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会独立思考,才能成为长期赢家。

内容简介

在投资市场上,大众的心理、情绪与行为,往往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事实,这也是大多数人投资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书作者在华尔街有数十年的投资经验,在本书中,他从投资者的思维训练开始,阐述了投资者如何不被资本市场的各种乱象和众人的观点所干扰,学会独立思考,应对市场出现的各种冲击,比如银行倒闭等突发事件引发的短期金融恐慌,机构和专业人士对经济大势的预测,媒体和机构散布的各种消息及政府发布的经济政策等引发的市场波动。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 最年轻的译者和最长的作家
  • 译者序 独立思考才能发现真理
  • 前言
  • 第一章 逆向思维训练指南
  • 华尔街对逆向投资者的误解
  • 反向投资的困境
  • 凡事总有例外
  • 为什么大多数投资者总出错
  • 逆向投资者的第一准则
  • 无所不知的市场
  • 不同而非相反
  • 正确的思维框架
  • 审视自我
  • 第二章 专业预测的妙用
  • 华尔街对年度预测的盲目推崇
  • 专业人士的群体思维
  • 逆向投资者如何利用专业人士的预测
  • 再好的方法也会失败……
  • 击败华尔街的技巧
  • 第三章 无意义的媒体报道
  • 有缺陷的媒体观点
  • 媒体报道的“吸血鬼事件”
  • 从错误中寻找增长
  • 神奇的领先经济指数
  • 战争是好是坏
  • 不要做一头牛,要做一个逆向投资者
  • 第四章 未来30个月内不会发生的事情
  • “婴儿潮”炸弹
  • 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基金耗尽怎么办
  • “迷惘的一代”一直迷茫
  • 国家债务问题
  • 债务导致通胀失控
  • 国家停止创新
  • 收入不平等
  • 美元失去国际储备货币的霸主地位
  • 市场在意什么
  • 第五章 寻找“大象”
  • “大象”的力量从何而来
  • 毛利率这头“大象”
  • 当好消息被伪装成坏消息时
  • 收益率曲线的魔力
  • 奇袭的“大象”
  • 简短的悲剧
  • 课本上的谎言
  • 不可能是“大象”的事
  • 第六章 爱恨交加的政治
  • 摒弃偏见
  • 抛开个人观点
  • 政治“僵局”
  • 国会颁布的法案
  • 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 比政客更糟糕的是什么
  • 为什么美国政客已经创造了下一次更糟的危机
  • 第七章 把课本收起来
  • 学习课本,但要了解其局限性
  • 市盈率无法预测未来
  • 周期调整市盈率也不是超级英雄
  • 小市值股票比其他股票好吗
  • 花哨难懂的数学公式
  • 理论不等于现实
  • 该去哪里学习
  • 第八章 抛开这本书吧
  • 像贾斯汀·比伯一样流行的明星经济学家
  • 经典著作必有经典之处
  • 经济理论
  • 向传奇人物学习
  • 那些忘记历史的人
  • 21世纪的经典之作
  • 第九章 行为金融学,当流行遇见经典
  • 行为金融学的起源
  • 行为金融学的偏离
  • 当学术遇上营销
  • 行为金融学的战术定位
  • 近因效应与情绪
  • 如何获得战术优势
  • 关于选股
  • 如何区分好策略和坏策略
  • 何时该退出
  • 回归自我控制
  • 第十章 如何应对媒体的言论
  • 如何利用新闻
  • 媒体忽视的事情
  • 相信技术和创新
  • 结尾寄语
  • 版权声明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9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国情不同,参考价值有限

    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两位作者,把投资市场比作一个巨型羊圈,而《反乌合之众:跳出羊群,逆向获利》就是教我们如何不当那只被剪毛的羊。这本书的副标题挺唬人,但翻开后发现,作者象是个见惯市场疯癫的老交易员,蹲在路边唠嗑:别跟着人群瞎跑,他们慌着抛售时你该抄底,他们疯狂追涨时你该溜号。书中举了个活生生的例子:2023 年硅谷银行爆雷时,社交媒体上 "银行倒闭潮" 的恐慌像野火燎原,散户们连夜排队取钱,基金经理们急着抛售金融股。作者却翻出历史数据告诉我们,过去 50 年里每次区域性银行危机后三个月,标普 500 金融板块平均反弹 12%。但要玩这种 "别人恐惧我贪婪" 的操作,前提是我们得先识破人群的集体癔症。不过作者也坦率承认,逆向投资听着酷,实操起来像走钢丝。他们拆解了媒体制造的三大幻觉:经济预测的占卜游戏(机构年年预测衰退年年打脸)、政策解读的罗生门(同一个美联储声明能被解读成鸽鹰两派)、还有 K 线图里的心理陷阱(你以为的支撑位其实是集体臆想)。最扎心的是揭穿 "专家共识" 的把戏 —— 当 90% 分析师集体唱多某个板块时,往往离崩盘只剩不到三个月。别指望这本书能给个必胜公式。作者像极了那个总说 "我告诉你个秘密但你别外传" 的邻居,絮絮叨叨讲了几十个案例,从 1929 年大萧条聊到 2024 年 AI 泡沫,却始终没掏出个系统方法论。这种美式经验主义的写法,对习惯了 "五步财富自由" 教程的咱读者可能像吃惯了火锅突然塞来份色拉 —— 健康但不过瘾。特别是讲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资本运作时,那些基于美国特殊土壤的玩法,放在咱们这儿多少有点水土不服。书里最值钱的反倒是些反常识的生存智慧:比如建议投资者建立 "恐慌指数仪表盘",把社交媒体情绪、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甚至电影票房都做成指标,当这些数据集体飙红时,就该启动逆向操作程序。再比如对付 FOMO(错失恐惧症)的损招 —— 给自己设定 "强制冷静期",每次想跟风追涨前必须先写完 500 字理性分析报告,这招能把 90% 的冲动交易扼杀在起心动念前。说到底,这本书像面照妖镜,照见的不仅是市场群氓,更是每个人心里那头盲从的野兽。当作者揭穿 "机构研报是用 Excel 随机函数生成的" 这种黑色幽默时,会突然意识到:所谓投资,不过是场大型人性实验,而最好的护身符,可能就是书里反复强调的那句大白话 —— 别信专家,别跟大流,更别把自己活成 K 线图里的一个脉冲信号。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顺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当中,我们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受它的影响。可以顺势而为,也可以在独立思考后做出不一样的决定,每一项决策都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但你必须做出行动,当然,等待也是行动的一种,在学习和实践的交互融合中,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去做获胜概率大的事情,原则就在那里,我们要坚持下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