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讲解宽带网络新技术,涵盖移动互联网、无线自适应网络等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反映了国际上近几年来高速宽带网络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系统地讲述了当前使用广泛并有发展前景的多种网络新技术,内容包括宽带移动互联网、无线分布式自适应网络、家庭网络、全光和智能光网络、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1章 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
  • 1.1 发展中的网络技术
  • 1.1.1 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
  • 1.1.2 引领网络新技术潮流的驱动力
  • 1.2 网络新技术体系和三网融合
  • 1.2.1 网络新技术体系
  • 1.2.2 从不同角度看网络新技术
  • 1.2.3 三网融合的技术与构建
  • 1.3 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1.3.1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 1.3.2 接入网的发展
  • 1.3.3 光通信技术的基本发展方向
  • 1.3.4 网络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演变
  • 第2章 新一代因特网协议与技术
  • 2.1 新一代因特网及其相关技术
  • 2.1.1 下一代因特网
  • 2.1.2 光因特网
  • 2.1.3 量子因特网
  • 2.1.4 语义网
  • 2.1.5 全息网
  • 2.2 因特网新协议——IPv6
  • 2.2.1 IPv4的局限性
  • 2.2.2 IPv6的新特性分析
  • 2.2.3 IPv6的应用
  • 2.2.4 IPv6的数据头标格式
  • 2.2.5 IPv6中的地址
  • 2.2.6 移动IPv6
  • 2.2.7 IPv6试验和商用网络及其发展趋势
  • 2.3 宽带移动因特网
  • 2.3.1 移动因特网的基本概念
  • 2.3.2 移动因特网的应用与业务
  • 2.3.3 MWIF体系结构
  • 2.3.4 移动终端
  • 2.3.5 第三代移动通信
  • 2.3.6 第四代移动通信
  • 第3章 新型宽带网络及其技术
  • 3.1 宽带接入新技术
  • 3.1.1 接入网与宽带接入网
  • 3.1.2 基于PSTN的接入技术
  • 3.1.3 宽带以太网接入
  • 3.1.4 下一代光接入网
  • 3.1.5 基于无线的接入方式
  • 3.1.6 综合宽带接入平台
  • 3.2 10吉比特以太网
  • 3.2.1 10吉比特以太网的优势
  • 3.2.2 10吉比特以太网的技术要点
  • 3.2.3 10吉比特以太网的协议标准
  • 3.2.4 10吉比特以太网的产品系列
  • 3.2.5 10吉比特以太网的帧结构
  • 3.2.6 10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规范实体
  • 3.2.7 10GBase-X物理层的工作原理
  • 3.2.8 10GBase-R物理层的工作原理
  • 3.2.9 10GBase-W物理层的实现机制
  • 3.2.10 10GBase-T的实施
  • 3.2.11 10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子层与接口之间的关系
  • 3.2.12 10吉比特以太网物理层的主要接口
  • 3.2.13 40/100吉比特以太网
  • 3.3 宽带智能网及其关键技术
  • 3.3.1 智能网的基本概念
  • 3.3.2 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 3.3.3 宽带智能网的体系结构
  • 3.3.4 移动智能网
  • 第4章 扩展的宽带网络及其应用新技术
  • 4.1 网格计算
  • 4.1.1 网格与网格计算
  • 4.1.2 网格系统的主要功能
  • 4.1.3 网格计算的关键技术
  • 4.1.4 网格计算的应用
  • 4.1.5 网格体系结构
  • 4.1.6 网格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4.2 网络存储
  • 4.2.1 服务器附加存储结构
  • 4.2.2 网络附加存储结构
  • 4.2.3 存储区域网络存储结构
  • 4.2.4 基于IP的存储网络
  • 4.2.5 网络存储的新技术
  • 4.2.6 网络存储的发展与展望
  • 第5章 无线分布式自适应网络
  • 5.1 无线自组织网络
  • 5.1.1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概念、起源和发展趋势
  • 5.1.2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 5.1.3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应用领域
  • 5.1.4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体系结构
  • 5.1.5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
  • 5.1.6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
  • 5.2 无线Mesh网络
  • 5.2.1 无线Mesh网络的概念与特点
  • 5.2.2 无线Mesh网络与其他通信网络的区别
  • 5.2.3 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前景
  • 5.2.4 无线Mesh网络的标准
  • 5.2.5 无线Mesh网络的关键技术
  • 5.2.6 无线Mesh网络的网络拓扑结构
  • 5.2.7 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
  • 5.3 无线传感器网络
  • 5.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5.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 5.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 5.3.4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输协议
  • 5.3.5 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的支撑技术
  • 第6章 家庭网络
  • 6.1 家庭网络概述
  • 6.1.1 家庭网络的愿景
  • 6.1.2 家庭网络的概念
  • 6.1.3 家庭网络的相关产品
  • 6.1.4 家庭网络的业务
  • 6.2 家庭网络的技术与发展
  • 6.2.1 家庭网络的现状与发展
  • 6.2.2 家庭网络的标准
  • 6.2.3 家庭网络的关键技术
  • 6.3 家庭网络的结构、模型与实现方式
  • 6.3.1 家庭网络的功能实体模型
  • 6.3.2 家庭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参考模型
  • 6.3.3 家庭网络的实现方式
  • 6.4 家庭网关
  • 6.4.1 家庭网关的概念和类型
  • 6.4.2 家庭网络网关的系统结构
  • 第7章 智能代理和移动代理技术
  • 7.1 代理的基本知识
  • 7.1.1 代理的概念、分类与特点
  • 7.1.2 代理的原型表示和编程语言
  • 7.2 智能代理
  • 7.2.1 智能代理技术的概念
  • 7.2.2 智能代理的资源管理器
  • 7.2.3 智能代理的工作过程
  • 7.2.4 智能代理技术的应用
  • 7.3 移动代理
  • 7.3.1 移动代理的基本概念
  • 7.3.2 移动代理的基本结构
  • 7.3.3 移动代理的技术实现
  • 7.3.4 移动代理的标准化情况
  • 第8章 全光与智能光网络
  • 8.1 全光网络
  • 8.1.1 全光网络的概念
  • 8.1.2 全光网络的层次结构
  • 8.1.3 全光网络的网络节点
  • 8.1.4 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 8.1.5 全光联网器件及其发展
  • 8.2 智能光网络
  • 8.2.1 智能光网络的概念
  • 8.2.2 智能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 8.2.3 智能光网络中的关键技术
  • 8.3 自动交换光网络
  • 8.3.1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基本概念
  • 8.3.2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体系结构
  • 8.3.3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9章 主动网络
  • 9.1 主动网络简介
  • 9.1.1 主动网络的研究背景
  • 9.1.2 主动网络的基本概念
  • 9.1.3 主动网络的基本原理
  • 9.2 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
  • 9.2.1 主动网络的构成
  • 9.2.2 主动节点的体系结构
  • 9.2.3 主动网络中的通信机制
  • 9.2.4 主动节点中的数据包处理
  • 9.2.5 主动节点处理流程
  • 9.3 主动节点的封包协议
  • 9.3.1 代码嵌入方式
  • 9.3.2 智能包方案
  • 9.3.3 主动节点封装协议
  • 9.3.4 Active IP报文
  • 第10章 下一代网络与软交换
  • 10.1 下一代网络
  • 10.1.1 下一代网络简介
  • 10.1.2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模型
  • 10.1.3 下一代网络的网络结构
  • 10.1.4 下一代网络的关键构件
  • 10.1.5 下一代网络中的网关
  • 10.1.6 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10.2 软交换
  • 10.2.1 软交换的基本概念
  • 10.2.2 软交换支持的主要协议
  • 10.2.3 软交换系统结构与对外接口
  • 10.2.4 软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