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以东方视角追溯两河文化源头,重新思考人类早期文明的多元起源。

内容简介

苏美尔文明历史悠久、辉煌灿烂,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4千纪末,苏美尔文明兴起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南部,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它在政治、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医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后世诸多文明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本书依据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苏美尔人的典型国家、苏美尔历史的兴衰更迭以及苏美尔人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文字、文学、教育、法律和建筑方面的成就。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西方古代经典与《圣经·旧约》
  • 西方古代经典
  • 《圣经·旧约》
  • 第二章 消逝文明的早期探索者
  • 德拉·瓦莱——第一个让欧洲见到楔形文字的人
  • 尼布尔——第一个准确临摹波斯波利斯铭文的人
  • 格罗特芬——天才的解读家
  • 里奇——从古物搜集向田野发掘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
  • 博塔——拉开西亚考古发掘序幕的人
  • 罗林森——英国亚述学之父
  • 莱亚德——英国西亚考古学之父
  • 史密斯——第一个发现“洪水故事”的人
  • 德·萨尔泽克——第一个发掘苏美尔城市遗址的人
  • 第三章 消逝文明的再现
  • “土丘”(遗址丘)
  • 埃利都——最早的苏美尔城市
  • 乌鲁克——吉尔伽美什统治的城邦
  • 舒鲁帕克——“挪亚”的故乡
  • 乌尔——苏美尔文明巅峰
  • 尼普尔——苏美尔人的圣地
  • 第四章 走进复活的苏美尔文明
  • 文明灯塔——乌鲁克早期文明
  • 大动干戈——早王朝时期
  • 分久必合——阿卡德帝国
  • 蛮族入侵——古提人的统治
  • 时祀尽敬——拉迦什第二王朝
  • 盛极而衰——乌尔第三王朝
  • 第五章 历史始于苏美尔
  • 共商国事:最早的民主
  • 仲裁纠纷:最早的史著
  • 学以明眸:最早的学校
  • 保护弱小:最早的社会改革
  • 建立正义:最早的成文法
  • 第六章 苏美尔文学
  • 《卢伽尔班达I》
  • 《卢伽尔班达II》
  • 《恩美卡与恩苏克什达纳》
  • 第七章 苏美尔文明的三大标志
  • 楔形文字
  • 滚印
  • 塔庙
  • 第八章 苏美尔问题
  • 问题的提出
  • 哈雷威引起的论战
  • 考古材料释义
  • 新方法和新发现
  • 苏美尔文明年代表
  • 图片来源
  • 缩写与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泥板保存之谜仍未解

    本书作为一部普及性质的历史著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简要概述了苏美尔文明的概貌。序言 “太阳初升的文明” 高屋建瓴地概述了苏美尔文明的历史脉络,并清晰区分了 “苏美尔” 与 “巴比伦” 等相关概念。第一章 “失落文明的追寻者”,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及考古学者的视角,讲述了苏美尔文明 “意外” 被发现的历程。第二章 “尘封的文明”,聚焦于文明的显著标志 ——“城市”,展现了苏美尔文明的高度发展。第三章 “重访苏美尔王国”,通过富有文学韵味的章节标题,生动描绘了苏美尔文明的兴衰变迁。第四章 “历史的滥觞:苏美尔”,则从 “最早的民主实践”、“最早的史学记录”、“最早的学校体系” 以及 “最早的社会改革” 四个维度,全面展现了苏美尔文明的辉煌成就。第五至七章则分别深入阐述了苏美尔文明的三大标志性元素 ——“楔形文字”、“滚印” 与 “塔庙”。第八章 “苏美尔之谜” 则探讨了近年来苏美尔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方法以及新发现。本书的语言风格兼具文学魅力与人文关怀。例如,在描述苏美尔早期城市埃利都时,“自公元前 4000 年代中期,苏美尔人在此播下文明的火种,这片土地便烟火不息,绵延数千年,直至古波斯帝国的覆灭,才如春蚕吐丝殆尽,烛光熄灭。而当百余年前考古学家踏入埃利都时,映入眼帘的仅是荒野中的七座土丘!”;对于乌鲁克城邦的变迁,书中感慨道:“往昔辉煌今安在?唯余残垣断壁,荒丘一片!” 第三章的七字标题巧妙地将内容与文学性融为一体,如 “乌鲁克筑梦文明”、“九鼎之争烽火起”……“拉格仕王朝独盛景”……“乌尔王朝再辉煌”。这些文学化的语言使原本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生动有趣,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我们对历史的亲近感。本书第一章对考古学者的细致描绘充满了深切的人文关怀:“他们是失落文明的探寻者,科学的拓荒者。若无他们的不懈努力,西亚考古学、亚述学及赫梯学将无从谈起;若无他们的勇敢探索,失落的文明仍将沉睡地下;若无他们的智慧之光,那些重见天日的泥板将无法诉说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一位位已故考古学者的故事,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考古工作的艰辛与价值。无论他们的初衷是追求财富还是学术追求,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那些 “重见光明” 的遗迹一样,永载史册。同时,本书内容丰富多元。引言前的精美彩图与正文中的大量考古照片、示意图,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理解与印象。特别是楔形文字的详细图解,更是勾起了我对这一古老文字的兴趣。书中还广泛引用了由作者与两位研究生(欧阳晓莉、毕波)共同翻译的 “苏美尔史诗” 片段:“一、恩美巴拉格西之子阿伽的使者,二、自基什前往乌鲁克,谒见吉尔伽美什。三、吉尔伽美什向城中长老问策,四、共商国是:五、‘诸多水井待开凿,诸多邦国之井待开凿,六、诸多邦国小井待开凿,七、诸多深井与汲水井待开凿。八、我们是向基什王室屈服,还是举兵相抗?’……” 这些译文流畅易懂,朗朗上口,极大地提高了阅读体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