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国际债券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利用该市场促进自身发展。

内容简介

国际债券市场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2010~2013四年中国企业境外债券发行规模分别达到146亿、289亿、322亿及583亿美元,已经超过了境外股票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从境外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最大的方式。然而,中国的企业经理人、金融从业者、监管机构和公众对国际债券市场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特别是和境外股票市场相比,这对于中国企业进一步利用国际债券市场以及市场自身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本书旨在用大众化的专业语言,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来回顾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历程和这一市场的发展,讨论市场参与者(包括企业发行人、投资者、评级机构等)的经济选择和博弈,希望能够借此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国际债券市场,帮助中国企业更好的利用国际债券市场促进自身发展。本书的具体内容涵盖四个方面:1)知识。本书有选择的介绍了核心的债券基础知识和中国企业境外发债实务;2)历史。本书回顾了“来自中国企业的国际债券”这一市场是如何从无到有、稚嫩到成熟、非理性到理性,起起伏伏的发展到今天,其中不乏精彩的故事;3)案例。本书挑选并详细分析了超过30个企业发债的案例,其中既有成功、失败、幸运、遗憾、也有疯狂甚至是不光彩,生动的描述了这一市场的沉浮;4)思考。基于历史回顾和案例,本书对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动因、如何应对国际债券市场的挑战、境内外债券市场的区别和启示等问题作出了初步探讨。

目录

  • 版权信息
  • 目录
  • 导言
  • 国际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股票市场
  • 国际债券市场是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
  • “来自中国企业的国际债券”这一市场需要更多的了解
  • 本书的定位
  • 本书的内容
  • 第1章 债券基本知识
  • 什么是债券
  •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
  • 国际债券市场
  • 国际信用评级
  • 第2章 中国企业境外发债实务
  • 本书语境下中国企业的范畴
  • 境内监管要求与发行结构
  • 境外监管要求与发行格式
  • 企业债券主要合同条款
  • 境外发债操作实务
  • 第3章 国有企业和机构境外发债
  • 主权信用和主权债券
  • 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窗口公司境外发债
  • 2000年以前:最早境外发债的国有企业
  • 2000—2009年:国有企业境外发债的低潮
  • 2010—2013年:国有企业境外发债的爆发
  • 永续债券——超低利率环境推动的融资方式
  • 观察与总结
  • 第4章 弄潮国际债券市场的民营企业
  • 1996—2003年:民企境外发债的史前时代
  • 2004—2007年:民企境外发债的先行者
  • 2008—2009年上半年:接近两年的沉寂
  • 2009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金融危机后市场进入活跃期
  • 2011年下半年—2012年上半年:公司治理担忧笼罩中国民企
  • 2012年下半年—2013年:量化宽松再一次点燃发行狂欢
  • 观察与总结
  • 第5章 点心债券:中国企业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
  •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 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形成
  • 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宏观环境
  • 中国企业发行境外人民币债券回顾
  • 与美元债券市场的对比
  • 观察与总结
  • 第6章 国有企业境外发债案例
  • 境外发债的排头兵:三大油气集团
  • 国有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代表:招商局、华润、中化和中信
  • 第7章 民营企业境外发债案例
  • 第一个投资级民企:玖龙纸业
  • 新生代投资级民企:腾讯、康师傅、百度、旺旺
  • 地产龙头:万科、碧桂园、恒大、富力、雅居乐
  • 两次濒死体验:绿城
  • “绿色帝国”的倒塌:嘉汉林业
  • 第8章 中国企业境外发债的反思与启示
  • 为何房地产行业占据中国民企境外发债的2/3
  • 是否存在中国溢价、民企溢价或房地产溢价
  • 国际债券市场对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 中国企业如何提升面对国际债券市场的软实力
  • 境内外债券市场的区别和启示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