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量价关系的兵法手册。

内容简介

技术分析到底在分析什么?怎样动态推演量价关系?怎样将量价关系全方位融入自己的交易体系?金融市场是一个博弈场,所有的走势都是资金驱动的结果。

长期以来,许多投资者都在寻找更多的技术分析指标和工具来指导交易,进行各种尝试后发现,最好用的工具莫过于量价关系。量价关系在交易市场上的体现快于其他指标,也就是说,其他指标透露的信息在动态的量价运动中早已呈现。

本书由浅入深,详细分析阐释了量价关系的基础理论、量价配合在趋势交易中的运用、量价背离在翻转交易中的运用,动态推演了量价关系在形态、周期、趋势、背离等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场景。

本书还对金融衍生品的量价关系展开了描述,并给出了经典案例参考,帮助想要了解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者深入学习以量价为基础的技术分析方法,看透价格波动的规律,使投资者更好地完善交易策略的盈利方式。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动态推演,做好应对
  • 第一章 量与价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体现成交量的基本图形及概念
  • 第二节 衡量成交量的指标
  • 第三节 量价关系入门
  • 第四节 问答收录
  • 第二章 量与价的关系
  • 第一节 量价配合
  • 第二节 量价背离
  • 第三节 量价关系的定量分析
  • 第四节 利用量价关系寻找切入时机
  • 第五节 问答收录
  • 第三章 量价配合 在趋势判断中的运用
  • 第一节 什么是趋势
  • 第二节 趋势的形成过程
  • 第三节 问答收录
  • 第四章 量价背离 在翻转交易中的运用
  • 第一节 量价背离的两个层次
  • 第二节 量价背离的运用
  • 第三节 典型顶底形态中的量价分析
  • 第四节 翻转交易中的核心要素
  • 第五节 问答收录
  • 第五章 趋势交易 量价关系运用要点
  • 第一节 寻找趋势中的停顿
  • 第二节 寻找趋势的开始
  • 第三节 常见K线组合
  • 第六章 衍生品交易中的量价关系
  • 第一节 衍生品交易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衍生品成交量的两个维度
  • 第三节 商品期货的“养”“套”“杀”
  • 第四节 衍生品量价关系的典型案例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量价关系在量化模型中的应用
  • 第一节 交易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 第二节 量价关系在量化交易中的应用
  • 第三节 构建量化交易模型的基本框架
  • 第四节 问答收录
  • 第八章 量价关系背后的交易原理
  • 第一节 概率和赔率、损失和补偿
  • 第二节 把量价关系作为一种共振要素
  • 第三节 交易的路上要多交流、分享
  • 附录
  • 附录一 MACD和MACD背离
  • 附录二 KD
  • 附录三 典型图形收录
  • 附录四 技术指标分类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市场的语言是价,但真相藏在量里。成功的交易,就是倾听这种语言,在动能强劲时顺势而为,在动能衰竭时警惕转折,并且只在自己能听懂的时候下注。1. 量价配合是趋势的朋友,量价背离是翻转的信号。寻常情况无价,异常情况见机。配合延续趋势,背离预示转折;常态中无超额收益,异动中藏交易机会。上涨时成交量越大,说明跟风买的人越多,这涨势就越真;下跌时带量,说明恐慌卖的人多,这跌势就越凶。不温不火的平常走势,反而没多大意思。量价配合是趋势运动的基础。上涨时成交量越大,说明跟风买的人越多,这涨势就越真;价涨量缩,就像汽车油门踩到底却提速无力,要小心了。量价配合(健康上涨):一支股票从 10 元开始涨,第一天涨到 10.5 元,成交量 1 亿元;第二天涨到 11 元,成交量扩大到 1.5 亿元。就像一场演唱会,台下观众(成交量)越来越多,欢呼声(价格)也越来越高,气氛火热,趋势健康。量价背离(危险信号):股价从 10 元涨到 12 元,但成交量却从 1 亿元萎缩到了 5 千万元。就像汽车爬坡,油门(成交量)越踩越轻,但车速(价格)却还在往上窜,这很可能只是靠惯性,随时可能溜车。2. 趋势交易追求确定性而牺牲赔率,翻转交易博取赔率而挑战概率。生存之道,在于平衡二者。追涨杀跌(趋势交易)看似稳妥,但容易买在高点;抄底逃顶(反转交易)看似高明,但容易接飞刀。关键不是哪种方法更好,而是韭菜更擅长哪种,并且要懂得趋利避害。追涨杀跌(趋势交易)是等趋势明确了再跟进,赚得可能少点但成功率较高;抄底逃顶(反转交易)是赌拐点,可能赚一大笔但更容易猜错。趋势交易者像顺风跑步的人。风(趋势)已经明确刮起来了,跟着跑省力(成功率高),但因为起跑晚了,已经跑出去一段距离了,剩下的路程(盈利空间)可能没那么长了。反转交易者像逆风转身的冲浪者,在浪头(趋势)最高点时,预判它要落下,提前转身准备借下一股浪。如果成功了会非常帅(赔率高),但更容易被当前的大浪拍翻在水里(失败概率高)。3. 真正的交易机会,始于量价背离的末端,成于新的量价配合的起点。抓趋势要早,需在旧动能衰竭、新动能孕育的转折处介入,而非等趋势明朗再追。最好的买入点,不是在价格飞涨的时候去追,而是在它涨了一波后,稍微歇歇脚、没人注意的时候介入。在趋势停顿或回调时介入,性价比更高。一支股票经历了一轮下跌,在底部区域反复震荡。某一天,它突然在没什么大利好的情况下,温和放量收了一根小阳线(新的量价配合萌芽)。这可能就是空方力量耗尽(量价背离末端),多方开始悄悄进场的第一个信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介入点。4. 顶背离宜果断退场,因下跌迅猛;底背离需耐心等待,因情绪回暖非一日之功。顶部需快速反应,底部需反复确认,体现多空节奏的不同。股价创新高,但成交量却跟不上(顶背离),就像汽车油门踩到底却提速无力,这是危险信号,得考虑跑路了。而跌到底部时,市场信心恢复需要时间,别急着一把梭哈抄底。顶背离需警惕,底背离需耐心确认。股价创新高但量能跟不上(顶背离),好比最后的狂欢,要赶紧走;而跌到底部时,市场信心恢复像化冻,需要时间,别急着全仓杀入。顶背离像烧开水的壶。水已经滚开(价格创新高),但壶的响声(成交量)却变小了,这说明能量即将耗尽,很快就要平静下来(下跌)。关火不及时,壶就可能烧干(深度套牢)。底背离 像春天化冻。天气(价格)可能还冷,但冰面(成交量)下已经有水流声了(底部开始有资金吸纳)。但别指望冰一夜之间全化掉,需要耐心等待阳光(利好)持续照耀。5. 顺大势逆小势,在趋势的停顿处切入,以赔率换确定性。尊重大方向,利用小回调,实现风险可控的跟随。做短线,要顺着大趋势的方向,比如大趋势是上涨,那就等它每次小回调的时候买,这样又安全又能搭上顺风车。一只股票的月线图(大趋势)是明确的多头排列,一直在上涨。某天因为大盘调整,它日线级别回调了 3%(小趋势下跌)。这时,如果看好它,这个回调点就是一个顺大势(看涨)逆小势(趁回调买入)的较好切入点,比在它大涨当天去追要安全。6. 加速破位勤止盈,持仓骤减是警钟,衍生品市场中,对手盘离场时莫独留。急涨急跌且持仓量锐减是趋势衰竭信号,应果断锁定利润在期货期权这类刺激的市场里,如果出现成交量巨大、价格急涨急跌,但持仓量大幅减少的情况,说明赢家正在疯狂兑现利润离场。这时候,如果韭菜也赚了钱,别贪心,跟着溜才是明智的。衍生品市场中,加速且减仓是止盈信号。在期货、期权市场,如果出现价格暴涨暴跌、成交量巨大,但总持仓量却大幅减少的情况,说明赢家正在疯狂平仓离场。如果韭菜也赚钱了,别贪心,跟着溜才是明智的。就像一场狂欢派对。价格暴涨暴跌是派对的音乐开到最大声,成交量巨大是舞池里人群疯狂扭动。但突然发现,举办派对的主人和很多老韭菜(持仓量减少)已经开始悄悄地拿上外套从后门溜走了。这时候,如果韭菜还不走,等音乐突然停止(行情反转),韭菜可能就要留下来帮忙打扫满地狼藉(亏损)了。7. 在自己的交易框架内行动,而非捕捉所有机会;赚认知内的钱,而非妄想市场的每一波波动。放弃完美交易,只做符合自身模型的设定,方能长期稳定。不可能抓住所有的上涨机会。只做自己看得懂、符合自己标准的机会,赚自己该赚的钱。市场里到处都是诱惑,不乱动,才能少亏钱。坚守自己的交易系统,只赚认知内的钱。交易就像钓鱼 。韭菜的交易系统就是韭菜的鱼竿、鱼饵和技巧。韭菜明明是个钓鲫鱼的高手(擅长做某种图形),却总眼红别人钓上了大鲤鱼(暴涨股)、小龙虾(妖股),于是韭菜也扔下自己的鱼竿去乱抓,结果很可能什么也钓不到,还容易掉水里。高手只在自己熟悉的钓点,用熟练的技法,等待属于自己的那条鱼。总之,趋势是共识的凝聚与扩散,而机会源于共识形成前或衰竭时的认知差。真正的风险,不在于看错,而在于在看不懂的行情里下注。用量来验证价的真实意图,在动能共识中交易,在自我规则内生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得是陈师啊

      何刚老师的所谓价值投资法比较马后炮,短期无法验证,适合美股这种 120 年都走牛市的市场,并不适合 A 股市市场。陈师的交易之路和对量价的理解才是所有市场的交易正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私与利他是人类行为中的两面性,都是生存和繁衍的产物。在生存竞争中,自私有助于个体优先获得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机会。而利他行为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群体合作,特别是在帮助亲人或社群成员时,利他可以间接提高自己的基因传递机会。利他行为在亲属之间尤其常见,因为亲属也携带了一部分和自己相同的基因,帮助亲属也有助于延续这些基因。自私和利他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作用使得个体在社会中能够既维护自身利益,又能够融入群体,从而提高整体的生存和繁衍效率。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