究对象,试图运用音乐互文性的“两维”和“两层”的理论框架,研究其中的互文性问题。
全书主要从两个层面展:一是在音乐音响文本的互文性层面上对器乐音乐音响文本建构中的“历时”和“共时”维度中的互文性关系行研究,二是在音乐音响文本与音乐非音响文本之间的“历时”和“共时”维度中的互文关系行研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音乐互文性研究》编委会
- 绪论
-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琵琶新作品互文性研究
-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琵琶艺术的文化考量
- 第二节 新作品本体的互文性分析
- 第三节 新作品的互文性文化分析
- 第二章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叙事结构及互文性研究
- 第一节 符号学方阵
- 第二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叙事结构的“符号学方阵”解读
- 第三节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意义互文性生成
- 第三章 戏曲元素的中国钢琴作品之互文性研究
- 第一节 戏曲元素的中国钢琴作品之文化背景分析
- 第二节 互文性视角下戏曲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
- 第三节 互文性视角下钢琴伴唱《红灯记》的创作及审美价值
- 第四章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互文性研究
- 第一节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音响文本的互文性分析
- 第二节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技术文本分析
- 第三节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视觉文本的互文性分析
- 第四节 交响组曲《乔家大院》的互文性文化研究
- 余论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