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填补日本战国史研究空白,详细展现石山本愿寺之战。

内容简介

战国史一直是日本史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涌现了不少以武士大名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武士传记。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将研究主体放到武士阶层以外的论著并不多见,而本书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

本书从本愿寺的角度出发,生动细致地展现了长达十年的石山本愿寺之战全貌,并将其纳入信长“天下布武”的战略视角予以考察,在日本战国史研究领域一石激起千层浪。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前哨战——石山本愿寺起兵的背景
  • 令人惊讶的本愿寺起兵
  • 寺内町的特权与中世的自由民
  • 在石山本愿寺附近布阵的三好三人众
  • 寺内町的信徒和“白犬众”
  • 信长一方的布阵意图
  • 石山寺内町的构成与行业
  • 参加将军亲征的杂贺众
  • 信长给本愿寺出的“难题”
  • 堺和大坂共同的经济、贸易实力
  • 本愿寺把御坊搬出石山
  • 信长觊觎石山的战略意义
  • 通往亚洲、西洋的海上交通线的据点
  • 第二章 战线扩大——反信长包围圈的形成
  • 本愿寺指挥的各地“一揆”
  • 统治本愿寺的“女宗主”庆寿院
  • 庆寿院与显如的妻子如春
  • 浅井、朝仓同盟成立
  • 轻视“长袖”本愿寺的信长失算了
  • 将军足利义昭的任务是什么?
  • 将军义昭策划的讲和方案
  • 朝廷对于作为敕愿寺的本愿寺的态度
  • 浅井、朝仓军对近江的进攻
  • 全面撤退的信长军崩溃了
  • “对于信长之恣意妄为,已难忍受”
  • 显如扔向各地的“纸团”的威力
  • 第三章 战线崩溃——伊势长岛、近江、越前的起兵
  • 伊势长岛信徒的真实状况与武家的逻辑
  • 信长陷入四面楚歌
  • 本愿寺与武田信玄结盟的意图
  • 被船连接起来的伊势长岛与纪州信徒
  • 信长下令封锁大坂通道
  • 对抗信长“武家逻辑”的民众
  • 信长、信玄、显如战术议和之谜
  • 赠给近江坚田的“黄金三十两”
  • 信玄之死、义昭起兵与幕府的灭亡
  • 朝仓义景的女儿成为教如的妻子
  • 第二次进攻伊势长岛的失败
  • 信长成功地控制了一个个寺内町
  • 信长与本愿寺的暂时和议
  • 第四章 长岛溃灭——信长的“斩草除根”作战的意图
  • 信长的真言宗立川流与越前本愿寺信徒的动向
  • 长岛被大量战船包围
  • 信长下令对自由贸易民“斩草除根”
  • 紧盯石山本愿寺的长岛进攻
  • 被屠杀和幸免一死的信徒聚居地的区别所在
  • 让显如不安的长岛“斩草除根”行动
  • 骸骨如瓦片般铺开
  • 第五章 天王寺之战——从正面交战到困守
  • 动员了十万人的石山战役
  • 石山本愿寺越发孤立
  • 信长的宗教对策与越前信徒的末日
  • 以信长背叛为前提的二次议和
  • 忌惮本愿寺-毛利同盟的信长
  • 天王寺之战:石山死守四年的开始
  • 石山死守的布阵与定专坊的三千人
  • 毛利水军取得木津川冲海战的胜利
  • 第六章 杂贺众——本愿寺主力部队的真相
  • 信长趁杂贺众分裂之机入侵
  • 杂贺众的实际情况
  • 信长撤军的失策
  • 石山守军的分裂与“铁甲船”出现
  • 索要一千支火绳枪的显如与反叛的荒木村重
  • 天主教传教士所见的石山本愿寺兵力
  • 信长从依赖朝廷议和到放弃
  • 第七章 死守石山——信长与本愿寺讲和的真相
  • 有冈城、尼崎城的本愿寺军
  • 逃跑的毛利氏与女房奉书的意义
  • 乞求兵员、军粮、火绳枪的本愿寺的悲鸣
  • 信长的和谈条件
  • 本愿寺内部的四个问题
  • 显如无视寺内町的不安而接受和谈
  • 本愿寺的转移目的地是安艺还是纪州杂贺?
  • 主张退城的显如和如春
  • 掌管本愿寺的“女宗主”如春
  • 显如在书信中对“下间三家老”低头
  • 反对“敕命讲和”的教如誓文的去向
  • 第八章 本愿寺被焚——显如、教如父子对立与本愿寺分裂的背景
  • 信长表示把亲儿子派作人质
  • 支持信长“卑劣背叛”的诚仁亲王书信
  • 支持死守派教如的杂贺众和寺内町
  • 显如依据血脉发动“宗主权”
  • 显如将“大坂退城”正当化的意图
  • 显如奉圣像转移至纪州杂贺
  • 显如、教如“父子密谋说”的背景
  • 是信长死,还是坊主(教如)死?
  • 本愿寺的首脑在信长的武家逻辑面前屈服
  • 教如试图做最后的抵抗
  • 教如得到信长对寺内町的保证
  • 十年石山本愿寺之战的终结
  • 石山本愿寺被焚的真正原因、教如断绝关系
  • 年表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信长对统一的执念

    甲骨文《石山本愿寺之战》武田镜村 康昊译甲骨文系列之 126 一,这本书的特点?武田镜村,除了是专攻日本中世纪的历史学家,还是日本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这给了他独特的观察视角。凤凰网 “高见之书” 书评写道,过去多从武士大名角度研究日本战国史,本书特点是从本愿寺的角度出发,放到武士阶层以外去观察分析,这类论著并不多见。二,书的主要内容?书中主要介绍织田信长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与石山本愿寺的 10 年战争史,从 1570 年织田信长第一次开始进攻石山本愿寺,到 1580 年双方和解,本愿寺第十二点代法主教如(显如之子)和平退出石山本愿寺,最后本愿寺却被一场大火毁于一旦。耗时 10 年,织田信长最终打败盘踞石山(后称大阪城)的这一股特殊势力,这 10 年中本愿寺不但是两次信长包围圈的参与者和主要谋划者,而且利用宗教上的特殊优势,多次煽动各地的一向宗信徒起义,给信长的统一战争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这 10 年并不是一直在打,但有几场关键战争:1,信长围攻三好三人众,剑指本愿寺(法主显如),结果被打得满地找牙;2,两次出兵伊势长岛,扫除本愿寺影响,稳固内部领地(为啥两次,因为越打越发现自己的弱点);3,攻打越前,(武田信玄已死)扫除浅井、朝仓,避免再次被包抄;4,屯兵天王寺,清除河内、和泉两地亲本愿寺势力;5,(武田胜赖已败,越前被一向宗信徒攻占)信长出兵越前,依托一向宗内部派系(高田派、三门徒派)和佛家不同宗派(法华宗)之间的矛盾,重新收复越前控制权,稳固后方阵地;6,包围石山本愿寺,开启 4 年围城之战(为何四年,因为外部有毛利家陆军、海军和杂贺火枪兵的援助);7,出兵纪洲杂贺,依托根来寺,扫除本愿寺外援;8,出动铁甲船,扫除毛利海军援助;9,出兵有冈城、三木城(石山本愿寺西面,毛利家城池),切断毛利家陆路援助,全面切断本愿寺;10,朝廷出面,双方议和。可以看得出信长是逐步解决问题,逐步集中力量,这期间,织田信长不断失败、双方不断议和停战,不断重启战端。三,对石山本愿寺围而不攻的原因?一来,进攻成本太高。石山本愿寺(大阪城)交通便利,水系纵横,陆地很多只有一条路,易守难攻,加上多年精心布局,防御力度高。二来,保持有生力量对付毛利,武田等派系,信长非常担心被背后捅刀子。在信长进攻杂贺时,听到京都有 “信长苦战” 谣言,担心后方不稳,潜在敌对势力乘机作乱,立刻选择以敌人投降为撤兵讲和条件,不愿纠缠也不敢纠缠,而且后续的进攻都会找帮手(根来寺僧兵)。四,这场战争有何重要之处?作者认为这战争的本质是信长和本愿寺之间的矛盾是武家政权和町人自治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战后本愿寺分裂为东西两派,但都接受了武家政权的宗教管理和身份制度,中世自由民的生活也由此宣告终结,宗教团体被纳入政治势力的支配和控制之下。五,什么是町人自治,为何织田信长要花这么大成本去征服这些寺院?寺院不是已经在地方政府的辖区内了吗?一个地方的寺院哪里来的士兵,它怎么在全国都有城池,它为何能控制其他地方的信众?因为本愿寺是一个独立王国,假以时日,甚至可能会覆盖全日本、统一日本。首先,从经济上说,第一,本愿寺是拥有 “不输不入” 的经济特权,不输指的是不纳税上供,不入是说不守国法规范,不输不入乃是天皇朝廷起始,授予贵族与宗教的一项特权。第二,本愿寺不但拥有土地,关键还跑马圈地在周围设立商贸市场(寺内町),坐收贸易税,大阪城又是天然的港口和交通要冲,所以,本愿寺势力从京都山科本愿寺被烧,移居石山后,历时 14 年治理,石山城已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土地是日本战国大名的主要收入来源,商贸税是很多大名非常渴望的,但,商贸是需要稳定营商环境和广阔市场需求的,这点又是分封制度和战乱时代的大名所不具有的,这点使得本愿寺的经济比很多大名强很多。第三,卖佛像、信徒捐赠,这些传统收入就更加不用说了。其次,从军事上说,简单一句话,本愿寺不但依托寺庙建造武装城池,而且拥有武装的僧兵,还可以发动信众免费帮忙建造城池、轮值守卫和参与战争(宣布对方为佛敌、保护门派不遭灭顶之灾以及参加战斗死后能获得救赎,这都是常用宣传手段了)。这种战争成本比大名们低很多,本愿寺发动战争不但不会影响自身经济收入,还可以让敌国领地内的信众来帮忙打战,而对方大名一旦开战,则要考虑经济受损、人口减少的问题,这简直就是孙子兵法的 “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足也”。最后,从政治上说,第一,本愿寺通过向天皇、朝廷示好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本愿寺一向宗被认定为 “御门迹”(这称号原本是皇家的寺院才享有的称号),同时,法主显如被天皇封为 “权僧正”,这属于日本僧官体系中的最高级别,仅次于大僧正和僧正,相当于世俗官位的正三位,这已经凌驾于大多数领主大名之上了。第二,一向宗本愿寺的组织架构非常完整,金字塔顶端的是本愿寺法主,总揽本愿寺一向宗的军政大权,同时拥有裁决信徒的 “宗主权”;下面是僧官家族,他们是本愿寺一向宗集团的代理人或者事务官员;基层是以僧侣为中心的互助组织 “讲”,讲的存在加强了信徒间的横向联系;而且本愿寺一向宗在各地都有分舵,这些分舵拥有和总舵一样的 “不输不入” 权力,所以,他们在很多大名的领地中插入自己的势力,例如织田信长的伊势长岛、浅井、朝仓的越前等,(法主也会派自己的亲戚去担任这些重要分舵的一把手,以便加强管理)。第三,本愿寺法主是世袭罔替的家族式继承制(不是父子,因为历史上有女法主)。对,你没看错,和尚是可以结婚的,佛法是没有禁止的,禁止的是淫乱。关于和尚不能结婚,中国最早的禁止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之后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明令全国范围内(除了凤阳一地)和尚全部不得结婚,自此才有和尚不能结婚的习惯。本愿寺一向宗的法主本质上已经是世俗意义上的领主或国王了。此时,本愿寺一向宗变成以僧侣、地方武士、商人,农民等人为中心的宗教自治势力,统治着加贺国、摄津国、越前国等地方。本愿寺的 “宗主权” 使得大名们不得干预寺庙内的事务;“不输不入” 则在挤压大名们小农经济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信众的控制则是在侵蚀大名们的权威和统治基础,这些都是在可以对抗大名们的世俗统治权力,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中国历史上也有 “三武一宗” 的灭佛运动(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与五代后周世宗),他们的原因更多是佛教势力严重影响了统治的经济基础。这些佛家势力都还没上升到政治、军事层面就让统治者无法忍受了,更何况本愿寺这种已经形成独立政治势力的群体。这对于想要一统天下 的织田信长更是无法忍受的。六,补充 3 个额外的点 1,信长并不是针对佛教,他的主要目还是征服和统治这些 “法外之地”。只要愿意投降、接受统治,无论是本愿寺一向宗还是其他宗派的,他都欣然接受的。他不但召开佛教各教派的论佛大会,还会联合其他宗派一起围攻本愿寺势力。2,本愿寺一向宗能几次涅槃重生、深入民心,是有一定原因。在古代,信佛不是普通百姓的权利,它是有极高的门槛的。首先寺庙基本只接受贵族,其次百姓不识字,最后百姓无法长时间脱产去修佛。而本愿寺一向宗虽起源于净土真宗, 但它强调,修佛只需要不断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一向宗的名称来源于他们强调 “一向深信阿弥陀佛”),而且即使是罪大恶极的人也有修佛向善的权利的。这为一向宗争取了大量的基层劳动人民和低级武士的社会基础。3,之后的本愿寺一向宗发展。初期,本愿寺的法主主要与旧的佛教势力做对抗(迁来石山前,本愿寺本部分别两次被延历寺、天台宗僧人攻伐并烧毁),所以抱持着 “不与大名对立” 的立场。随着逐渐成为佛教的主流门派,他们逐渐转变对政治的态度,积极参与政治,这也引发了大名对他们的不满。(不爽本愿寺,和他们开打的不止织田信长,只是织田信长时间最大、力度最大,直接把本部打到再次搬迁)围困四年后,法主显如选择投降让出石山城,搬迁到其他地方,这种投降政策也造成了本愿寺内部的不和分裂(他和儿子教如彻底分裂)。最终 1580 年两派势力最终都选择撤出石山。1591 年法主显如在关白丰臣秀吉支持(或者说驱使)下,辗转迁至京都。1602 年,为对抗丰臣秀吉的旧势力(丰臣秀吉于 1598 年去世)德川家康支持本愿寺教如脱离教团,在本愿寺东侧另创真宗本庙,形成东西对立局面(俗称东本愿寺)。后续习惯将原来的龙谷本愿寺称为 “西本愿寺”。 二战期间,本愿寺积极支持日本军国主义,不断捐钱捐物,而且帮忙进行文化侵略(详细可以了解 大谷文库,源自于大谷光瑞,西本愿寺第 22 代法主),甚至实际投入战争。据说进攻南京的军队中就有来自于西本愿寺的僧兵,而且,东本愿寺随军僧大谷尧雄、长野至念在战后被日军华中派遣军大规模报道和就嘉奖。当前,长春、上海和中国台湾均仍存有二战期间本愿寺建造的寺庙。七,个人的 2 点感受 1,如果对于日本战国时代、日本地图有一定概念,读起来会方便些。这书可是连一张当时的地图都没有的,更别说还要理解那些城池为何成为兵家必争之地。2,统一!如果对日本战国的体制不了解,很难理解这场战争的意义;如果对经济历史不了解,很难理解经济体制统一的难度。统一,国土统一,体制统一,理念统一,市场统一!统一,对于中国人是稀疏平常的概念。打开三国演义,开篇就说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小学生都会背诵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70 多年前多少华夏儿女为了大一统而抛头颅洒热血,坚决不能接受西方世界和苏联老大哥提出的 “划江而治”。我们对统一的坚定,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一点;他们也很难理解,我们的文明是如何做到不断流的。统一的国土,统一的体制是显性的统一,但更难得的是隐形的统一,理念的统一,市场的统一。日本到了关白丰臣秀吉、德川幕府,国土和体制是获得了统一,但是历经约 300 年幕府,依然无法实现理念统一、市场统一。印度也是到 2016 年才统一全国税制,之前 29 个邦有各自的税法、司法、行政。2022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依据《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与路径》,当前提出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 5 个方面:1,要形成对所有合法产权一视同仁的保护;2,要形成对所有生产要素实现无壁垒流动或充分的低门槛准入的统一大市场;3,要形成对所有生产要素实现无壁垒流动或充分的低门槛准入的统一大市场;4,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统一大市场;5,要统一规范地实现有序竞争并且机制归一的市场环境。只有打造上述 5 个层面的市场统一,才能实现物资的流动、人才的流动、制度的一体化,打造现代国家治理机制;才能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壁垒,提升经济效率;才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才能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新时代 “新的两步走” 现代化战略。这就是隐形的统一,理念的统一、市场的统一的具体表现,其实要实现这一步并不容易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