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8千字
字数
2016-1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公羊学家个案研究:思想脉络与时代背景
内容简介
本书稿采取人物研究和思想研究结合起来的方法,以公羊学家的个案研究为支点,以公羊学思想发展的考察梳理为主线,从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把握思想的脉络;联系时代背景,结合当时的经济、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揭示公羊学思想变迁的特点,分析它们的承继与发展。
目录
- 目录
- 绪言
- 第一章 《公羊传》:公羊学的活水源头
- 第一节 《公羊传》的传授及成书
- 第二节 《公羊传》的解经特色
- 一 转换《春秋》的文本性质
- 二 揭示《春秋》的微言大义
- 三 选择问答体的诠释形式
- 第三节 《公羊传》的基本观念
- 一 “大一统”
- 二 “别君臣”
- 三 大复仇
- 四 进夷狄
- 五 敬贤重民
- 六 “拨乱世,反诸正”
- 第二章 董仲舒:公羊学体系的成立
- 第一节 董仲舒生平及其著作
- 第二节 奠定公羊学的解经模式
- 一 诠释指导原则
- 二 四大诠释方法
- 第三节 创立公羊学思想体系
- 一 “通三统”理论的建立
- 二 “大一统”说的理论化
- 三 “张三世”的雏形
- 第四节 天人感应的灾异说
- 一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 二 灾异说及其现实意义
- 第五节 推明《公羊》与“独尊儒术”
- 一 西汉初期的政治难题
- 二 实现以儒治国的理想
- 第三章 何休:公羊学体系的完善
- 第一节 何休的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 第二节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
- 第三节 强调社会进化的历史哲学
- 一 “张三世”的历史进化论
- 二 “通三统”的改制理想
- 第四节 “衰世救失”的政治思想
- 一 “大一统”说的推进
- 二 “守正”的政治原则
- 三 “德治”的政治主张
- 四 “进夷狄”的民族观
- 第五节 何休的灾异说
- 一 以阴阳、谶纬说灾异
- 二 何休灾异说中的政治主张
- 第六节 何休公羊学的影响
- 第四章 赵汸:千年沉寂存“火种”
- 第一节 赵汸生平及其学术渊源
- 第二节 赵汸研究《春秋》的目的
- 第三节 “鲁史书法”与“圣人书法”
- 一 “因孟子之言而反求之”
- 二 先考史法,再求经义
- 三 “属辞比事”之法
- 第四节 总结《春秋》要义
- 一 尊王
- 二 谨华夷之辨
- 三 正名分
- 四 重义重德
- 第五节 对公羊学的肯定
- 一 赵汸对三传的态度
- 二 《公羊》得学《春秋》之要
- 第五章 庄存与:公羊学复兴的序幕
- 第一节 庄存与生平及其学术特点
- 第二节 树立公羊学的旗帜
- 第三节 拱奉王室与“讥世卿”
- 一 强化尊王的“大一统”
- 二 “兼容并包”的夷夏观
- 三 为士人呐喊的“讥世卿”
- 第四节 引发今文经学的回归
- 第六章 刘逢禄:清代公羊学的奠基人
- 第一节 刘逢禄学术渊源与学术特点
- 第二节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 第三节 立足变革的公羊学
- 一 重树“三科”的核心地位
- 二 起衰解敝的“张三世”
- 三 “通三统”与“异内外”
- 第四节 重启今古文之争
- 一 以《公羊》统摄群经
- 二 向古文经宣战
- 第七章 龚自珍:清代公羊学风的转变
- 第一节 龚自珍公羊学的学术渊源
- 第二节 走出书斋的公羊学
- 一 强烈的“功利性”
- 二 《春秋决事比》
- 三 《五经大义终始论》和《五经大义终始答问》
- 第三节 以“三世”说为核心的公羊思想
- 一 以“八政”配“三世”
- 二 “三统”说与“大一统”说
- 第四节 今文经学的健将
- 第八章 魏源:公羊学的近代化转向
- 第一节 魏源生平及其经世之学
- 第二节 “别开阃域”的公羊学
- 一 “拨乱反治”的“三世”说
- 二 “相嬗相师”“因革损益”的“三统”说
- 三 “天下一家”的夷夏观与“大一统”说
- 第三节 壮大今文学派的声势
- 第九章 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历史实践
- 第一节 今文经学思想的确立
- 一 从“平分今古”到“尊今抑古”
- 二 以今文经学为变法维新的理论依托
- 第二节 “托古改制”之“通三统”
- 一 托古“三统”
- 二 改制“三统”
- 三 孔子为王
- 第三节 “与时进化”之“张三世”
- 一 康有为的几种“三世”说
- 二 以“三世”说为基础的进化论体系
- 第四节 “大同世界”之“大一统”
- 一 “大一统”的逻辑起点
- 二 全球一统的追求
- 三 “大同”世界之理想社会
- 第五节 返本开新的尝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