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文章《邓稼先 东方巨响》。

内容简介

本期收录文章:《美115亿雇“水军”,只会黑了自己》《探月二十载,“飞”出中国速度》《黎通信设备爆炸事件 谁是真凶》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德拉吉的药方——欧洲还能起飞吗?
  • 文明政治结束了吗?
  • 如果他赢了
  • 雌虎之眼
  • 工程师阁下
  • 哈里王子,四十有惑?
  • 美115亿雇“水军”,只会黑了自己
  • 探月二十载,“飞”出中国速度
  • 黎通信设备爆炸事件 谁是真凶
  • 邓稼先 东方巨响
  • 邓稼先:大家叫我“福将”
  • 集结:23位元勋报到
  • “有幸参与,今生无悔”
  • “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回响
  • 庆丰收
  • 救助海豚
  • “海·盐”
  • 斯里兰卡新总统 “逆袭”而来
  • 政坛新星跳楼 大选前的奇案
  • 为发展,中国人敢作敢为
  • 默多克家族“继承之战”再升级
  • 中情局“模范”特工 竟是性侵惯犯
  • “功勋飞行员”余现普 与共和国同龄
  • “95后”女铁骑 “嘿!真飒”
  • 三弦加墨镜 非遗也“摇滚”
  • “我不是任何朝代的粉丝”
  • 让鲁迅和林黛玉同台说相声
  • 杨玏 待到春风化雨时
  • 写满故事的老房子
  • “斜杠大儒”王阳明
  • 大唐“好声音”许合子
  • 香农 AI界的“头号玩家”
  • 被大佬“背刺”的天才
  • 把母牛判给女婿
  • 改个题目拿满分
  • 业余人士当评委
  • 面试楼梯不白爬
  • 没苦硬吃,没福硬享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2
1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国之重器

    今年 10 月 16 日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0 周年,1996 年 7 月 29 日,中国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后一次核试验,并宣布从次日起暂停核试验。这一天,是邓稼先去世 10 周年。2024 年 6 月 25 日,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一天,是邓稼先诞辰 100 周年。中国人的怀念是长长久久的,深切地铭刻在中华崛起的无数个细节里。我 90 年代出国遇到很多海外华侨,都兴奋的谈到中国成功核爆,有种中国人腰杆挺直的感觉。关于 “两弹一星” 的宣传很多,本刊也对依然在世的人员有采访,那一代人确实为共和国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共和国和后辈应该铭记他们的事迹。但也不必讳言,那一辈人大部分是 20,30 后,到本世纪初基本处于退休状态,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的老人何祚庥院士 98 岁了,最近大赞德国煮蛋器(其实是东莞贴牌的)的视频传得沸沸扬扬,那一辈人还是很多人没有明白中国的进步速度,在他们的记忆力西方还是非常强大的,这些人虽然也是为 “两弹一星” 做出贡献,但内心不如邓稼先这些从美国回来的了解国外后的内心强大,他们是在国外感觉到低人一等或战争时期的屈辱,为争口气回国的,2000 年美国政府的财政盈余就 2370 亿美元,而中国当年的财政收入才 1.3 万亿人民币,全年收入不如美国财政花不完剩下的钱,2005 年有网友在天涯发帖说中国 GDP 在 2030 年赶上日本,被全网群嘲,可中国硬生生从 2001 年 1.34 万亿美元,到 2021 年中国的 GDP 是 17.73 万亿美元,21 年间,中国 GDP 翻了 13 倍!平均增速 13.08%,而美国 2024 年财政赤字预计 1.8 万亿美元,短短 20 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对体制内的科学工作者的待遇提高也是最近 15 年的事,这些高知是进城第一代,他们大部分的儿孙辈成长于上世纪 8-90 年代自然的留学欧美,致使他们内心还是崇美和亲美的。本刊介绍的历史作家湛旭彬虽然是 80 后,但还是深受西方史观的影响,我不扣帽子就问问史学家们对秦始皇和太平军的评价就明晰立场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2024—282      大清早读杂志感觉不错,杂志里有不同的话题,感兴趣的内容会翻得慢一点,不感兴趣的会一翻而过。昨天刷了好久的短视频,今天选择多看书,视频刷得多了容易花钱买东西,还是要静静心,了解身边的事。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环球人物

      《环球人物》杂志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创刊于2006年,是国内唯一具有全球视野的人物类杂志,也是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时政类期刊之一。 环球人物创刊至今已16年,目前已发展为以《环球人物》杂志为中心,拥有新媒体中心、文创、教育等多个版块的多领域集团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