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2千字
字数
2017-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网络政治参与挑战主流意识形态,需要重视意识形态建设。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公民利用网络媒介和平台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性活动已经成为趋势。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同样体现为特定社会政治文化的传习和实践过程,而且,通过网络媒介还会传播其政治态度、政治信念和政治价值观,从而可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如同网络的双刃剑作用,网络政治参与也会对特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起到销蚀作用。因此,需规划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战略,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第一章网络政治参与及相关概念
- 第一节 网络政治参与
- 一 信息网络化与公民的网络化参与
- 二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征探讨
- 第二节 意识形态安全
- 一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二 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 第三节 合法性及其基础
- 一 政治合法性的含义
- 二 合法性基础和来源
- 三 政治合法性的功能
- 四 意识形态与合法性
- 第二章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
- 第一节 拓展政治参与渠道
- 一 网络构筑了全新的参与平台
- 二 互联网平台的政治参与优势
- 第二节 加速政治社会化进程
- 一 培育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 二 提供政治训练和角色模拟
- 第三节 维护特定意识形态
- 一 涵育社会主义主流政治文化
- 二 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网络传播
- 第三章网络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 第一节 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 一 销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 二 降低意识形态建构功效
- 第二节 削弱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基础
- 一 网络舆论失范酿成多元思潮
- 二 无序参与混淆网民政治认同
- 第四章网络化参与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挑战
- 一 网络化参与不平衡
- 二 “防火墙”面临挑战
- 第二节 网络化参与带来的新问题
- 一 非理性参与容易导致违法违规
- 二 互动参与易于诱发群体性事件
- 第三节 网络化参与问题成因分析
- 一 多维参与易于放大网民权利意识
- 二 网络民主易于产生“乌托邦”效应
- 第五章网络政治参与的策略应对
- 第一节 现实社会的建设路径
- 一 创新政治参与机制
- 二 提升网民参与素质
- 第二节 虚拟空间的应对措施
- 一 有序推进电子民主建设
- 二 建设网络“防火墙”工程
- 第三节 强化他律与引导自律
- 一 强化依法治网与依法管网
- 二 引导网民合法与理性参与
- 第六章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展望
- 第一节 直面互联网时代全新生活方式
- 一 网络催生全新生活方式
- 二 “互联网+”跨界融合功能
- 第二节 警惕西方国家网络监听与渗透
- 一 美国网络监听行为威胁他国信息安全
- 二 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加强意识形态渗透
- 第三节 规划意识形态建设的国家战略
- 一 规划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国家互联网战略
- 二 坚持科学发展,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物质基础
- 三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强化马克思主义主导权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