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类型
                        8.4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8千字
                       字数
                        2014-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全景呈现“二战”后西方雕塑的前卫与流变,著名美术史家易英教授倾力译作。
内容简介
《西方当代雕塑》以1945年为起始点,全面介绍了“二战”之后西方当代雕塑的主要流派与代表作品,深度解析雕塑在表现形式与使用材料上的突破。战后新世界的开启促使雕塑家们迅速告别传统,转而追求更加自由和辛辣的艺术表达,作品甚至前卫到“不像雕塑”。贾科梅蒂将一直以来位于雕塑底部的基座融入创作,让空间感更加开放;安迪·沃霍尔把随处可见的日常消费品作为使用材料,推动了名噪一时的“波普艺术”;约瑟夫·博伊斯用真正的脂肪堆砌出著名的作品《油脂椅》,以此探索分裂世界中人的本质……
《西方当代雕塑》生动呈现了不同雕塑作品在艺术上的前瞻性表达,忠实记录了西方当代雕塑与20世纪社会发展的积极互动,带领读者穿透众多作品“似是而非”的外表,直抵这一艺术极具爆发力的精神内核。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 第一章 1945年以后的欧洲雕塑
 - 大众化的现代雕塑
 - 公共雕塑:战争记忆
 - 亨利·摩尔与纪念性功能
 - 雕塑的中间地带
 - 贾科梅蒂与战后的巴黎
 - 非具象传统
 - 加博与结构主义
 - 雕塑、建筑与纪念碑
 - 非物质化
 - 第二章 “新雕塑”
 -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与赫伯特·里德
 - 美国的“新雕塑”
 - “恐怖几何形”
 - 无名政治受难者
 - 现代主义的“外表”
 - 第三章 雕塑与日常
 - 神话与现实
 - 新现实主义
 - 约翰斯与劳申伯格
 - 波普艺术
 - 第四章 现代主义与极少主义
 - 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
 - 英国的新生代
 - 极少主义
 - 第五章 “反形式”
 - 雕塑的材料
 - “空无的视觉扫描”
 - 怪异抽象
 - 博伊斯与德国
 - 贫穷艺术
 - 作为雕塑的身体
 - 第六章 自然媒材
 - 从极少主义到风景
 - 历史的回归
 - 史密森与熵
 - 大地艺术与欧洲
 - 自然与工艺
 - 雕塑与建筑
 - 第七章 公共空间
 - 雕塑的场地
 - 反映人的存在
 - 都市干预
 - 作为公共机构的博物馆
 - 反博物馆
 - 作为博物馆的工作室
 - 作为政治武器的雕塑
 - 公共空间的挑战
 - 纪念碑的回归?
 - 反纪念碑
 - 关于历史的争论
 - 第八章 物品与人物塑像
 - 精神与物质
 - “物品与雕塑”
 - 博伊斯以后的德国
 - 商品雕塑
 - 人物塑像
 - 插图目录
 - 参考文献
 - 大事记
 - 译名对照表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世纪文景
2002年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其分支出版机构世纪文景,全称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文景致力于立足“社科新知、文艺新潮”,阅读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