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邵氏武侠,一个时代的电影经典与传奇,本书是一本以大陆人视角看邵氏武侠电影的著作。

内容简介

作者不仅从专业电影人角度,更是以邵氏武侠电影爱好者的身份写下了自己对于这些电影的感受,书中写到的三十五部各具特色的邵氏影片《报仇》《刺马》《新独臂刀》《大醉侠》《万人斩》《夺魂铃》《大海盗》《锦衣卫》《豪侠》《少林三十六房》等,它们的创作时间涵盖了邵氏武侠电影从起步到辉煌再到式微的全部时段。而这些作品也展现了邵氏公司黄金时期武侠片导演们各自不同的风格。

本书为邵氏武侠片发展历史大致勾勒出了一个全貌。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丛书序一 高瞻的计划,远瞩的目标
  • 丛书序二 “电影教室”丛书总序
  • 关于邵氏,关于这本书
  • 风月和血
  • 大刺客
  • 看有格调的电影
  • 当男人嫉妒的时候
  • 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
  • 最漂亮的张保仔
  • 锦衣卫
  • 人为什么会陪另一个人死
  • 寂寞杀手
  • 多情却似总无情
  • 杀夫
  • 此生为了美
  • 有一种离别叫死
  • 独臂刀
  • 十步杀一人 千里不留行
  • 当男人失去男人
  • 用什么来笑傲江湖
  • 四十年豪侠如梦
  • 尘归尘土归土
  • 杨过与小龙女
  • 在江湖中快乐成长
  • 碧血·剑
  • 那夺魂的铃声
  • 来和我一起醉
  • 高手是这样炼成的
  • 王五和谭嗣同
  • 春雨弯刀
  • 快乐的人生是出戏
  • 断章七则
  • 少年
  • 一种拳术的诞生
  • 为岳飞大义灭亲
  • 解读帮派规矩
  • 君子·自强不息
  • 差一步的救赎
  • 最早电影版本的《倚天屠龙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七十年代有张彻、胡金铨,八九十年代后有徐克、程小东,现在呢

    70 后有张彻、胡金铨,80 后有洪金宝、刘家良、90 后有徐克、程小东,现在的孩子有谁?在一个连周杰伦都有很多人不认识的时代,那些让我们珍惜的美好记忆还能留存多少。虽然改开 78 年就开始了,可无论是影视还是流行音乐,真正在大陆流行已经都是九十年代的事了。所以对于邵氏出品的那些武侠功夫电影,我们这一代人并没有什么记忆,真的能想起来的也都是张彻导演即将卸任时的作品了,像《十三太保》《大上海 1937》《过江龙》这些。而对那个风华绝代的香江影星如王羽、狄龙、姜大卫、陈观泰、罗烈这些大牌,都已经是《英雄本色》《义胆群英》这些电影了。十几年前,随着邵氏片库被重新挖掘修复,再借着 DVD 当年的大行其道,几百部邵氏的武侠、功夫、风月片重出江湖,也借势观摩了一番,对那些昔日的辉煌巨制扫了一遍盲,把《刺马》《大醉侠》《少林五祖》《龙门客栈》《独臂刀》还有一众根据金庸、古龙小说改编的电影全看了。说实话,并不觉得有多惊艳,毕竟我们是看过徐克程小东那些忽视地球引力的新武侠的。但仍然对那个时代可以拍出这么多武侠片武打片心存敬意,毕竟现在无论从小说还是到电影,武侠都已经式微了,银幕上连像点样的功夫巨星都不多了。写书的作者应该比我大几岁,所以他会对邵氏电影情有独钟,当然,也有可能是地域问题。身为北方小镇出来的八零后,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方世玉、洪熙官、陈真,赵文卓饰演的法海,成龙饰演的陈家驹、马如龙这些。如果让我来写一部这样介绍 90 年代香港电影的书,也毫不吃力,我们也有太多电影可写了。而且绝不拘泥于武侠功夫这两个题材,无论是跛豪雷洛的枭雄片,还是赌神赌圣这样的赌片,还是星爷那无厘头恶搞的喜剧,甚至每一个男生都能说出十部以上的风月启蒙电影。这么一想,我们的小时候其实相当丰富呢。可我实在想不出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聊些什么呢?叶问吗?还是战狼呢?亦或者是导火线?也许一代有一代的精彩吧,我们不知道,不代表他们没有,可能只是我们开始老了而已。一部《邵氏武侠电影笔记》,带你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男人世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微言传媒

    北京微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言传媒),成立于2016年。由知名独立出版人周青丰创办,是一家以“出版为媒”“灵魂重铸”为理念, 以“互联网+”“文化+”为路径,专注图书与文创出版策划的文化传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