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45千字
字数
2021-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全面揭示了新技术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应用的丰富图景,系统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复杂影响,对该领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内容简介
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着眼于研究微观,即智库的内部治理,包括智库研究的特点、智库产品的生产、智库成果的转化、智库文化的培育等,其中,如何开展智库研究、撰写智库报告是亮点,作者曾基于此基础内容在省内外做过数十场报告(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全国科学院系统),受到普遍的热烈欢迎。
下编着眼于研究宏观,即智库的外部治理,包括智库体系建设及其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维度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新型智库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多重维度
- 上编 新型智库内部治理:质量提升
- 第一章 新型智库发展的价值取向
- 第一节 新型智库的时代内涵
- 第二节 新型智库的功能定位
- 第三节 新型智库的质量导向
- 第二章 新型智库研究的规律特征
- 第一节 智库研究的一般特征
- 第二节 智库研究与学术研究
- 第三节 智库研究与政策研究
- 第四节 智库研究与商业咨询
- 第三章 新型智库研究的范式变革
- 第一节 智库研究的“五度”标准
- 第二节 智库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三节 智库研究的第四范式
- 第四章 新型智库产品的加工创造
- 第一节 智库产品的主要类型
- 第二节 智库报告的精准生产
- 第三节 智库报告的撰写方法
- 第四节 智库研究的辩证逻辑
- 第五章 新型智库成果的传播转化
- 第一节 智库成果的政策性转化
- 第二节 智库成果的社会化传播
- 第三节 智库成果的交互式转换
- 第六章 新型智库人才的素质能力
- 第一节 智库人才的素质结构
- 第二节 智库人才的评价激励
- 第三节 智库人才的机制创新
- 第七章 新型智库机构的管理运行
- 第一节 新型智库的治理困境
- 第二节 新型智库组织形式创新
- 第三节 新型智库管理方式创新
- 第四节 现代科研院所管理体制
- 第八章 新型智库组织的文化塑造
- 第一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意义功用
- 第二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形塑神聚
- 第三节 智库组织文化的外溢效应
- 下编 新型智库外部治理:健康发展
- 第九章 从数量型到内涵式:智库发展的总体态势
- 第一节 新型智库发展的成效特征
- 第二节 新型智库成长的健康体检
- 第三节 新型智库的外部系统治理
- 第十章 新型智库体系:智库建设的目标
- 第一节 新型智库体系建设的内涵主体
- 第二节 新型智库联盟和共同体建设
-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推动新型智库体系建设
- 第十一章 决策咨询制度:智库发展的牵引
- 第一节 决策咨询制度的前置驱动
- 第二节 决策咨询制度的建构路径
- 第三节 新型智库主体的主动对接
- 第十二章 社会智库发展:智库增量的空间
- 第一节 从民间智库到社会智库
- 第二节 社会智库发展瓶颈与经验借鉴
- 第三节 推动社会智库规范健康发展
- 第十三章 社科联:智库发展的纽带
- 第一节 理论视角与现实维度
- 第二节 各地社科联的实践探索
- 第三节 纽带作用与平台功能
- 第四节 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
- 第十四章 多维良性互动:智库作用的空间
- 第一节 一臂之遥:政智互动的境界
- 第二节 跨界融合:智智互动的新域
- 第三节 政策市场:智企互动的指向
- 第四节 双向融合:智媒互动的趋势
- 第五节 服务群众:智民互动的依归
- 第十五章 基于柔性边界:新型智库的质效评价
- 第一节 新型智库质效评价的主要维度
- 第二节 新型智库质效的管理方考核
- 第三节 新型智库质效的第三方评价
- 第十六章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智库的新时代使命
- 第一节 哲学社会科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二节 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
- 第三节 以新型智库多维互动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 结语:以善治善用善待为新型智库发展赋能
- 参考文献
- 附录:近年来发表的智库研究成果目录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