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伟大的波兰作曲家肖邦论述得最为全面的英语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澄清长期以来围绕肖邦的诸多错误说法与传闻。对作曲家肖邦戏剧性的一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特别关注了肖邦在波兰的童年和青年时期以及他和乔治·桑共同度过的九年感情生活。

作者在这本权威传记中以前所未见的清晰笔触对肖邦及其音乐进行了解读,使这位19世纪最为神秘、最受人们喜爱、最具传奇色彩的艺术家形象跃然纸上。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中文版序
  • 致谢
  • 肖邦家谱
  • 序言
  • 肖邦的家世
  • 华沙:童年与少年时期,1810~1824
  • 游历波兰:萨伐尼亚的假期,1824~1825
  •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1826
  • 华沙音乐高中,1826~1828
  • 第一次海外之旅:柏林和维也纳,1828~1829
  • 康斯坦奇娅·格瓦德科夫斯卡:遥不可及的爱人,1829~1830
  • 华沙起义,1830~1831
  • 流亡巴黎,1831~1833
  • 肖邦与键盘:钢琴界的拉斐尔
  • 玛丽亚·沃津斯卡:“我的不幸”,1834~1837
  • 英国插曲,1837年7月
  • 诋毁与赞美,1833~1838
  • 乔治·桑登场,1836~1838
  • 马略卡岛上的冬天,1838~1839
  • 在诺昂,1839
  • 声名鹊起,1839~1843
  • 米柯瓦伊·肖邦之死,1844
  • 悲伤的结局,1845~1847
  • 阴霾渐深,1847~1848
  • 英国:日暮穷途,1848
  • 肖邦之死,1849
  • 尾声
  • 附录
  • 肖邦作品总目录
  • 参考书目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钢琴可以称得上是肖邦一生的伴侣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在得到最早学习的一门课《雪枫音乐会》摘自序 “本书是一部肖邦传记,讲述他的生平故事。肖邦生活中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与他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论是对于演奏者还是音乐爱好者来说,这些故事都有着重要意义。在早期的肖邦传记中,事实经常被想象取代,为了讲述一个好故事,人们常常不惜牺牲真相。近些年来,一些波兰学者对肖邦的生平,尤其是肖邦在华沙度过的青少年岁月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颠覆性的新结论,可以在本书中了解到相关内容。肖邦的音乐能带我们进入一个更美妙的世界。”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肖邦的传记还是比较特别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肖邦还是非常喜欢的,可对肖邦的赞美还是比较克制的!可以让读者很理性!读完这本肖邦传记,还是会觉得肖邦音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有叛逆,有坚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很多和音乐无关的事情不是太在意,但是也有普通的一面,他特别需要钱,也非常看重,这可能和他身体不好有关,也比较世故,对自己的外在形象非常看重,有一个特别美好的家庭,是对他为人处世产生了影响!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