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7.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71千字
                       字数
                        2019-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旨在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 第一章 荀学述要
 - 第二章 荀学价值根源问题的探讨
 - 第三章 荀子善伪论所展示的知识问题
 - 第四章 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释疑
 - 第五章 荀子思想散论
 - 一、荀子的天人关系思想
 - 二、荀子的解蔽工夫
 - 三、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 第六章 检讨儒、法的价值观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