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类型
8.3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357千字
字数
2019-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心智建模及跨学科领域一线学者30年新成果,为大量关于意识与认知的终极问题给出答案。
内容简介
当我们开口说 :“我……”我从哪儿来?意识是什么?自由意志是幻象吗?我与你是绝然分离的吗?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自我、灵魂、意识、“我”,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意识可以复制吗?机器会困惑吗?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
《我是个怪圈》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怪圈”,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全书融合哲学、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脑科学和数学哲学,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self-reference)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序言 一位作家和他的书
- 直面意识的物理性
- 幻景
- 投向裂缝中的一声呐喊
- 从雄壮的多洛米蒂山脉到温婉的布卢明顿
- 一位作家和他的读者
- 小马小狗教
- 最后的几句胡言乱语
- 一种有用的青春
- 引言 一场友善的争论
- 第1章 论灵魂及其尺寸
- 灵魂的碎片
- 作为一个西红柿是什么样的?
- 豚鼠
- 猪
- 恶心,明心,革心
- 再反转,再进化
- 无生命的肉的谜团
- 给我找来一些灵魂更加结实的人
- 小灵魂和大灵魂的人
- 巧克力色拉布拉多猎犬哈蒂
- 金毛猎犬奥利
- 那一条定命而致命的线,该画在何处?
- 内在性——何者拥有,程度如何?
- 一个灵魂的逐渐生长
- 点亮了光?
- 附言
- 第2章 摇曳在恐惧与梦想之间的那只电灯泡
- 何为“脑结构”?
- 心与脑之间的一个简单类比
- 卫生纸能思考吗?
- 口渴难耐的啤酒罐
- 大脑中的层级与作用力
- 在头盖骨内部是谁在使唤谁?
- 热动力学与统计力学
- 思考力学与统计思维学
- 第3章 模式的因果潜力
- 原动力
- 集体现象的因果效力
- 神经元与多米诺骨牌
- 作为原因的模式
- 更低层级的奇怪的无关性
- 向不可预见性的波谱脱帽致意
- 闹壳[4]
- 小磁交弹球主义
- 以还原主义视角看待闹壳
- 站在较高层级的视角上看待闹壳
- 在闹壳中,是谁在使唤谁?
- 小磁交弹球的舞蹈
- 第4章 环路、目标与环路中的漏洞
- 冲水马桶的欲望
- 一个名为欲望的足球
- 目的论的光滑斜坡
- 反馈环与指数增长
- 一代谬误
- 二代谬误
- 反馈及其坏名声
- 上帝、哥德尔、变音符与迷思
- 品味循环与自应用
- 懦弱的类型论
- 畏惧反馈环的知识分子
- 第5章 视频反馈
- 30年间,两次视频远航
- 一段视频旅行的日志
- 神秘莫测的、呈展的回荡
- 向环路馈送“内容”
- 一则数学的类比
- “锁定”现象
- 视频反馈呈展的新现实
- 第6章 关于自我与符号
- “我”的胚芽的感知环路
- 环路的多种多样
- 接收VS感知
- 蚊子符号
- 蚊子自己
- 一则关于机器人汽车的插叙
- 细思狗想
- 截然不同的人类概念集合
- 情景记忆
- 第7章 副现象
- 要多真实,有多真实
- 具体的墙与抽象天花板
- 关于真实性的多面向的知识基础
- 运气不好,没成功,做不到
- 一首出其不意地献给老朋友“副”的颂歌
- 没有球面,没有半径,没有质量
- 责任止于此
- 反诸自身的原动力
- 上帝之眼对闹壳之眼
- 我不是上帝
- 第8章 开启一段怪圈之旅
- 折盖环路模式,大腿环路模式
- 在艾舍尔的画中寻求怪圈
- 于反馈中寻找怪圈
- 在罗素的阴郁中探求怪圈
- 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贝里先生
- 我不能告诉你它有多么难以形容!
- 模糊性将贝里埋葬
- 花生酱和浆果三明治
- 一名为自己写自传的狂妄小生
- 关于元数学的理想主义之梦
- 附言
- 第9章 模式与可证性
- 《数学原理》及其定理
- 混合两种不太相干的观念:质数与平方数
- 探索模式
- 不屈不挠地探索模式之人
- 有模式,即有理由
- 航行于质数的海洋,并于边缘坠落
- 数学家的信条
- 没有什么无限的巧合
- 寻找证明及其本性的漫漫求索
- 第10章 哥德尔的典型怪圈
- 当哥德尔遭遇斐波那契数列
- 里海的宝石:一则寓言
- 哥德尔头脑中的一念火花
- 聪明的规则为迟钝的符号灌注意义
- 把数学家的信条机械化
- 奇迹般步调划一的同步
- 在公式与大整数之间翻转
- 很大的整数与公式步调一致的移动
- PM何以扭转至看见自身
- 质雅数
- 质雅数的神奇力量
- 哥德尔式的怪
- 如何把一个公式的哥德尔配数插入到公式之中
- 哥德尔的火柴盒塞大象要诀对阵奎因的类比
- 最为神奇的一步
- 火柴盒中的大象既不是鱼,也不是鸡
- 斯鲁戈和“莫顿盐”女孩
- 第11章 类比如何创造意义
- PM公式的双重相关性
- 免费添加格外的意义,多亏你了,类比!
- 在日常情景中利用类比
- 乡村面包师评语中潜在的歧义
- 尚塔尔与意义的叠加层面
- 时装店的罢工警戒线
- 原理王子:数学戏剧
- 类比:做凯吉做过的事
- “不”不是怪圈的来源
- 作为一种表征中介的数字
- 第12章 论向下的因果性
- 伯特兰·罗素的终极噩梦
- “因为”与“虽然”偶遇的奇异大陆
- 从强项中衍生出的不完全性
- 伯特兰·罗素的第二个噩梦
- 络绎不绝的怪物
- 一致性宣判了峰顶的不可攀登
- 数学的向下因果性
- 格鲁大师,以及对真理机器的无功求索
- 完成进化的生物,本末倒置的感知
- 不论是好是坏,始终坚守在“我”的身边
- 向底层缓缓进军
- 猪、狗与泥沼
- 第13章 我的“我”,捉摸不定的心头肉
- 构成经验的模式
- 以1/2自旋粒子进行自我反思的资本主义单身汉令人摸不到头脑
- 我是一颗奇怪的玻璃球吗?
- 我不是一条珍珠项链
- “我”是我的大脑的最复杂的符号
- 内化我们的曾经、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将来
- 我不能离开我自己而独活
- 自我的缓慢建成
- 投出去,再内化反弹
- 像卡西迪牛仔一样微笑
- 关于我们的我的谎言
- 环路模式“我”的锁定
- 我不是一个视频反馈环
- “我”被根深蒂固地扎稳了根……
- ……可我是真实的吗?
- 构成一个自我的怪圈的尺寸
- 机器人汽车的所谓自我
- 一个反事实的斯坦利
- 第14章 观者的“我”中的怪性
- 我们头脑中的惰性海绵
- 喷射化学物质
- 符号的庄严舞步
- 阿尔弗伯特参观奥光星球
- 简要说明
- 梵语中的肥皂剧
- 收束说明
- 受困于高层级
- 怪圈的第一种关键成分
- 怪圈的第二种关键成分
- 斯佩里,反诸自身
- 第15章 缠结
- 大脑中的多重怪圈
- 没有内容的反馈环
- 婴儿反馈环和婴儿的“我”
- 缠结的反馈环
- 我们头骨内部一个处于优势地位的环路
- 共享的感知,共享的控制
- 双旋世界中的一场旋风旅行
- “你你”是一个词?
- 双旋世界中的偶人同一性
- 在双旋世界旋弄下的“偶我”扭旋
- 双旋世界,又及
- 灵魂伴侣和伴侣灵魂
- 作为胶子的孩子
- 第16章 与最深之谜的搏斗
- 一场随机的事件会改变一切
- 绝望的云雀
- 又及
- 第17章 我们如何活在彼此之中
- 通用机器
- 通用性的意外
- 通用生命
- 有人来访
- 化学反应及其缺乏
- 通过吸收熔化的流星而生长的“拷贝”星
- 一个人能吸收多少另一个人的内在?
- 双击所爱之人灵魂的图标
- 用另一个人的大脑思考
- 不同颗粒度的马赛克
- 模式的移植
- 第18章 人类同一性的模糊之光
- 我做他人的东道主,也到他人那里做客
- 感觉到一个人在别处
- 远程呈现对阵“现实”呈现
- 哪个视角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 我在哪儿?
- 身为另一个人的可变程度
- 天真的视角往往就够好了
- 锤头鲨觉得它在哪儿?
- 共振
- 我不是任何别人吗?或者说,我是每一个他者?
- 国魂的相互渗透
- 光晕、余晖、日冕
- 第19章 意识=思考
- 那么,在我的环路故事里,意识在哪儿?
- 走进怀疑论者
- 符号触发更多的符号
- 认知的中央环路
- 第20章 一场谦恭有礼的辩难
- 第21章 与笛卡儿自我发生一场短暂的小摩擦
- 好故事弹出有力的和弦
- 我们是多么没有主见的人啊!
- 一个横跨大西洋两岸心灵传输的思想实验
- 笛卡儿自我的不明下落
- 我是在金星,还是在火星?
- 帕菲特观念的本性
- 自信、谦虚和自我怀疑
- 把帕菲特变形为波拿巴
- 侯世达的激进改编
- 关于“who”和关于“how”
- 要么翻倍,要么输光
- 滚动的列车
- 灵魂日冕之光
- 第22章 同僵尸与二元论舞起一支探戈
- 学究式的语义学?
- 两台机器
- 两个大卫
- 关于一个人有可能是僵尸的萦绕不散的担忧
- 意识不是一扇电动天窗
- 叶哲学
- 意识:一种用楷体呈现的精华物
- 心灵活力的滑尺
- 宇宙Z中语义学上的吹毛求疵
- 在宇宙Q中吹毛求疵
- 第23章 杀死两头神圣的奶牛
- 一条天蓝色的沙丁鱼
- 蓝,白,红=红,白,蓝
- 倒置声谱
- 格叻冰和呐尔金
- 倒置的政治波谱
- 紫罗兰是红色的,玫瑰是蓝色的
- 一条猩红色的沙丁鱼
- 是的,人们想要
- 生活的树篱迷宫
- 根本就没有自由意志这么一回事儿
- 第24章 论宽宏与友谊
- 灵魂有大有小吗?
- 从深度到高度
-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宽宏
- 是良心构成了意识吗?
- 阿尔贝特·施韦泽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 欣赏那深刻性!
- 凡是蚂蚱,必有一死
- 朋友
- 结语 困境
- 毫不离谱!
- 二元论的引力和陷阱
- 非二元论的魅惑与罅隙
- 彩虹还是岩石?
- 猛刺:硬的问题
- 回刺:一首温柔的诗
- 一条腿上的亿兆只蚂蚁
- 我是个怪圈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