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带领辅导员了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法,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带领辅导员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理论,指导辅导员用正确的方式开展科学研究,并且引导辅导员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的专著。

全书从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阐释该学科领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介绍几个学科领域的经典理论;用文献综述结合可视化分析评析这些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研究的现状;介绍这几个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等。同时梳理了一些理论研究常用的方法,选择了一些方法和工具,如话语分析法等,开拓辅导员的研究视角,帮助辅导员快速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 序二
  • 第一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一课
  • 第一节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属性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及方法的基本概念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政治属性和价值意义
  • 三 辅导员的研究角色定位及目标方向
  • 第二节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及其分类
  • 二 量的研究范式和质的研究范式
  •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
  • 第三节 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 一 历史研究
  • 二 比较研究
  • 三 案例研究
  • 四 行动研究
  • 五 话语分析研究
  • 六 调查研究
  • 七 叙事研究
  • 八 扎根研究
  • 九 实验研究
  • 第二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二课
  • 第一节 教育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人本主义教育
  • 二 结构主义教育
  • 三 终身教育
  • 四 人的全面发展
  • 第二节 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遍存在的教育实践活动
  • 二 教育学指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升
  • 三 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融合凸显价值
  • 第三节 教育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资助育人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二 结构主义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态创新
  • 三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终身教育的全过程
  • 第四节 案例: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样态与“心”样态
  • 一 案例背景
  • 二 案例中涉及的人本主义理论
  • 三 案例的处理思路及效果
  • 第三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三课
  • 第一节 管理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人性假设理论
  • 二 系统管理理论
  • 三 激励理论
  • 四 权变理论
  • 第二节 管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管理蕴含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
  • 二 管理学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 第三节 管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基于人性假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路径
  • 二 系统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大思政”格局构建
  • 三 激励理论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借鉴
  • 四 基于权变理论的辅导员角色定位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升
  • 第四节 案例:从“退党”边缘到党员先锋
  • 一 理论问题剖析
  • 二 研究基本思路
  • 三 案例反思与启示
  • 第四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四课
  • 第一节 传播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传播者赢效因素和守门人理论
  • 二 议程设置理论和沉默螺旋理论
  • 三 受众接受理论和意见领袖理论
  • 四 知沟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
  • 五 框架理论和涵化理论
  • 第二节 传播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作为传播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
  • 二 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示
  • 第三节 传播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互动传播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守门人”效应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议题设置和新闻框架
  • 三 网格化管理中受众心理效应和意见领袖功能
  • 第四节 案例:流浪狗与网络旋风
  • 一 案例介绍
  • 二 案例分析
  • 三 案例启示
  • 第五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五课
  • 第一节 法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核心内涵的建构:良法善治与教育内容合理设计
  • 二 价值信仰的树立:积极守法与规则意识
  • 三 权利的维护:权利本位与以生为本
  • 四 不同法律部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二节 法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的关联关系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教育)的关联内容
  • 第三节 法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热点问题
  • 一 党的法治创新发展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治化问题研究
  • 第四节 案例:网络空间岂是法外之地
  • 一 案例背景与概述
  • 二 案例分析与应对
  • 三 案例反思与启示
  • 第六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六课
  • 第一节 心理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学习动机
  • 二 学习理论
  • 第二节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 二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 三 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 第三节 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在自我同一性理论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
  • 二 在生命教育视角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
  • 三 探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心理品质
  • 第四节 案例:网瘾大学生的积极教育
  • 一 案例背景
  • 二 理论分析
  • 三 应对举措
  • 四 反思与启示
  • 第七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七课
  • 第一节 伦理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范式与原则:制度伦理学视角
  • 二 理性与德性:美德伦理学视角
  • 三 对话与尊重:关怀伦理学视角
  • 四 实践与超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
  • 第二节 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伦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向
  • 二 道德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
  • 三 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互动的实践系统
  • 第三节 伦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思与变
  •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疑与信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的善与成
  • 第四节 案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伦理困境
  • 一 案例背景
  • 二 案例中涉及的伦理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三 案例的伦理反思与思想政治教育破题
  • 第八章 做好辅导员的第八课
  • 第一节 社会学经典理论概述
  • 一 结构功能主义
  • 二 符号互动论
  • 三 社会交换理论
  • 四 社会冲突理论
  • 第二节 社会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化实践活动
  • 二 社会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
  • 三 发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 第三节 社会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
  • 一 整合与维护:全媒体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 二 沟通与引导:情感社会学视域中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
  • 三 转变与重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社会角色建设研究
  • 第四节 案例:移动三脚架
  • 一 “移动三脚架”实践案例
  • 二 案例中涉及的社会学理论分析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辅导员必备

    学生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只管耕耘,不论得失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大学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4年5月,是教育部主管、浙江大学主办的国家一级出版社,承浙大几代学人“求是”“创新”精神,为一个拥有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和数字等各类出版资质,出版范围涵盖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年出版新书1500种以上的综合性出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