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溯源夏商周三代祖先神话的创新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鲧、禹、帝舜、仓颉、祝融等神话人物,阐释了一套全新的上古神话生成机制。

作者结合文献、文物、古文字与域外神话传说,运用跨文化比较研究,探究了鲧禹神话与西亚神话的渊源关系、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间的联系、殷商时期“玄鸟”与雷神崇拜的成因等,全面揭示了三代先民的造神运动和奉神为祖的历史叙事,厘清了三代祖神神话的真实面貌,将已经历史化了的所谓夏商周人的祖先,还原为夏商周人的祖神,为古史重建和复原上古神话奠定了基础。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内容简介
  • 神话历史与神话中国——序《古史中的神话:夏商周祖先神话溯源》
  • 上篇 鲧禹神话研究
  • 第一章 《天问》中的鲧禹故事与近东开辟史诗
  • 一、《天问》中的鲧禹故事
  • 二、近东开辟史诗与鲧禹故事之关联
  • 三、结论
  • 第二章 鲧、修己与“玄武”龟蛇形象的神话解读
  • 一、中国及其他古文明区龟、蛇的神话
  • 二、玄武龟蛇形象的由来
  • 三、玄武的生殖象征
  • 四、结论
  • 第三章 良渚文化神徽为“大禹骑龟”说
  • 一、神徽之兽面乃龟形
  • 二、鲧、禹的天神性及其与龟之关系
  • 三、良渚文化与夏文化之关系及越地的大禹传说
  • 四、西亚创世神话与鲧、禹之关系及良渚文化中的外来文化
  • 五、玉礼器上刻“大禹骑龟”神徽之功能
  • 六、结论
  • 第四章 大禹神话及其在晴川阁的传说
  • 一、大禹研究现状
  • 二、鲧禹故事是神话而非信史
  • 三、鲧禹神话受到了近东神话的影响
  • 四、晴川阁的大禹传说遗存及大禹文化
  • 五、结论
  • 第五章 遂公铭所反映的大禹及其神话历史
  • 一、对遂公铭所载大禹故事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 二、遂公铭大禹故事体现出来的时人对神、人关系的认知
  • 三、从神话学和考古学角度对大禹身份的认识
  • 四、结语
  • 第六章 大禹、祝融一神考
  • 一、大禹、祝融若干事迹具同一性
  • 二、禹、融字构形源自西亚木星神马杜克铲形徽记
  • 三、大禹、祝融一神二分原因推测
  • 四、夏人、楚人共奉一神引出的思考
  • 五、结论
  • 中篇 喾契神话研究
  • 第七章 由喾、商、卨(禼、契)字构形论商祖帝喾和商契之神话
  • 一、“喾”“商”“卨(禼、契)”字构形新解
  • 二、帝喾、帝俊、帝舜、高辛、太皞实为一神
  • 三、商契、仓颉、帝挚、少皞、夔也实为一神
  • 四、商祖“帝喾”“契”之神话及神格
  • 五、结论
  • 第八章 古玉上的“鹰伴人首”造型与商祖神话
  • 一、古玉上的“鹰伴人首”造型分类及其时代
  • 二、“鹰伴人首”造型的图像神话分析
  • 三、其他鹰纹及神面纹的神话学分析
  • 四、结论
  • 第九章 论龙凤与商祖喾、契之关系
  • 一、商周器物和甲金文中的龙凤形象
  • 二、喾、契神话与龙凤及其头部“辛”字符之关系
  • 三、龙凤形象及其文字是商祖喾、契之化身和象征符号
  • 四、结论
  • 第十章 禮(礼)、祈、祷诸字与雷神帝喾崇拜
  • 一、释禮(礼)
  • 二、释斤、祈、斧
  • 三、释寿、祷、铸、造
  • 四、禮(礼)、祈、祷诸字源于雷神帝喾祭祀仪式
  • 五、结论
  • 第十一章 商代刻“⊕”符玉人为商祖神及雷神帝喾考
  • 一、刻“⊕”符玉人(人鸟)分类及特征
  • 二、“申”“电”“雷”字和“S”“⊕”符解析及雷神的形象
  • 三、刻“⊕”符玉人(人鸟)是商人祖神帝喾之偶像
  • 四、帝喾偶像之使用及功能推测
  • 五、结论
  • 下篇 后稷神话研究
  • 第十二章 周祖后稷神话与中外文化交流
  • 一、后稷的神话与神格
  • 二、后稷与中外诸神神格和神话类同所反映的族群分化影响和中外文化交流
  • 三、结论
  • 附录 行走在多学科结合研究古典文明的道路上
  • 一、求学三部曲
  • 二、从考古走向立体释古
  • 三、两种“田野”的交织
  • 四、谈读书与写作
  • 五、我对自己的古典文明研究的期许
  • 六、结语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11月成立于历史文化名城桂林,主要出版教育、学术人文、珍稀文献等图书,业务范围涉及图书、期刊、电子音像及数字出版,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印制、销售,以及教育培训、会展、咨询、地产、旅游、艺术品交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