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鲍德里亚的生产劳动理论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误读。

内容简介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的生产劳动是一种“镜像”,是资本主义的“同谋”,没有超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可是当鲍德里亚以自己的方式阐述人类历史时,却夸大了前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性,造成历史的断裂与神秘化;当他论述资本主义新特征时,却否定了使用价值的基础作用,片面地夸大符号与现代媒介的作用,走向了符号决定论。鲍德里亚试图用象征交换作为资本主义生产逻辑的替代方案,不但没能解构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反而使自己的社会批判失去了现实的根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马克思是如何谈论生产劳动的
  •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理论来源
  • 一 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活动概念
  • 二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 三 国民经济学家的生产概念
  • 第二节 生产与人的超越本性
  • 第三节 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
  • 一 物质生产
  • 二 精神生产
  • 三 社会关系生产
  • 四 人自身的生产
  • 第四节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
  • 一 马克思文本中的异化劳动思想
  • 二 异化劳动与人类历史发展线索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物的零度分析:生产逻辑的延伸
  • 第一节 功能性物品
  • 一 日常物品的摆设
  • 二 日常物品的气氛
  • 三 鲍德里亚物品体系与马克思物品体系的区别
  • 第二节 鲍德里亚与收藏心理学
  • 一 收藏与人之超越本性
  • 二 收藏人与人之力比多的发挥
  • 三 收藏与人的无依赖感
  • 四 收藏与社会权力
  • 五 藏品与功能性物品的对立
  • 六 有价值藏品的来源:服丧劳动
  • 七 收藏消费品符号的现实来源
  • 第三节 模范与系列:消费社会的意识形态
  • 第四节 小结
  • 第三章 消费:主动建构社会关系的模式
  • 第一节 消费社会对生产社会的替代
  • 第二节 消费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
  • 一 伪丰裕的社会
  • 二 伪个性的社会
  • 三 伪关切的社会
  • 第三节 大众文化成了消费文化
  • 一 文化的受众增多
  • 二 知识的“问/答”模式化
  • 三 文化产品成了身份的象征
  • 第四节 广告内容的两重性与消费社会的超真实世界
  • 一 消费社会的信息的广告化
  • 二 广告内容的两重性
  • 三 几种广告的拓展形式
  • 四 广告的形象化:明星与吉祥物
  • 五 广告内容二重性的来源
  • 六 广告与超真实
  • 七 消费社会与超真实
  • 八 鲍德里亚对超真实的误解
  • 第五节 小结
  • 第四章 符号:政治经济学新的编码方式
  • 第一节 鲍德里亚对使用价值的批判
  • 一 需求的幻相
  • 二 消费物品以及消费主体的符号化
  • 三 评论
  • 第二节 物的四种价值维度
  • 第三节 象征交换:价值与符号的超越
  • 第四节 无回应的媒介:符号社会的技术支持
  • 一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 二 恩森斯伯格的媒介理论
  • 三 无回应:鲍德里亚对现代媒介的基本评价
  • 四 在现代媒介中现实的真相消失了
  • 五 鲍德里亚对五月风暴中媒介作用的评价
  • 六 鲍德里亚的媒介取消理论
  • 七 鲍德里亚后期对媒介的看法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生产是一种镜象
  • 第一节 自然必然性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 第二节 论鲍德里亚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新解释
  • 一 原始社会
  • 二 奴隶社会的奴隶
  • 三 封建社会的工匠
  • 四 资本主义生产与异化
  • 五 鲍德里亚对晚期资本主义身份符号的论述
  • 六 抽象到具体: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 第三节 马克思的生产概念是不是“意识形态”
  • 第四节 小结
  • 第六章 象征交换:对现代性他者的寻求
  • 第一节 服丧劳动:鲍德里亚对文明时代的劳动的批判
  • 一 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影响
  • 二 人类文明史是排斥死亡的历史
  • 三 服丧劳动
  • 四 死亡是对体系的抗争
  • 五 服丧劳动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的比较
  • 第二节 象征交换与现代生产原则的对立
  • 一 象征交换的非剩余性与现代生产的无限扩张性
  • 二 象征交换的非等价性与现代社会的等价性
  • 三 象征交换的可逆性与现代生产的不可逆性
  • 四 象征交换的反功利性与现代生产的功利性
  • 五 象征交换的非人道性与现代生产的人道性
  • 第三节 论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
  • 一 何谓夸富宴与库拉
  • 二 在生产和战争之间
  • 第四节 鲍德里亚对传统交换形式的误解
  • 一 象征交换中有社会权力
  • 二 象征交换中有功利性
  • 三 象征交换更“人性”吗?
  • 四 物的三种类型:圣物、夸富宴和市场
  • 第五节 “象征交换”于今日的残留
  • 一 农村中的象征交换
  • 二 日常生活中的送礼、好客
  • 三 公司、社会管理及宗教中的“象征交换”
  • 第六节 试论象征交换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 一 象征交换与私有制的扬弃
  • 二 死亡与无产阶级的反抗
  • 第七节 小结
  • 结语:鲍德里亚的思想为什么逐渐脱离了现实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