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学者严锋创作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他近些年创作的近三十篇散文随笔。

内容简介

《一碗油豆腐粉丝汤》记录了作者在一九七一年随父亲在上海吃到人生中第一碗油豆腐粉丝汤,第一次被人围观吃饭,第一次感受到成人世界的恶意;

《时间的滋味》一文记录了幼时难得品尝到的梅林牌凤尾鱼罐头,虽是掺杂着玻璃渣的废品,但它的美味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无可替代,成为了作者对那段苦难生活的美好记忆;

《长安的城与面》记录了作者某年在陕西西安跨年时,由面馆的地址想起了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对古时长安的尽力还原,引申探讨了文学作品与城市的关系;

《好音》中怀念了邱岳峰、孙道临、向隽殊等著名配音演员以及我国译制片曾经的繁盛;

《我的导师贾植芳》描绘了作者的导师——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贾植芳的风骨……

目录

  • 版权信息
  • 一碗油豆腐粉丝汤
  • 时间的滋味
  • 我的父亲辛丰年
  • 好音
  • 伟大的杂志
  • 老作文
  • 高考一九八一
  • 电影记忆
  • 好天
  • 我的导师贾植芳
  • 乡村小学爱情
  • 四遇莫言
  • 四见老神仙
  • 哈佛是怎样炼成的
  • 教堂是怎样筑成的
  • 泪是检验文学的唯一标准
  • 长安的城与面
  • 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我都能对付
  • 贫困中的丰富
  • 爱恨梁羽生
  • 在复旦读科幻
  • 另一种穿越
  • 冷热足球心
  • 我与苹果
  • 永远的《银河飞将》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1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生体验人生阅历人生感悟

    记录作者的人生体验、人生阅历、人生感悟,从小时候开始,娓娓道来。读着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把让读者声临其境,和作者一起体验、一起感悟、一起思考。 作者生活在祖国快速发展、迅速强大的年代,经历了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的时代。回顾这段历史的人可以看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那些人和事和我的记忆有重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有启发,从一点到另一点

        本书是 “大玩家” 严锋的文章集。百度百科上关于作者的简介:严锋,江苏南通人,1964 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科学杂志《新发现》主编。业余为随笔专栏作家,音乐评论家,资深电脑游戏玩家,电子阅读器发烧友,IT 产品评论家。作者 1964 年生,看起来像是 “上一代人”。作者在书中有许多感慨,味道近似于 “今不如昔”,这多少会让今天的读者难以接受,不乐意接受。不过,如果用比较平和的心态来阅读,倾听作者的 “碎碎念”,还是能从中有所收获的。比如对作者喜爱的推荐的某个领域(如天文学)、某个人物(如莫言)、某本书(如《苦菜花》《长安十二时辰》)产生一点兴趣,进而去了解去探索,就能慢慢拓宽一片又一片疆域,一顿操作下来,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会变得更加宽广而有趣了。这就是读严锋的作品的乐趣,看看 “上一代人” 的想法,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精神世界。第一次读的是严锋的《瘾的世纪》,震撼不已;第二次读的则是本书《时间的滋味》,相比之下,还是《瘾的世纪》更为震撼。可能是前者的话题相对集中,集中火力,才会给读者更大的触动吧。最后摘录几处作纪念:《我的父亲辛丰年》:大玩家严锋的父亲也是大玩家,提前退休,投入于兴趣爱好中,乐在其中,精神富足。《伟大的杂志》:要知道,在一个知识匮乏的年代,对知识的渴望是最强烈的。正是发育长身体的年纪,胃口很大。回到家里没有电视,更没有蜡笔小新,连农村有线广播到了晚上八点半都会结束。但是碰巧家里又有几百本书,你说我的热情会朝哪个方向喷射呢?自从学会了用《新华字典》以后,我的阅读欲望可以说是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回想那时候对各种书本的无条件的热爱,我现在会惭愧,会心醉神迷,会被多年前那个小小的饥饿的我所感动,也会高度地认同高玉宝和《高玉宝》。毫不夸张地说,无论看得懂看不懂,我把家里所有中文书都一本本啃了个遍,等到实在翻不出什么新花样的时候,便把焦急而无奈的小手伸向了《英语学习》。《好天》:一个没有电视、没有卡通、没有作业、却又热爱知识的小孩,平生第一次把自制的望远镜瞄准一轮新月,想想看这是什么样的感觉。那种手在颤抖,心儿怦怦乱跳的情形,我想就是所谓的极乐吧。《好天》:经常抬头看星星的人,知道什么是大,什么是远,什么是天长地久,对尘世间的很多东西,难免要淡一些。《泪是检验文学的唯一标准》:很简单,因为这本书根本不怕剧透。其实从前的经典都是不怕剧透的。《铡美案》怕剧透吗?《红楼梦》怕剧透吗?《战争与和平》怕剧透吗?真金不怕火炼,好书不怕剧透。一本恐惧剧透的书,肯定是一本底气不足的书,一个恐惧剧透的时代,就是一个底气不足的时代。《长安的城与面》:二〇一六年初,我在微博上读到马伯庸还在写作中的《长安十二时辰》的开头几章,一下子体会到从金庸武侠和刘慈欣《三体》以后久违的阅读快乐。《长安的城与面》:王安忆老师说过,她特别喜欢在巴黎的大街小巷漫步,即使是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也有非常熟悉的感觉,因为那是福楼拜写过的圣路易岛,雨果倾心的圣母院,巴尔扎克笔下的蒙马特尔大街。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故事,那它就是一些砖块、石头和钢筋、水泥。乔伊斯曾经骄傲地宣称,即使都柏林被一把大火烧个精光,也能凭他的《尤利西斯》还原重建。不朽的城市,需要不朽的文学。《贫困中的丰富》:在学习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时候,我常常感到纳闷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些高质量的制作,恰恰产生于非常困难的年代,而到了春光明媚,百花齐放,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它们却无可挽回地没落了?这里面到底有哪些机制在起作用?《连坛回首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比如,书中写到一九五四年,黎鲁先生因觉封面设计单调一律,下决心要向诸多非连环画专业的名家组稿,其中包括吴湖帆、刘海粟等,结果当然是无不从命,令人美的作品添色不少。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只有在计划经济和行政命令的时代才可能出现,今天连想都不用想。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百花文艺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始建于1958年8月1日,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文艺出版社之一。郭沫若先生欣然为之题写了社名,编辑出版古今中外各种形式的文艺书籍,并以散文、小说为重点,而散文书刊的出版,更形成了一枝独秀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