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10千字
字数
2021-10-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展现“品性的力量”的闲聊随笔。
内容简介
人的一生会担任很多的角色,家庭、社会角色也因人而异。叶圣陶的家庭角色和睦融洽,四世同堂。社会角色被称为“躬行君子”,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
本书汇集了叶圣陶有关如何“为人”“尽职”“处世”“精进不懈”等方面的论述和见解共百余篇。
全书共细分为十三个部分,皆是人生不同的角色归纳和总结,有关于为人的道理;有职业方面的思想和做法;更有对各个家庭角色的真挚情感和谆谆教诲,都是人生教育的真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人”的自觉
- 不可以重犯同一个错误
- 自性心强,方克免于堕落
- 运我灵思与世界学术接触
- 含生秉性之人,皆有一己所蕲向
- 规范以绳己,宽容以待人
- 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 懂得好恶,辨得是非
- 不与恶斗争,就是信善不坚
- “人”的责任
- 我收受这许多不太僭越吗?
- 抗战胜利日的“愧对”
- 为成了“上等之家”而不安
- 余之浮肿并不严重,不该特殊照顾
- 多活几年就要多做些事
- 享受特权,是不应该的
- 关于后事
- 恳求免去中国民主促进会的主席职务
- “人”的尊严
- 一个人既不能独个儿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
- 即使饿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
- 堂堂正正凭我的身份东归
- 决不“昏夜叩门乞毋辞我”
- 吾决非愿为文丐者也!
- 宁肯饿死,也要率家入川
- 这批人若不消灭净尽,我真耻为苏州人
- 须有志概与节操,将来乃有生望
- 不扫妖氛誓不还
- 闲暇和雅趣
- 只有把植物种在泥地里最好
- 在“天井”里安排一个“物竞”的场所
- 多识些“花花草草”
- 藉篆刻、写字和看文稿“结缘”
- 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
- 使醇醇诸稚,展发神辉,亦此生一乐
- 教育之要点在养成儿童正确精新之思想能力
- 认识学生身心越真,教起来就越有把握
- 而且要做得到才说
- 一饮一啄,都要有正当的意义
-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 办教育的确跟种庄稼相仿
-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
-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
- 我如果当大学教师
- 编辑要做个杂家
- 编辑是永远奔驰于进取道路的“先驱者”
- “选稿”时要有主意但不要有成见
- 勉力减轻关于习染与癖好等种种障蔽
- 不断地练眼光,使眼光高些,敏锐些
- 要和读者心心相印
- 编辑要做个杂家
- 选编语文教材必须确定选材的标准
- 选文不宜“拉在篮里就是菜”
- 作注务期简要明确
- 重视书籍的绘图工作
- 写文章好比做菜
- 能使读者的心动一动
- 总要完成了一件无瑕的制作才满意
- 出自肺腑之言和发自丹田之歌
- 写那的确属于自己的东西
- 写文章好比做菜
- 由“苦心经营”达到熟和巧的境界
- 把自己的情意化为极端精粹的语言
- 动笔时有点像呻吟在产褥上的产妇
- 书评要摸准作者心情活动的路径
-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为子尽孝
- 大人如以为“电报”好,则亦无可奈何矣
- 动干亲心,真当死罪
- 又乌敢以游学请于堂上耶
- 做佛事纪念父亲百岁冥诞
- 此等事其过非小
- 为母亲庆八十大寿
- 深悔与母亲发生争执
- 与母亲在北京会合,大可安慰
- 母亲“不能出外看看”颇以为苦
- 为母亲庆九十大寿
- 母亲忧惧日深“生死之事”
- 为母亲画“百无禁忌”符
- 母亲“足九十龄”生日吃面
- 母亲“身体转佳”大可欣慰
- 奉老母出门
- 欣老母新生力颇强
- 老母“心神错乱”恐惧殊甚
- 请郭大夫来家医老母后颈之疮疖
- 贺老母九十三岁足寿
- 观察老母为何忽又发火
- 总当设法让老母出游一回
- 侍老母入睡
- 设法消解老母的怒气
- 为老母扫除烟筒中之积灰
- 无术劝喻老母实为苦事
- 老母最喜甜而带酸的食物
- 与老母一同吃年夜饭
- 聊斋看完否?
- 老母健康堪忧
- 老母患“流火”
- 医生不主老母住院
- 老母病情有佳朕
- 老母便溺转少使人悬悬
- 老母显老熟之象全家愁虑
- 深冀老母能有转机
- 母之四肢皆逐渐失其机能矣
- 为老母预备后事
- 老母复入昏迷状态
- 为老母洗擦周身,换穿单夹棉之入殓衣裤
- 幼年失恃,老年失恃,悲痛固无殊也
- 母亲墓穴的红砖及石条“观之皆颇满意”
- 送葬归来,总觉怅惘若失
- 除夕晚餐老母“弗获共席矣”
- 至福田公墓视老母墓
- 找老石工为母亲之墓精心加工
- 为母亲墓撰写碑文
- 寻觅母亲坟墓之下落
- 母亲墓重建后的碑文
- 母亲的墓碑已立好
- 为夫爱妻
- 胡墨林年谱
- 1912年5月18日为余定婚之期
- “结婚之日”始“觌面”
- 更合适的情形不能想象
- 墨不在家,余则寂然无聊
- 1922年“想家”的两首小诗
- 贺墨林五十初度
- 结婚满二十五年纪念
- 结婚满三十年纪念
- “北上”途中唱《唱春调》
- 忠于工作,大是可佩
- 不肯伏老,努力参加各务
- 有青年精神,余落于其后矣
- 因“校对科”列入“行政部门”而不快
- 结婚纪三十六周年纪念
- 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校对科科长
- 墨参与“普选”的“热烈之情”
- 墨患肠癌入院手术
- 赠苏联医生齐白石所画雄鸡一幅
- 唯愿其心神舒适,康复甚速耳
- 安排墨出院到香山至美寓所静养
- 迎墨出院并送至至美寓所
- 与墨共游碧云寺
- 独居室中“有逆旅寄居之感”
- 墨视移居之房间颇感满意
- 伴墨游上海、南京、无锡、杭州
- 墨之身体甚佳,体胖力健
- 墨喉痛甚剧再次住院
- 墨的人情可谓甚好
- 墨入院做肿瘤切除手术
- 安排“独卧大床”迎墨出院
- 墨出院回家后意颇快慰
- 请中医专家闫大夫为墨按脉开方
- 请针灸大夫王茂生为墨扎针
- 中医专家孔嗣伯为墨开方
- 人教社医生为墨注射盘尼西林
- 针灸大夫王茂生指导“静坐”
- 函请四川老医生叶心清前来会诊
- 与孔嗣伯大夫商榷闫大夫之药方
- 叶心清大夫为墨扎针
- 孔嗣伯大夫来诊脉
- 陪墨游中山公园
- 陪墨游北海公园
- 墨往北京医院作出院后之第一次检查
- 请孔嗣伯大夫来为墨诊脉
- 人教社郭大夫来注射盘尼西林
- 墨腹部疼痛甚剧谋重入北京医院
- 墨住入北京医院
- 墨出院回家并练习气功
- 请气功师秦重三按摩
- 按摩无效婉辞气功师
- 移莲盆于室前小院中俾墨观玩
- 用灌肠器为墨灌肠
- 请中医专家徐衡之和章次公来诊视
- 为墨庆生日并纪念结婚四十周年
- 北京医院陶大刚大夫前来会诊
- 徐衡之、章次公邀老友王慎轩同来会诊
- 赠针灸叶心清大夫白石老人画
- “中医为辩证唯心主义,西医为机械唯物主义”
- 印度之行实为两难
- 在昆明寄书至善遥念墨甚
- 回北京后知墨转佳
- 墨大小便胀急
- 希望北京医院能予墨以入院的方便
- 墨最后一次住入北京医院
- 为墨定葬身之所
- 櫽括其言得二十字
- 叮嘱儿女移动墨遗体“务必轻轻”
- 永不忘此惨痛之日
- 作五律《墨亡》“自抒其哀”:
- 朝朝暮暮有独哀
- 1957年日记摘抄
- 1958年日记摘抄
- 1959至1987年日记摘抄
- 为父母就得兼充“教育专家”
- 做了父母就注定应该负教育子女的责任
- 倘若没有儿女也许会感到寂寞和惆怅
- 一为父母就得兼充“教育专家”
- “学校好坏”与儿女的程度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关系
- 父亲的真欲帮助儿女仅有一途,就是诱导他们
- 希望儿女胜似我
- 为兄妹弟三人已成之作再加修改
- 犹有童心兄与妹
- 由青岛乘“长绣”轮赴上海
- 观上海浦江隧道、豫园商场
- 游观外滩公园、虹口公园
- 到华东医院探望陈望道,访郭绍虞夫妇
- 游“柳浪闻莺”公园、平湖秋月,观灵隐寺、植物园
- 游孤山,访西泠印社,观三潭印月、花港公园
- 观洪春桥花圃,游虎跑
- 访龙井、九溪,观六和塔,登吴山
- 乘内河小轮往苏州
- 至诚应招来苏同游网师园、观前街、沧浪亭
- 游留园,观乐益女中,访草桥小学
- 参观工艺美术厂,游拙政园,到书场听书
- 游虎丘、西园
- 游天平山
- 重游网师园
- 由苏州乘火车到南京
- 游玄武湖,观新街口一带之市肆
- 观中山陵、明孝陵、无梁殿及廖仲恺、何香凝墓
- 参观南京博物院
- 参观太平天国展览馆
- 胜利完成“出游”的夙愿
- 与长子至善
- “爬凳子”的启示
- “媒妁之言”
- 喜结良缘于乐山
- 从技业专科学校毕业
- 就业于中央工业社制造酒精
- 入华西坝中大医学院任助理员
- 赴雅安建农产制造厂
- 应聘赴广汉县中任教
- 改任蜀华中学初中部导师
- 课余编撰《代数》课本
- 任《开明少年》助理编辑
- 共评小学语文本之图画稿样
- 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
- 结伴出外视察
- 贺《小布头奇遇记》出版
- 1972年父子诗词“对话”
- 在至善至美生日宴会上的讲话
- 与女儿至美
- 就用“补助金买皮鞋”提出训诫
- 令用理智考虑爱情
- 助至美布置文艺会友招待会
- 在至美与其社友之文艺茶会上致辞
- 怒呵伯麟的“失恋之词”
- 婉劝伯麟切勿“颓唐”
- 对至美的“出走”无所动心
- 体谅至美离婚后的心境
- 为至美贺三十岁生日
- 不反对至美与叶蠖生结婚
- 与次子至诚
- 自荐任开明书店成都分店店员
- 不能“竟许”至诚加入远征军
- 安排至诚去延安,惜未能成行
- 至诚调往重庆联营书店编校部
- 辞职在家读英文看小说
- 为逃兵役报考上海市立实验剧校
- 外出参加捐募寒衣运动
- “态度不逊”引发的大怒
- 说明发怒之由,令其思索
- “拟往开廓处生活”之意“亦不谬”
- 赞成至诚“出游”解放区
- 至诚“陷于此境,不免怅然”
- 为至诚“难于创作”把脉
- 至诚回家过年全家欣然
- 喜迎胡墨林赴宁出席至诚的婚礼归来
- 至诚谈文艺创作“有哲学意味”
- 至诚婚后美满幸福
- 赴豫察途中修改至诚创作的剧本《拔兰花》
- 想去南方未成,作《望江南》五首
- 鼓励至诚要“有些革新文艺刊物作风之办法”
- 至善至诚的“友情”值得“深慰”
- 唯余家父子三人同会为独特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凤凰壹力
北京凤凰壹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系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江苏译林出版社有限公司与北京鹏飞一力图书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集图书出版、中盘分销和零售连锁为一体的合资企业,于2011年3月正式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