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什么你不喜欢社交,却又害怕孤独?这本书带你学会化解孤独与社交的冲突,应对复杂人事。

内容简介

阿德勒认为,人的孤独感源自深层的自卑。自卑是我们心灵的一个黑洞,需要向外界索取很多东西,比如爱、存在感和安全感。一旦索取受阻,就会导致过度自我保护,封闭内心,切断与他人的联结,从而滋生出寂寞、空虚和内心匮乏的孤独感。这种由自卑所引发的孤独,即便你整日呼朋引伴,也难以消除。

阿德勒孤独十五讲,从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抽丝剥茧,把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逐步展现,使人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弥补内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独感。当你学会和这个世界心意相通,就算孤身一人,也能抵御世事艰难。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者序 能走出的孤独,才是好的孤独
  • 第一讲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 群居——人唯一的生活方式
  • 社会感是人的生存本能
  • 第二讲 人生意义是由个人决定的吗
  • 与人类相关的意义才是真实的
  • 人生的意义,在于为他人做贡献
  • 错误的人生意义是如何产生的
  • 最初记忆对人生意义的影响
  • 第三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
  • 目标是行动的引导者
  • 童年形成的人生目标不会轻易改变
  • 因为适应,所以安全
  • 第四讲 社会感是人性的选择
  • 社会感,比天性更接近人性
  • 我们怎样认识世界
  • 认识世界的三大要素
  • 虚假的世界:幻觉
  • 第五讲 孤独背后,是对人群的敌视
  • “远离尘嚣”的危险
  • 焦虑的人容易成为遁世者
  • 怯懦的“好处”
  • 专横的背后——虚荣和怯懦
  • 举止粗陋,也许是故意的
  • 第六讲 虚荣,会架空你自己
  • 越虚荣,离现实越远
  • 难以承受之重
  • “征服一切”的欲望
  • 虚荣的极致:成神
  • 歧途上的拯救者——“奉献”
  • 贬损他人,并不会使自己更高
  • 虚荣者的“友善”,是控制欲的刀
  • 虚荣和“疾病情结”
  • 第七讲 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 性格的实质和源头
  • 社会感有真有假
  • 性格的发展方向:从直线到迂回
  • 乐观与悲观
  • 进攻与防守
  • 几种攻击型性格
  • 第八讲 为何你如此感伤
  • 什么是“情绪能力”
  • 联合性情感
  • 疏离性情感
  • 第九讲 家庭对人生的影响
  • 家庭——心灵和外界接触的第一站
  • 出生顺序的秘密
  • 男权思想对性格的影响
  • 调皮的秘密
  • 学校是家庭的延伸
  • 母亲——孩子与社会连接的桥梁
  •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稍晚
  • 合作式家庭,最有利于孩子成长
  • 青春期的危险,源于骤然扩大的生活圈
  • 家庭环境对女孩性心理发展的影响
  • 第十讲 儿童时期的三种困境
  • 命运并不垂青于每个孩子
  • 生理缺陷
  • 过度的爱:被宠坏
  • 爱的缺乏:被忽视
  • 第十一讲 自卑是一切性格特点的根源
  • 怎样确认一个人是否自卑
  • 自卑既能通向自我封闭,也能通向与人合作
  • 自卑感强烈的表现
  • 隐藏的自卑情结
  • 从自卑到反社会
  • 自卑引发的病态行为
  • 第十二讲 每个人都在追求优越感
  • 优越感的确立
  • “自卑”与“优越”是一体的
  • 幻想中的强大(案例一)
  • 幻想中的强大(案例二)
  • 隐藏的优越感
  • 需要改变的是目标
  • 第十三讲 是什么支撑起了一个人
  • 至关重要的三种关系:职业、社交和亲密关系
  • 职业
  • 社交
  • 亲密关系
  • 第十四讲 分析一个人,要有全局意识
  • 个体即整体
  • 考察“社会背景”很重要
  • 生命曲线图
  • 不可抗拒的行为模式
  • 第十五讲 当孤独把人推向边缘
  • 缺乏社会感,人就会感到孤独
  • 过度追求个人优越感,就是在犯罪的边缘试探
  • 孤独者的懦弱
  • 被宠坏的孩子
  • 社会感是防止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
  • 罪犯的童年生活情境
  • 预防犯罪的最佳方法:增强合作能力
  • 结语 走出孤独,成就自我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孤独

    人类的大多数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理解人性。人人生而自卑,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尊重他人;人人都希望得到信赖,所以我们要学会信赖他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共同体中做贡献。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我们会不断地得到滋养,不断地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压抑天性不是易事,不过分自责和羞耻,优选与社会融洽相处的方式

      在合作中调和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一、脱离社会,人甚至不能被称其为人,“人” 是社会背景下的称谓,二、人生的意义在于为别人的人生做出的贡献,(一)个人内在或外在的表现,对他人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他人产生多大的价值,不能产生价值,你再怎么好(善良、乐观、单纯等道德意义上的好)都与他人无关。以对别人的价值有多大,来评估与他人的关系密切程度;2 别人如何对你与你的好坏无关,只和你对别人产生的价值有关;思考你的语言和行为,能够给别人带来怎么样的价值;(二) 人是社会性动物,价值,取决于别人是否看见或认可。1 讨好别人并不可耻,关键在于: 认真评估讨好的价值;区分高质量的讨好; 低价值或没有价值的讨好;做更好的自己,要立足于他人的需求;思考:(1)他人是谁?你能为他们创造什么?家人: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其他人:金钱和帮助解决问题;给不了别人想要的,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2) 他人能否给你创造对等的价值;不是在权衡利弊,而是对等的价值互换才能长久。2 充分认识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根据自己想象的优秀标准,提升、展现自己(道德水平、知识储备),如果不被需要,会轻易被推翻,带来空虚和挫败感,只有回到人群中去,以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为目标,才是让自己得到真实的提升。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愉悦自己的同时,为他人带来价值,才能够获得长期的快乐;三、 提升对世界、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一) 减少不安全感每个人都是在管窥世界和人,看到的越多,舒适感越强;(鹰视角和老鼠视角各有各的意义);(二)预测的能力在学习和思考的帮助下,试着探明人心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语言和行动,不一定对,但不断总结,一定会有进步;四、 孤独背后是野心 、狂妄和焦虑社会感,人类天然的希望和他人建立联系的欲望,以此来获得安全感。遵守法律、按照集体意识和道德规范来行动,就是建立与他人联系的方式,是追求安全感的基因决定的;法律、集体意识、道德规范一般来说是对整个社会更有益的价值观;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保障,在很多情况下减弱了人们的社会感,认为,靠自己超越他人的能力就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合作和建立联系。冷漠和孤立背后是想象中的优越感。以权力和超越别人为人生目标,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通过创造想象中的优越感来实现,孤独是为了防止被真实世界击碎自己的虚荣心。五、 过度虚荣是最危险的人格特征只关心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对得到公众认可的追逐上。把追逐权力和优越感设为人生目标。六、性格的形成(一)性格是后天习得为了适应社会的行为模式;任何时代,社会的运行模式,促成个人性格的形成,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人们攀比、嫉妒、贪婪、憎恨,虚荣。把握好自己和社会的节奏,不把一切归罪与自己,用让自己和他人舒服的方式和节奏融入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二) 区分人的天性和性格,天性是基因,是优选人类的条件(有这些特质的人更容易存活),例如追求优越感、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对安全感的渴望、对他人的依赖、嫉妒、自卑心理等等。任何的天性都不应觉得可耻或羞愧。性格是选择,是处理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方式。可以模仿,可以习得,例如乐观、悲观、自信、合作精神、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为实现目标采用不同的路径、如何评价自己的失败或者成功、如何压抑天性等等; (三)对自己友好,对他人友好选择符合天性的职业、例如老师、医生等尽量压抑自己的天性,以不伤害他人和社会融洽为目标,充分释放的天性违反法律,隐秘释放的天性自有社会、道德、传统的不认同作为惩罚;压抑天性从来都不是易事,不过分自责,不道德绑架自己,但优选与他人和社会融洽相处的方式;七、父母可以送给孩子的礼物(一)基因(二)勇气和自信有勇气面对自己作为人的天性(不能改变的)、有自信能够选择恰当的方式与自己,与社会相处(可以改变的);例如接受自己适度的自卑,选择尝试与别人的合作来改善自卑。(三) 找到兴趣选择不压抑自己、充分发挥能力的方式就是兴趣例如:帮助孩子确认和判断自己寻找优越感的方式,并耐心的训练和引导;(四)建立合作意识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关系,更加理性和长久,包括婚姻关系;不是金钱就能促成所有的合作;合作即是反天性也是符合天性的,充分释放天性无法与人合作,要在压抑和释放中找到平衡点。让孤独成为一种选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阿德勒心理学相对来说更适合我,这两年看的心理学书籍里面都有他的思想,总体来说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天地出版社·华夏盛轩

        北京华夏盛轩图书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8年08月18日,注册地址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群园三区3号楼7层,主要从事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批发、零售;资料编辑;版权贸易;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