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圳北站枢纽开发与创新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地讲述和解析了深圳北站枢纽的开发背景和战略目标、项目开发的整体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以及拿地方式、合作方式、功能定位、运营方式、资本运作、空间布局、交通动线、新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并对正反两个方面的得失都给出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最后还以太原高铁枢纽作为案例,从项目融资模式、顶层设计、核驱动效应释放、一体化管理与运营、项目的强强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目录

  • 扉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内容提要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前言
  • 第一部分:理论篇——高铁新城/高铁枢纽的发展模式
  • 第一章 高铁改变世界——大路权战略
  • 第一节 大路权释义——什么是大路权
  • 一、大路权理论
  • 二、大路权体系的两个基本层面
  • 第二节 大路权的主要观点及实践意义
  • 一、从协作方式来看,交通体系的发展重新定义了时空
  • 二、从发展动力来看,交通体系是左右区域发展的重要硬实力
  • 三、从本质来看,交通体系的发展程度代表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权
  • 四、从国家层面来看,交通系统是改变国际经济格局的重要推手
  • 五、从战略高度来看,大空间催生大战略思维
  • 第二章 高铁枢纽的『核效应』开发模式
  • 第一节 中心发展模式
  • 一、中心发展模式
  • 二、中心发展模式的特点
  • 第二节 高铁新城发展模式
  • 一、HSROD模式的三大功能
  • 二、高铁新城发展模式的特点
  • 三、高铁枢纽/高铁新城的开发方向
  • 第三节 城市群发展模式
  • 一、粤港澳大湾区前海城市群枢纽——前海枢纽实践
  • 二、雄安新区高铁枢纽建设开发模式的展望
  • 三、城市群发展模式的特点
  • 第三章 顶层设计——第四代枢纽
  • 第一节 中国铁路车站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
  • 一、第一代综合交通枢纽
  • 二、第二代综合交通枢纽
  • 三、第三代综合交通枢纽
  • 四、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
  • 第二节 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
  • 一、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要求
  • 二、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环节
  • 三、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模式
  • 四、第四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发前景
  • 第二部分:实践篇——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实践与启示
  • 第四章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概述
  • 第一节 建设背景
  • 第二节 战略价值
  • 第三节 开发运营主体
  • 一、深圳北站枢纽产权、股权、经营权、管理权情况
  • 二、分项工程投资/建设主体
  • 第四节 深圳北站枢纽建设、开发、经营组织架构
  • 第五节 规划要点
  • 一、枢纽需求与供应特征
  • 二、枢纽规划目标
  • 三、枢纽规划方案
  • 第六节 工程建设
  • 一、工程范围
  • 二、工程组成
  • 三、建设规模
  • 第七节 深圳北站高铁新城演变历程
  • 一、规划阶段:深圳北站枢纽改变龙华
  • 二、枢纽建设阶段
  • 三、运营阶段
  • 四、发展阶段
  • 五、高铁新城核心区建设阶段
  • 第五章 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枢纽设计特点、亮点及创新点
  • 一、前瞻性设计理念,成为第四代高铁枢纽的领跑者
  • 二、立体化布局与“十”字形结构,是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多层次、立体化”布局的典范
  • 三、实现交通枢纽的“最短距离换乘”理念
  • 四、建筑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 五、国内首创人行天桥岛式布局
  • 六、“半岛式”公交车站
  • 七、国内首个穿越国铁站房屋顶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
  • 八、跨越铁路站台,建设东西广场人行连廊
  • 九、实现枢纽综合体价值最大化
  • 第二节 枢纽设计凭借功能评估及经验
  • 一、枢纽客流量
  • 二、高铁车站评估
  • 三、地铁4号、5号、6号线车站评估
  • 四、长途汽车场站评估
  • 五、公交车场站评估
  • 六、出租车场站评估
  • 七、中巴车停车场场站评估
  • 八、旅游大巴车停车场场站评估
  • 九、社会车辆停车场场站评估
  • 十、工程及设备设施使用评估
  • 十一、枢纽导向标识系统
  • 第六章 枢纽综合体开发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枢纽综合体开发的三大意义
  • 一、从经济角度来看,是整体收益平衡的需要
  • 二、从开发理念来看,是“触媒化”开发的需要
  • 三、从新区发展角度来看,是打造北部新城核心引擎的需要
  • 第二节 “轨道+物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轨道+物业”发展模式——以深圳地铁为例
  • 一、构建投融资平台
  • 二、制度创新——作价出资政策
  • 三、“轨道+物业”实施主体——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第四节 深圳北站枢纽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实践
  • 一、项目概况
  • 二、土地获取方式
  • 三、开发模式
  • 四、深圳地铁+万科“汇隆商务中心”开发实践
  • 五、深圳地铁+中国中铁“汇德大厦”开发实践
  • 第五节 高铁枢纽综合体开发经验总结
  • 一、以城市角度对项目进行定位
  • 二、进行“强+强”相匹配的开发策略
  • 三、充分利用功能定位上的“极化效应”
  • 四、充分利用业态定位上的“集群效应”
  • 五、充分发挥高铁枢纽的“催化效应”
  • 第七章 枢纽商业经营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高铁枢纽商业的价值
  • 第二节 开发与运营存在的问题/痛点
  • 一、定位与商业设计的矛盾
  • 二、定位与消费需求的矛盾
  • 三、定位与商业规模的矛盾
  • 第三节 枢纽商业发展路径理论
  • 一、流量经济
  • 二、目的地经济
  • 三、地标经济
  • 四、产业经济
  • 五、逆城市化消费效应
  • 第四节 深圳北站枢纽商业经营实践
  • 一、项目概况
  • 二、区位分析
  • 三、交通分析
  • 四、客群分析
  • 五、项目使命
  • 六、总体定位
  • 七、商业的定位规划
  • 八、实践分享
  • 九、启示
  • 第八章 枢纽运营管理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的难点
  • 一、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管理界面难以划分清晰
  • 二、出现紧急情况时,调度指挥与协调难度大
  • 三、管理成本高,可持续运营问题亟待解决
  • 第二节 国内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模式
  • 一、北京南站
  • 二、天津站
  • 三、广州南站
  • 四、武汉站
  • 五、深圳北站、太原南站、南宁东站、上饶站
  • 第三节 深圳北站枢纽运营管理实践
  • 一、政府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
  • 二、企业对综合交通枢纽的管理
  • 第九章 太原南站枢纽综合开发实践及启示
  • 第一节 太原南站枢纽开发建设的前瞻性和创新性
  • 一、在项目融资模式上,首次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 二、立足城市高度,做好城市发展的超级引擎
  • 三、在顶层设计上,采用最先进的第四代高铁综合体开发模式
  • 四、利用高铁枢纽特有“核效应”,打造太原国际商务港
  • 五、建设与运营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营
  • 六、强强合作,实现项目开发的五个确保
  • 第二节 太原南站枢纽开发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 一、发展高铁枢纽,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抓手
  • 二、项目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和领先性
  • 三、从城市角度对项目进行定位
  • 四、充分利用高铁枢纽的“引擎作用”和“极化效应”
  • 五、进行“强+强”相匹配的开发策略
  • 第三节 太原南站枢纽商业实践
  • 一、晋马空间
  • 二、万枫酒店
  • 三、维也纳国际酒店
  • 四、国贸商业
  • 第三部分:展望篇——高铁新城/高铁枢纽大生态系统构建
  • 第十章 构建大生态系统及总结
  • 第一节 构建大生态立体交通网络,助力高铁新城发展——“比亚迪”
  • 一、比亚迪助力高铁新城发展
  • 二、比亚迪在深圳坪山高铁枢纽的实践
  • 第二节 迎接“新高铁货运时代”的到来,为城乡一体化赋能
  • 一、县域高铁车站周边区域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意见
  • 二、推进县域高铁+物流开发,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赋能
  •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高铁枢纽自贸港/自贸区
  • 一、“一带一路”倡议中越高铁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
  • 二、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开发背景
  • 三、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功能定位
  • 四、东兴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施策略及总结
  • 第四节 第四代大生态枢纽总结
  • 后记——人因梦想而前行,人因情怀而执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