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83千字
字数
2020-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网络民意与政府应急管理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研究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问题,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是理论探索篇,共五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为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包括舆论环境变化、网络民意表达类型、总体结构、发展趋势等;第三章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应急管理。包括应急管理概念与特征、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困境和消极选择等;第四章为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的关系研究。主要从理论和基模技术两个视角分析二者关系,并指出其内在机理;第五章为政府应急管理的对策研究。下篇是实践篇,选取近年政府应急管理实践的十个典型案例,提取数据信息、深入分析并总结经验。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 现实背景
- 二 研究价值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的研究
- 二 关于政府应急管理的研究
- 三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关系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 一 研究思路
- 二 总体框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
- 第一节 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
- 一 草根新闻时代与“移动”舆论场
- 二 信息双向流动与“对话式”舆论场
- 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循环”舆论场
- 四 意见领袖活跃度下降与“离散”舆论场
- 第二节 从民意表达到网络民意表达
- 一 民意表达的空白期
- 二 民意表达的混沌期
- 三 民意表达的探索期
- 四 网络民意表达的萌芽期
- 五 网络民意表达的青春期
- 六 网络民意表达的壮大期
- 第三节 网络民意表达的方式
- 一 网上信访
- 二 新闻跟帖与论坛
- 三 网络民意调查
- 四 微博互动
- 五 政务微信
- 第四节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
- 一 基本特点
- 二 总体结构
- 三 发展趋势
- 案例一:论微博对政府应急管理的作用与挑战
- 一 微博特点与发展现状
- 二 乌坎事件概述与分析
- 三 从乌坎事件看微博对政府应急管理的作用与挑战
- 四 政府运用微博平台应急管理的重要原则
- 五 结语
- 案例二:政府应急管理中的转“危”为“机”
- 一 四川会理PS事件概述
- 二 地方政府在事件应对中的主要做法
- 三 地方政府事件应对的主要成效
- 四 事件启示
- 五 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应急管理
- 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应急管理
- 一 从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
- 二 从公共危机管理到政府应急管理
- 三 政府应急管理的动态过程
- 第二节 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困境
- 一 矛盾与风险共存的社会转型
- 二 从流失到重构中的政府信任
- 三 从低度参与到网络赋权的公众参与
- 四 从聚集放大到扩散延伸的网络空间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的行为转变
- 一 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范
- 二 从事后处置到常态监控
- 三 从消息封锁到信息公开
- 四 从命令动员到共同治理
- 五 从惧怕媒体到善用媒体
- 案例一:基于公众情绪的政府应急回应机制研究
- 一 事件概述
- 二 事件曝光后的公众反应及情绪体现
- 三 事件过程中的政府回应机制及其效果分析
- 四 事件启示:公众情绪与应急回应之间的关联
- 五 结语
- 案例二:论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危机公关能力
- 一 应急管理与危机公关
- 二 江西殡葬改革冲突中的政府危机公关
- 三 江西殡葬改革中的政府危机公关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四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公关能力的提升策略
- 五 结语
- 第四章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的内在关系
- 第一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理论分析
- 一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的关系
- 二 基于民意—政策相关性模型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可能性的关系
- 三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的相关性
- 第二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基模分析
- 一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 二 网络民意表达的成长上限基模
- 三 网络民意表达的富者愈富基模
- 四 应急信息不足导致的饮鸩止渴基模
- 五 应急决策实施的舍本逐末基模
- 六 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间的良性循环基模
- 第三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机理分析
- 一 网络民意表达的生成机制
- 二 政府应急管理的连锁反应
- 三 网络民意表达推动政府应急管理机理的揭示
- 案例一:冲突论视域下的武汉公交民意风波
- 一 事件概述
- 二 冲突理论视域下的民意表达与政府决策互动分析
- 三 武汉公交方案优化调整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
- 四 结语
- 案例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政府应急决策模式优化
- 一 大数据与应急管理决策
- 二 上海踩踏事件及其分析
- 三 大数据对应急决策模式的优化分析
- 四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急决策模式优化路径
- 五 结语
-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路径选择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 一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 二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原则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 一 政府应急管理内在机制建设
- 二 政府应急管理外部环境优化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的路径选择
- 一 优化网络环境,提高民意表达质量
- 二 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提升与公众沟通能力
- 三 深入风暴中心,抓住突发事件关键性矛盾
- 四 整合优化资源,发挥应急管理部联动效应
- 案例一:论政府应急管理救援过程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 一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的内在逻辑
- 二 政府与社会组织在江苏盐城龙卷风救援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 三 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救援工作的优势与问题
- 四 启示与讨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模式的路径重构
- 五 结语
- 案例二:网络环境下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研究
- 一 城市内涝灾害中的应急联动机制
- 二 武汉内涝灾害处置中的应急联动分析
- 三 网络环境下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构建
- 四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