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二十五史“循吏传”为素材,于寻常史料之中发掘新问题。

内容简介

自太史公开创了修史之轨辙后,在中华帝国的正史编撰传统中,有那么一类官员成为帝国官僚所要仿效追慕的榜样,他们恪守官箴,事君以忠,牧民以爱,他们即可称作“循吏”。能够在正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循吏,无疑是帝制中国模范官僚的代表。传统中国具有“家国同构”的泛伦理制度和泛道德政治,以循吏为代表的司法官员群体是礼法制度的赞同者与司法实践的操作者,从而在礼法制度与司法实践之间起到了桥梁或媒介的作用,是发掘和理解传统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司法裁判独特意蕴的关键。

本书从三个维度展开了翔实的讨论:考述传统中国循吏的历史源流,分析循吏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与文化氛围,解读循吏司法的独特风格。据此,作者向我们精彩地展现了三种相互关联的类型建构:“情感本体”的文化类型,践行“爱民情感”的官僚类型,以及“情法兼顾”的司法类型。可以这么说,明清时期以循吏为代表的司法官员群体,其司法裁判以考量“情感”为基本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传统中国的政治信念与司法理想。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寻常史料与不寻常的思考(代序)
  • 第一章 诉诸情感:明清中国司法的心态模式
  • 一、情感:明清秩序的基础
  • 二、申冤:民众的诉讼心态
  • 三、哀矜:儒吏的裁判心态
  • 第二章 循吏与明清中国的司法实践
  • 一、引言:问题的由来
  • 二、明清循吏的历史渊源:概念与例证
  • 三、明清循吏的社会基础:制度与文化
  • 四、明清循吏的调处息讼:仁爱与教化
  • 五、明清循吏的刑事裁判:哀矜与宽宥
  • 六、明清循吏的司法技艺:智谋与神判
  • 七、余论:结语与引申
  • 第三章 清代中国司法裁判的形式化与实质化 ——以《病榻梦痕录》所载案件为中心的考察
  • 一、引言:问题由来
  • 二、清代裁判的历史脉络
  • 三、清代裁判的个案解读
  • 四、余论:原因探究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外文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