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04千字
字数
2013-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试图回答“儒家司法理想制度化之后为何迅速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一问题,进而揭示中国司法传统的本质特征。
内容简介
《"狱"、"狱空"和中国古代司法传统》将以“狱”和“狱空”这对看似矛盾法律现象为切入点重新审视中国古代司法传统。在辨明中国古代“狱”和“狱空”的概念的基础上,全文主要围绕狱空实现的三种途径分析皇权、官僚、循吏对司法的支配、操控和影响,试图回答“儒家司法理想制度化之后为何迅速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一问题,进而揭示中国司法传统的本质特征。全书除导论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中国古代监狱概论,辨析古今监狱性质、功能和在司法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变革。第二章是中国古代的狱空,主要论述中国古代的监狱观、狱空思想和狱空的发展概况。第三章是论狱空实现的三种类型,用类型学的方法对分析古代中央监狱、地方监狱狱空实现的正常途径和非正常途径。第四章是结论,从狱空的实现途径看中国古代司法传统的基本特征。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简介
- 绪论
- 一、写作缘起
- 二、中国古代的“狱”和“狱空”之研究价值
- 三、学界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五、使用材料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狱
- 第一节 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监狱”概念
- 一、从案件到场所:中国古代“狱”词语含义的扩展
- 二、从拘禁待刑到刑罚执行:近代监狱功能的变化
- (一)拘禁待刑:传统中国监狱的主要功能
- (二)自由刑的执行:近代监狱的主要功能
- 1.新式监狱的设立
- 2.近代监狱概念的移入和变化
- 第二节 从皋陶造狱到狴犴传说:中国古代监狱的起源和变异
- 一、皋陶造“狱”非“监狱”
- 二、圜土和囹圄:周代的训诫和惩罚
- 三、神秘化和恐怖性:汉至宋元监狱的发展
- 四、狱犴传说:明清时代的监狱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犯罪观和狱空实践
- 第一节 儒、法两家的犯罪观
- 第二节 儒、法、道家的狱空思想
- 一、法宽刑缓、囹圄空虚:道家的狱空思想
- 二、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法家的治国手段
- 三、明德慎刑、务存哀矜:儒家的折狱原则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狱空
- 一、狱空和相近概念辨析
- (一)狱空和断绝
- (二)狱空和刑措
- (三)狱空和无讼
- 二、中国古代的狱空述略
- (一)汉代的狱空
- (二)隋代的狱空
- (三)辽金元时期狱空
- 1.辽代的狱空
- 2.金代的狱空
- 3.元代狱空制度
- (四)宋代的狱空
- (五)明清时期的狱空
- 第三章 宋代狱空实现的三种途径
- 第一节 皇权强力推动下的狱空
- 一、赦宥和录囚:皇帝直接处理犯罪案件
- (一)咸平初年的狱空
- (二)大中祥符七年博州狱空
- 二、特使巡察清理留狱
- 第二节 官僚刻意营造的狱空
- 一、为政治目的奏报狱空
- (一)大中祥符五年天雄军狱空
- (二)大中祥符六年河南府狱空
- (三)天禧三年杭州狱空
- 二、希求恩赏
- (一)咸平五年开封府狱空
- (二)景德四年开封府狱空
- (三)崇宁四年、五年开封府狱空
- 第三节 士大夫理性折狱的狱空
- 一、惟良折狱
- (一)向敏中折狱
- (二)王安礼折狱
- (三)王存折狱
- 二、理学家的折狱实践
- (一)宋代理学家的折狱思想
- 1.哀敬折狱
- 2.存心要公
- 3.断狱需明
- 4.爱惜人命
- (二)理学家的折狱实践——以周敦颐为例
- 1.诚意正心——理学家司法的基本立场
- 2.格物明断——理学家的折狱方法
- 3.洗冤泽物——理学家的折狱目标
- 三、宋代循吏的司法实践
- (一)廉洁奉公、刚正不阿
- (二)在司法实践中严格执法,不畏强御、不惧豪右、惩治奸吏
- (三)既维护法律权威又因俗而治
- (四)利用情证折狱,形成情理折狱的司法传统
- (五)在司法实践中表现出高超的侦查、审讯和判断推理能力
- (六)以平反冤狱、全活人命为目的
- 第四章 中国古代监狱羁押人犯的司法审判程序
- 第一节 中央监狱羁押人犯的审判程序 ——以北宋乌台诗案为例
- 一、乌台诗案始末
- 二、乌台诗案的司法审判程序
- 1.劾奏
- 2.立案
- 3.逮捕
- 4.审讯
- 5.录问
- 6.拟判
- 7.圣裁
- 第二节 不入狱犯罪官员案件的司法程序
- 一、司法程序的启动
- 1.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告诉
- 2.知情者告发
- 3.犯罪官员自举、自劾、自首
- 4.监司纠举
- 二、调查案件的三种方式——问、按、推
- 1.问
- 2.按
- 3.推
- 4.审讯机关和强制措施
- (三)定谳
- (四)议罪
- 第三节 地方州县监狱羁押人犯的司法审判 ——以清代为例
- 一、清代州县官员的司法困境
- 二、清代州县司法重心的变化
- 三、清代礼制与司法的矛盾
- (一)礼的理想主义和司法的现实主义矛盾
- (二)清代的礼制违背了古礼的基本精神,与法律日益悖离
- (三)礼是对社会秩序的构建,司法是对遭到破坏的社会秩序的恢复,二者在具体制度实施过程中发生矛盾不可避免
- 结论
- 一、宋代狱空制度的经验总结
- (一)皇帝重视刑狱,率先垂范亲自录囚,督促州县长官清理留狱
- (二)系囚分类羁押,各由专门机关审讯
- (三)严格选拔司法官员,主持侦查、审讯的司法长官大都“文学法理,咸精其能”
- (四)司法机关之间相互配合,疏决系囚
- (五)集中清理留狱
- 二、宋代狱空之制对我国当前看守所改革的启示
- (一)最高权力机关对刑狱的重视
- (二)被羁押人员按照侦查机关的管辖范围分别关押
- (三)提高侦查、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人文精神和法律素养
- (四)侦查、起诉、审判机关要分工合作,严格遵守羁押期限
- (五)看守所改革还需加强外部监督,鼓励清理积案
- 三、狱、狱空和中国古代司法传统
- (一)狱和古代司法传统
- (二)狱空和中国古代司法传统
- 参考文献
- 一、古籍类
- 二、今人专著类:
- 三、论文类
- 四、硕博学位论文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专业法学图书出版机构,其宗旨为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服务。 多年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始终把精品法学教材建设放在首位,向广大读者提供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中专等不同层次、多种系列的法学教材,其中不少教材荣获中国教育部、中国司法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的优秀教材奖。 出版社教材读物以及学术著作的规模庞大、品种齐全、质量上乘,被广大读者誉为“中国重要的法学教材出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