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北魏郑道昭《郑文公碑》,书法篆隶行楷融合,南北双星之一。

内容简介

《郑文公下碑》,又称《郑羲碑》,摩崖石刻,是北魏永平四年(五一一)郑道昭为传述其父郑羲之功德所刻。郑道昭(455-516)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北魏荧阳开封人,历官中书侍郎、国子祭酒及光、青二州刺史等。郑道昭生性闲适散逸,喜游山水,好诗赋书法,于光州各地题刻甚多,其书宽博舒展,笔致凝实浑厚,方圆互参,蕴篆籀气。《郑文公碑》分上、下两碑,立于同年,内容亦大致相同,上碑在平度天柱山上,下碑于莱州云峰山阴。上碑字较下碑略小,损泐也较下碑严重,故学书者多取下碑为范本。《郑文公下碑》高二八〇厘米,宽三六〇厘米,碑文共五一行,一二四三字。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赞曰:“《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有“云鹤海鸥之态”。此碑熔篆之笔法,隶之体势,行之纵逸,楷之端庄于一体,结字宽博,笔力雄劲,变化丰富,雍容典雅。清龚自珍诗云:“欲与此铭(《瘗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碑学兴盛后,《瘗鹤铭》与《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后者以其北朝特有的博大气象,加以南朝士族的温雅气息,融合篆籀,贯通南北,是后人学习北碑的重要范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出版说明
  • 鄭文公下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