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由我国知名公共管理学者姜晓萍教授领衔撰著的《中国城市社会治理》一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出发,对中国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首先对城市社会治理进行理论溯源,论述了城市社会问题的历史性与现代性、世界性与中国性、农村性与城市性,以及社会治理的中国场域及其在新时代的新需求,梳理了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演进逻辑,并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职能定位等方面,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框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建引领、公共服务、社区治理三个核心问题进行重点论述。最后,对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问题展开研究,并初步构建了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体系。

本书强调,城市社会治理要遵循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尊重规律、统筹治理,以人为本、科学治理的基本原则。只有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
  •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二、城市社会治理的兴起
  • 三、城市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演进
  • 第二章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 一、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 三、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职能定位
  • 第三章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党建引领
  • 一、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 二、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建设路径
  • 三、城市社会治理中党建引领的实践方案
  • 第四章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成都市为例
  • 一、成都市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现状
  • 二、城市基本服务资源承载力测算
  • 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配置面临的挑战
  • 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主要路径
  • 第五章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社区治理
  • 一、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性
  • 二、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格局构建
  • 第六章 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
  • 一、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 二、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价值取向与维度
  • 三、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四、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
  • 五、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评估与监测体系建设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城市社会治理是如何的呢?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70 本 #《中国城市社会治理》️在城市发展治理规划纲要中,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奋斗目标,推动城市社会治理机构健全、设施完备、主体多元、供给充分、群众满意的城市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城市发展治理全部活动之中,最大限度集合服务资源,形成城市共建共治共享合力;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 “生活城市” 作为城市永续发展的最高目标,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的生活城市。️城市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巨大的飞跃,不仅深刻影响着欧洲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也对世界文明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国历史学者汤普逊对于中世纪的城市有着极高的评价,他写道:“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美国学者汤普逊在《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中提出,在当时,人们进行商品存储交换的地点有很多是在寺院城墙和封建城堡附近,于是在这样的地方逐渐形成了 “市”;在 “市” 的基础上,商业规模不断扩张,需要的配套功能越来越多,需要的 “市” 的范围越来越大,使得集市逐渐固定化,最终就有可能演变为工商业聚集地,也就是城市。️城市的发展在映射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亦承载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城市发展过程必然经历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社会问题具有历史性与现代性,是在城市文明进程中涌现的矛盾;城市社会问题具有世界性与中国性,其既具有城市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也具有中国国情的特殊问题;城市社会治理问题具有农村性与城市性,社会结构重组增加了社会的复杂性。️随着治理目标的转型,志愿团体、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发展,对公共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加,各类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和应用为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它们提倡社会和政府共建共治,以满足群众诉求,增进社会认同,助力城市社会的善治格局。️中国政府是 “积极政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地解决群众诉求,目的是追求生活美好、人民和谐与安居。政府高度有为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体制、集中统一的治理体制、人民本位的治理理念决定的。党和政府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要为诉求,积极探索城乡社会治理发展方向。️总体性社会即社会结构分化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三位一体,高度重叠;社会结构由 “国家 - 社会精英 - 民众” 三层结构变为 “国家 - 民众” 两层结构,社会生活日趋行政化。依赖型人格即由于单位对社会资源进行集中分配,单位成为单位成员唯一的生活福利来源。此外,单位制还限制了成员的生活空间,单位成员只能全面依附单位,因而形成了依赖型人格。️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居住和工作时空割裂、交往空间发生转移。作为基层社会生活单元的社区,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当社会治理与生活实践出现 “断裂带”,群众诉求层次高、利益多元化,城市社会复杂化、矛盾多样化,如何构建既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又实现有效治理的社会体制,成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核心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涉猎社会治理领域的强推书目;公务员了解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学习如何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解决城市公共问题的 “得到品控手册”。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