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金融专家解析中美真实金融投机案例,教你如何识别和应对危机,让财富免受掠夺。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曾经和正在发生的各种金融骗局和投资陷阱。如次贷危机的幕后真相、斯坦福国际银行诈骗案、美国梅道夫案,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连环骗、比特币投资隐患、互联网金融诈骗、中国股市中的秘密等,涉及银行、证券、慈善、收藏品投资、房产投资、股市、公司并购等多个领域。在生动而真实的揭秘之后,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分析了每个骗局背后的金融原理和经济常识,以及相应的识别应对之法,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防范指南。

目录

  • 版权信息
  • 美国篇 危机的逻辑 (上)
  • 毒害全世界的次贷危机
  • 引言
  • 量化金融产品经济学
  • 住房抵押债券的逻辑
  • 博弈的各方
  • 音乐停止的时候
  • 分析与点评
  • 小偷小摸的超级银行
  • 富国银行的大发展
  • 富国银行的低级盗窃
  • 控告与反控告
  • 修理富国银行
  • 分析与点评
  • 火山岛上的斯坦福银行
  • 火山岛岛主
  • 蒙人的银行岛
  • 登陆美国
  • 担惊受怕的变节者
  • 骗子的垂死挣扎
  • 分析与点评
  • 华尔街大佬的对冲基金
  • 梅道夫案结果
  • 美国政府监管不力
  • 梅道夫的骗术
  • 分析与点评
  • 防范指南
  • 美国的地沟油骗局——罗德尼·海利案
  • 豪车列队
  • 美国的地沟油处理行业
  • 地沟油金融诈骗
  • 税务调查
  • 点评与分析
  • 防范指南
  • 交响乐中的问题基金
  • 高雅艺术的财务窘境
  • 伪移民的发家史
  • 慈善捐赠的按揭
  • 慈善家的诈骗
  • 点评与防范
  • 证券欺诈
  • 帕里教授的投资公司
  • 教授的收藏
  • 美国小城查尔斯顿
  • 嘉信理财
  • 教授的失忆症
  • 点评与防范
  • 美国篇 危机的逻辑 (下)
  • 卖房款不翼而飞——爱德·欧昆诈骗案
  • 土豪娶亲
  • 兼并房产金托管
  • 分析与点评
  • 防范指南
  • 股市谍报战——华尔街内幕交易连环案
  • 学霸的朋友圈
  • 洗澡堂里坦诚相见
  • 印刷工人来电
  • “绅士俱乐部”的情报员
  • 收购锐步
  • 亲戚朋友的9个账户
  • 聪明的调查员
  • 审讯
  • 囚徒困境
  • 点评与防范
  • 不安的安然——美国公司史上最震撼诈骗
  • 安然帝国的兴衰
  • 安然的明星发家史
  • 操控电力交易市场获取暴利
  • 会计造假
  • 安然的帮凶
  • 点评与分析
  • 中国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
  • 倾销垃圾股
  • 电影《华尔街之狼》
  • 牙医转行
  • 细价股
  • 倾销垃圾股
  • 证券欺诈
  • 点评与防范
  • 上市“老鼠仓”
  • 股票操纵
  • 投资银行的“老鼠仓”
  • 抓捕“华尔街之狼”
  • 点评与防范
  • 中美“老鼠仓”之不同
  • 中国“老鼠仓”的监管
  • 认清操纵
  • 坏事干尽的打假斗士(上)
  • 高中生创业
  • 上市纳斯达克
  • 突然陷落
  • 坏事干尽的打假斗士(下)
  • 冲锋陷阵的打假战士
  • 敲诈与勒索
  • 突然陷落
  • 点评与防范
  • 中国篇 危机的逻辑
  • 现货交易平台的陷阱
  • 期货交易起源
  • 期货的投机性
  • 现货市场正解
  • 炒现货
  • 中国的现货交易平台
  • 现货交易的“金融创新”
  • 点评与防范
  • 赴美上市股的连环计
  • 赴美上市股票日渐风靡
  • 一级半市场的黑心中介
  • 点评分析
  • 赴美上市的连环计
  • 上市公司在美国的欺诈
  • 点评分析
  • 比特币的中国传奇
  • 比特币为何物?
  • 比特币落地中国
  • 比特币的生物圈
  • 维卡币的非法传销
  • 欺世盗名的维卡币
  • 维卡币的中国攻势
  • 点评与防范
  • 互联网金融的骗局
  • 醉翁之意不在酒——快鹿的暗度陈仓
  • “一掷千金”——泛亚的惊世豪赌
  • 美人计——e租宝的野蛮生长
  • 分析与点评
  • 2015年股灾中的是是非非
  • 股灾正解
  • 中国股市里的财富争夺战
  • 政策性牛市
  • 防范股市骗局
  • 结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解危机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这本危机的逻辑,不是教给你如何成功的秘诀。因为成功的经验有很多,你没有当事人的背景和环境,未必能重复 ta 的成功。


    这本书实际上给你列出了一大堆真实的危机案例。这些危机有的来自于美国,有的来自于中国,具有案例分布的多样性。
    你可能会说,里面这些事情,我可能这辈子都没有机会遇到,比如 “华尔街大佬的对冲基金”、“赴美上市股的连环计”、“比特币的中国传奇”。那么,我看这些案例还有用吗?
    有些经验是需要自己吃了亏才能够积累的,而有些经验,你通过看书,也起码可以知道,有哪些东西我是不了解的,那么我最好不要去碰它。
    还有一些案例,相信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比如说 “互联网金融的骗局”,无论是是哪个年龄段的,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过这类事情。
    那么,了解这些危机和骗局背后的逻辑,有助于为你下一次遇到新的危机和骗局时做好准备,成为你知识储备中的一环。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也告诉大家,不能因噎废食。在了解了危机背后的逻辑以后,只要坚持几条基本的原则,不要被过多的利益冲昏头脑,在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上面保持敬畏,那么你也可以收获到属于你自己的经济红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危机的逻辑,从这本书可以看到原理。

      2008 年 9 月 15 日,世界五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标志着震撼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式开场。很快,美林证券将自己出售给了美国银行以避免类似的覆灭命运,而之前几个月贝尔斯登刚刚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勉强将自己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商业银行敢于肆无忌惮发放按揭,一方面是由于房价不断上涨,按揭违约风险较小(即使违约也不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可以把按揭卖给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通过包装和重组这些原始贷款制造出抵押债券,再通过出售这些债券赚取利润。任何一个系统性的重大骗局都离不开监管部门的姑息和舆论的放纵。美国金融机构很早就明白营造宽松监管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性。他们充分利用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一方面对监管机构极力游说,另一方面费尽心思影响学术界。次贷危机中定乾坤的关键因素是房价。房价在 2007 年以前大幅连续上涨了 10 年,使很多人产生了房价会永远上涨的幻觉。很多故事被编造出来(比如 IT 革命,美国吸引更多移民,住房用地即将用尽等等)解释为什么这次不一样,房价会永远上涨。事实证明,房价上涨根本上源于两个因素,一个是美国长期采取的低利息政策,另一个是房价长期上涨形成的涨价预期。房价停止上涨使得那些原本付不起房贷的人没有理由继续持有住房,他们开始加速出售房产,导致房价大幅下跌。最终,越来越多的人只能通过违约来处理他们的房产,从而蒙受巨大损失。美国的房贷款违约率在 2006 年以前只有 2.5% 左右。自 2006 年底开始,违约率迅速攀升,最高超过 10%。全美的平均房地产价格从 2007 年初的高点下跌了近 1/3,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房价腰斩。一项新的未经验证的金融产品被开发出来,如果它带来的收益是实时并且巨大的,而可能的风险和危害要过许多年才能够被知晓,那么即使一家金融机构希望采取谨慎策略,也很难抵御竞争对手给予的巨大压力,最终不得不被裹挟其中。这是机构层面上的羊群效应。在美国,账户数目和信用卡数目确实能影响银行的收益。首先美国人的储蓄率很低,只占 GDP 的 5%,挣 100 存 5 块,这个比率只有中国的六分之一。所以银行要是增设账户数目就需要把储户的钱分散开来,这样一来储户在每个账户的存款会变少,如果低于银行规定的数额(例如支付账户 3000 美元,储蓄账户 300 美元)就需要付给银行存款管理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见过危机的人才能更好地识别风险

        投资领域,我深信的一句话是:投资的首要任务是” 避险 “。不懂避险的投资,可能能让你小赚一笔,但更多的结果是血本无归。


        大多数普通人进入投资、金融领域,常常是被高额的收益所打动,在亲身承受伤痛之前,人们都倾向于某一概率下的风险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从而以身试险。而结果往往是悔之晚矣。
        除此之外,现代金融本就纷繁复杂,没有相对专业的知识背景,在投资前又不稍加了解,已然把自己置于布满风险的境地。
        而大多数时候,风险一旦发生,损失都异常惨重。金融市场上的学费,贵贵贵。
        那么更好的方式是什么呢?看其他人冒险,看其他人教过学费后习得的经验。
        这本《危机的逻辑》里,罗列了国内外众多股市内幕交易、庞氏骗局等等在内的金融欺诈和犯罪案例。每一个案例都触目惊心、引人深思。
        读这本书,可以帮你迅速熟悉金融世界里的各种坑人套路,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读完之后,就此树立起风险意识。

          转发
          6

        出版方

        博集天卷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策划出版了许多在社会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拥有毕淑敏、蔡康永、大冰、郭敬明、高晓松、黄永玉、素黑、桐华、俞敏洪、袁腾飞、张嘉佳、张德芬、张小娴(排名不分先后)等作者以及彼得·巴菲特、马克·李维、威尔·鲍温和《秘密》作者朗达·拜恩等最优秀的作者团队,引领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潮流。中南博集天卷目前在一般竞争领域图书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