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8.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千字
字数
2017-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一位七旬老人真挚温暖的人生回忆。也是罕见的中国农民的私人生活史。
内容简介
张才柱老人用100多幅“回忆画”,记录下童年的快乐、乡村的风貌、劳作的艰辛、生命的顽强与时代的变迁,栩栩如生地再现了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重庆乡下的生活与生产景象。在他笔下,平凡的日常光景化作饱含深情的片片落英,发出温润的光泽。由庶民生命点滴编织而成的家国记忆,交织着美好与心酸,让我们看见美,看见痛,也看见力量。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看见美,看见痛,看见力量
- 一 那时候的我和我家
- 我在中嘴出生
- 在充电房住了八年
- 搬到了辽叶河沟
- 我上小学有点儿难
- 我和秀英结婚了
- 我们张家的历史
- 二 那时候的童年
- 镰刀打义赢猪草
- 女孩捡子儿,男孩走六子冲
- 打土电话
- 笋子虫推磨
- 我和春娃儿做花号
- 赢铜钱
- 打跪下
- 滚铁环
- 做雪人
- 童年往事
- 三 那时候的乡村
- 欢欢喜喜过年
- 闹元宵
- 八月十五烧橙香
- 热闹的静观场
- 黄糕粑与西洋镜
- 大雪天后赶场
- 姑娘姑爷回娘家
- 孔明灯飞上天
- 放烟火架
- 看土电影
- 落雪弹子真可怕
- 背口诀 打算盘
- 消失的农家常事
- 天亮出门捡狗屎
- 组装矿石收音机
- 听半导体收音机
- 上梁说梁 儿孙满堂
- 夹泥匠敷墙壁
- 点点谷起杉皮房
- 筑土墙 配新房
- 打着灯笼上夜校
- 骗人的观花娘
- 这个院子出疯子
- 四 那时候的农事
- 春耕时节
- 戽斗没水浇田地
- 水车车水平秧田
- 种小春
- 绳索牵引机耕大田
- 河边筒车浇农田
- 搭谷子
- 脚碓椓米
- 搭炕灶 炕稻谷
- 犁冬水田
- 竹罩子捉鱼
- 场镇上的米场
- 王家面坊牛拉磨
- 张面匠的水磨坊
- 推腰磨 筛罗筛
- 石匠修磨子
- 烫槽房里杀猪
- 屋前屋后上草树
- 火药枪打野鸡
- 农具
- 五 那时候的副业
- 充电
- 买煤
- 挖煤
- 拉筒坡和扯水
- 挖桐子米
- 油坊榨油
- 扯竹麻
- 采苎麻 转麻绳
- 村姑说笑打草鞋
- 手脚不停织麻布
- 养蚕子 抽蚕丝
- 弹棉花
- 做蓑衣
- 编篾活 打席子
- 做木活
- 补锅
- 打铁
- 打纸
- 香厂
- 石灰厂
- 纸厂
- 炼焦场
- 砍松树 烧黑炭
- 老鹰岩的炼铁厂
- 倒锅
- 矿车运煤
- 鸡公车运煤
- 马车和人力板车运输
- 山边修喷灌池
- 六 那时候的集体生产和运动
- 生产互助
- 做大集体活路
- 吃集体伙食那两年
- 挑肥料上梁子
- 我和大哥交公粮
- 开社员大会
- 农业学大寨
- 偷木料
- 大锤打开乌龟石
- 修公路
- 修桥
- 高音喇叭
- 学生搞宣传
- 菩萨遭殃了
- “四清”那两年
- 打倒牛鬼蛇神
- 扯地皮风
- 地雷炸死人
- 男女老少吆麻雀
- 家家户户打耗子
- 大办钢铁筑高炉
- 高炉出铁送喜报
- 修水库
- 七 那时候的辛苦
- 灶屋里拴牛
- 灶屋里喂猪
- 吵闹的歇房
- 张石匠家的夜晚
- 起早贪黑的农家妇女
- 大姨姐
- 农忙时节烦事多
- 大田薅秧啰哎
- 稻田里的捕螟灯
- 晒粮最怕偏东雨
- 雨天忙农活
- 抗旱挑水浇禾苗
- 秋夹伏 热得哭
- 加夜班 点胡豆
- 下夜力挣钱
- 淘野煤炭
- 割猪匠 呦走得远
- 改匠改料 又苦又累
- 纤夫拉船 风雨无阻
- 人扛马驮搞运输
- 停停走走 拾锅炉
- 上山捡柴捞松毛
- 挖野菜树皮充饥
- 抢蕨苔粑粑吃
- 李家和陈家
- 唐光兴的肚皮
- 荒年的几件事
- 种田争水 吵嘴打架
展开全部
出版方
青豆书坊
青豆书坊,成立于2007年,策划发行的图书以人文社科为主,注重图书品质,在家庭教育、心灵自助、文化历史以及文学方面都形成一系列有影响的产品,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青豆书坊的主要图书类别有家教、文史、哲思、社科、心灵、两性、文学、童书。主要家教课程有“如何说孩子才会听”HTT国外认证师资培训课程、“平和式教养法”工作坊课程。主要活动有2015年“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百场公益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