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粤北采茶戏面临生存危机,该书提供可读内容。

内容简介

20世纪末,全国戏曲形式由高峰跌人低谷,粤北采茶戏也不例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各种影视、文化传媒、歌舞厅的冲击下,粤北采茶戏的活动空间日趋狭小,有着上百年历史的采茶戏举步维艰,陷入困境,片日耶“唱了花鼓(花鼓戏即早期的采茶戏)十八夜,嫁走寡妇十七人”的风光景象一去不返。目前,粤北地区各采茶剧团面临改制,资金严重匮乏,新剧目难以产生,采茶戏艺人队伍老化、贫闲化,无档案记录,从艺人员大量流失,直接威胁到剧种的生存,使采茶剧种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危机。作为韶关的一名文化教育工作者,总想为该剧种的保护、传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算是《粤北采茶戏》编写的初衷吧。《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从内容设置到体例构思皆有特色,资料翔实,尊重事实。其中,《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从理论上对该剧种音乐的整体特征进行了总结、概括、梳理、分析、研究、完善,为广大采茶剧爱好者提供了其他相关书籍所缺少的生动、鲜活的可读内容。《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采用的图片、曲谱等由韶关市采茶剧团提供,《岭南文化书系·韶文化研究丛书:粤北采茶戏》的撰写也得到了许多采茶戏专业人士的热心帮助。

目录

  • 版权信息
  • 韶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
  • 总序
  • 目录
  • 第一章 粤北采茶戏概观
  • 一、剧种简介
  • 二、剧种特有的客家色彩
  • 第二章 粤北采茶戏的起源与沿革
  • 一、音乐探源
  • 二、茶文化探源
  • 第三章 粤北采茶戏艺术特色
  • 一、粤北采茶戏的音乐特点
  • 二、粤北采茶戏的传统歌舞表演
  • 三、粤北采茶戏的主要舞蹈表演程式
  • 四、粤北采茶戏的角色行当
  • 五、粤北采茶戏表演艺术的体系化
  • 第四章 粤北采茶戏剧目种类
  • 一、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分类
  • 二、粤北采茶戏传统剧目的风格特点
  • 三、粤北采茶戏主要演出剧目简介
  • 第五章 粤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 一、粤北采茶戏戏种的传承与发展
  • 二、粤北采茶戏传承与发展的教育形式
  • 第六章 粤北采茶戏艺术研究概况
  • 一、粤北采茶戏艺术研究机构
  • 二、粤北采茶戏艺术研究活动及成果简介
  • 三、粤北采茶戏艺术创作活动
  • 第七章 粤北采茶戏的主要演出团体及名家新秀
  • 一、韶关市采茶剧团
  • 二、曲江县采茶剧团
  • 三、翁源县采茶剧团
  • 四、南雄市采茶剧团
  • 五、仁化县采茶剧团
  • 六、始兴县采茶剧团
  • 七、粤北采茶戏的名家新秀
  • 第八章 粤北采茶戏代表唱段精选
  • 1.牡丹花开叶有细
  • 2.亻厓嘅夫
  • 3.寻到铜钱早早归
  • 4.响连连闹连连
  • 5.十送郎
  • 6.补皮鞋
  • 7.响吱吱来闹吱吱
  • 8.手拿头帕送小妹
  • 9.一条手巾三尺三
  • 10.一双红绣鞋
  • 11.鸡公跳过狐狸腰
  • 12.手提鸟笼上山岗
  • 13.手打竹板走四方
  • 14.茶调
  • 15.满山尽是踏青人
  • 16.听我许仙诉衷肠
  • 17.不堪回首忆旧游
  • 18.称心花爱煞人
  • 19.同抬起头放眼望
  • 20.眼望着老娘亲频频挥手
  • 21.大青河悄悄流过
  • 22.火红的太阳照山岗
  • 23.支农送药到四乡
  • 24.满腔悲怨满腔恨
  • 25.山迎水接风送爽
  • 26.苦命的杏花独自愁
  • 27.花开花落几度春
  • 28.三求
  • 29.吃寿宴
  • 30.山歌对唱
  • 31.军民情意深似海
  • 32.为亲人细熬鸡汤
  • 33.恨不得一步跨阵前痛把敌歼
  • 34.血染双峰寨
  • 35.梅岭烽火红
  • 36.不朽的丰碑
  • 37.于嫂跪婆婆
  • 38.喷雾
  • 39.科学养殖新面貌
  • 40.夜半三更闻雁啼
  • 附录一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附录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附录三粤北采茶戏文论集萃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暨南大学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为“侨”而生,因“侨”而兴,砥砺卅五载,春华秋实,书香五洲,声教四海。始立以来,以“侨”为“桥”,厚植文化,秉承推动华文教育、服务教学科研、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理念,着力华文教材、华侨华人研究、岭南文化研究、高校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已累计出版各类图书7000余种,《中文》《汉语》等华文教材发行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