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是德国刑法学教科书,初学者的刑法入门宝典。

内容简介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文献资料充实,吸收了重要判决与理论发展,引注中的信息量很大,方便你快捷掌握各种观点并进一步查询各种学说;

其二,立场偏向主流,除了对法益理论的坚守外,本书尤其强调并广泛应用了在德国学界占据主流地位的客观归属理论;

其三,内容全面,除了刑法总论之外,还专门增加了刑法分论的部分内容,即杀人犯罪与身体伤害犯罪两章;

其四,体系科学,章节编排顺序为基本理念、犯罪构造概览、杀人犯罪与身体伤害犯罪、总论各问题详解,让你了解基础框架与基本罪名后才开始深入了解总论的各个细节,符合初学者的学习规律;

其五,文字流畅易懂,没有使用复杂的长句与晦涩的词语,对于初学者而言没有太多语言上的障碍。

目录

  • 版权信息
  • 做一个理想的法律人 (代译丛序)
  • 译者前言
  • 中译版前言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关于法学学习与本书的若干前言说明
  • 第1章 法学学习:既不无聊,也非前途黯淡!
  • 第2章 本书的理念
  • 第二部分 法治国刑法的基础
  • 第3章 刑法是法的局部领域
  • 第4章 实体刑法、刑事诉讼法、刑事执行与监狱执行
  • 一、实体刑法
  • 二、刑事诉讼法
  • 三、刑事执行与监狱执行
  • 第5章 犯罪的实证方面: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
  • 一、犯罪学
  • 二、刑事侦查学
  • 第6章 刑事政策
  • 第7章 刑法的法源
  • 一、概览
  • 二、《刑法典》的结构
  • 第8章 国家刑罚的正当性
  • 一、安全是国家的任务——保护义务理论
  • 二、刑法是法益保护与法恢复的工具
  • 三、刑罚的目的(刑罚理论)
  • 第9章 制裁理论的基础
  • 一、矫正与保安处分
  • 二、刑罚
  • 三、量刑
  • 四、刑事诉讼法中的制裁
  • 第10章 作为刑罚限制法的刑法
  • 一、刑法是“公民刑法”
  • 二、刑法的保障功能
  • 第11章 德国刑法的适用范围、刑法的欧洲化、国际刑法
  • 一、德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 二、刑法的欧洲化
  • 三、国际刑法
  • 第三部分 犯罪要件概览
  • 第12章 犯罪构造
  • 一、考查阶层
  • 二、评价阶层:不法(构成要件符合性与违法性)与罪责之间的区分
  • 第13章 作为行为的犯罪
  • 一、不同的行为概念
  • 二、行为在犯罪构造中的相关性
  • 第14章 构成要件符合性
  • 一、构成要件的功能
  • 二、客观构成要件与主观构成要件的区分
  • 三、客观的处罚条件
  • 四、犯罪类型
  • 第15章 违法性
  • 一、作为容许规范的正当化事由
  • 二、单个正当化事由(概览)
  • 三、正当化的实质原则
  • 四、正当化事由的结构
  • 第16章 罪责
  • 一、罪责原则(= 罪责基本原则)
  • 二、罪责概念的内容
  • 三、罪责非难的“内在根据”
  • 四、排除罪责事由与宽恕罪责事由
  • 第17章 处罚的其他要件
  • 一、属人的刑罚排除事由
  • 二、属人的刑罚撤销事由
  • 三、诉讼程序要件
  • 第18章 特殊量刑规定
  • 第四部分 刑法鉴定报告
  • 第19章 鉴定报告写作技巧
  • 一、撰写法律鉴定报告的一般提示
  • 二、引导性语句
  • 三、涵摄方法(“鉴定报告文体”)
  • 第20章 对刑法条文的解释
  • 一、文义解释
  • 二、历史解释
  • 三、体系解释
  • 四、目的解释
  • 五、合宪性解释
  • 六、遵循法定刑的解释
  • 第五部分 侵犯生命与身体完整性的犯罪(分论)
  • 第21章 侵犯生命的犯罪
  • 一、犯罪构成要件的体系
  • 二、人的生命的起始与结束
  • 三、杀人犯罪详解
  • 第22章 侵犯身体完整性的犯罪
  • 一、条文体系
  • 二、身体伤害犯罪详解
  • 三、承诺——《刑法典》第228条
  • 四、医疗手术
  • 五、参与斗殴罪( 《刑法典》第231条)
  • 第六部分 刑法总论
  • 第23章 因果关系与结果的客观归属
  • 一、因果关系
  • 二、客观归属理论
  • 第24章 主观构成要件、故意与构成要件错误
  • 一、基础
  • 二、特殊的主观不法要素
  • 三、故意
  • 四、构成要件阶层中的错误情形
  • 第25章 违法性
  • 一、正当化事由在主权( hoheitlich)行为范围内的适用性
  • 二、主观正当化要素
  • 三、容许构成要件错误
  • 四、正当化的紧急避险
  • 五、正当化的义务冲突
  • 六、紧急防卫( 《刑法典》第32条)
  • 七、《民法典》第229条与第230条规定的自助权
  • 八、承诺、推定承诺与假设承诺
  • 九、惩戒权与教育权
  • 十、拘捕权( 《刑事诉讼法》第127条第1款)
  • 第26章 罪责
  • 一、罪责能力
  • 二、不法意识( 《刑法典》第17条)
  • 三、宽恕罪责的紧急避险( 《刑法典》第35条)
  • 四、紧急防卫过当( 《刑法典》第33条)
  • 五、法律没有规定的宽恕罪责事由
  • 第27章 正犯与共犯
  • 一、正犯与共犯的界分
  • 二、正犯的形式
  • 三、共犯
  • 第28章 可罚的预备、未遂与中止
  • 一、可罚的预备行为( 《刑法典》第30条及以下)
  • 二、未遂
  • 三、中止( 《刑法典》第24条)
  • 第29章 不真正不作为犯
  • 一、基础与构造
  • 二、真正不作为犯与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区分
  • 三、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分
  • 四、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
  • 五、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违法性
  • 六、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罪责
  • 七、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正犯与共犯
  • 八、不真正不作为犯中的未遂与中止
  • 第30章 过失犯罪
  • 一、基础
  • 二、过失可罚性的要件
  • 第31章 竞合理论
  • 一、竞合理论的意义与目的
  • 二、犯罪单数(第52条) 、犯罪复数(第53条)与法条单数
  • 三、竞合考查的定位与构造
  • 四、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的区分
  • 五、犯罪单数与犯罪复数
  • 六、法条单数
  • 七、竞合考查概览
  • 八、犯罪事实不清时发生竞合的犯罪构成要件
  • “案例与问题”的答案提示
  • 关键词目录
  • 缩写目录
  • 文献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