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套集中反映李庄抗战文化和精神,体现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文化自信的感人读本。

内容简介

李庄,是位于宜宾下游、长江南岸的一座千年古镇,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抗战时期文化西迁(国立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中国地理学会大地测量组等机构迁此,安居六年)而成为文化抗战的重要战场。

李庄抗战文化和精神作为中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流寓李庄的学人以抗战的精神来该书做学问,读书治学为民族复兴储能。

本书以丰富翔实的史料、诸多珍贵的图片,全面叙述了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吴定良、童第周、夏坚白等大师学者的学问事功,以及他们在李庄期间勤于学问的执着与艰难,更探寻了诸多不同寻常的秘辛人情。

目录

  • 发现李庄: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 版权信息
  • 李庄歌(代序)
  • 前面的话
  • 楔子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
  • 第一节 喜极而泣
  • 第二节 异地同庆
  • 第三节 悲欣交集
  • 第一章 大地山河一担装,去后方
  • 第一节 十年艰难铸重器
  • 第二节 漂泊西南天地间
  • 第三节 船泊李庄
  • 第四节 牌坊头开场锣鼓
  • 第二章 那时的先生兮
  • 第一节 一箪食一瓢饮
  • 第二节 中医与西医
  • 第三节 先生兮不亏人
  • 第四节 吃人谣传与枪炮保护
  • 第五节 自律与自由
  • 第三章 板栗坳的史语所
  • 第一节 傅斯年:去重庆 回李庄
  • 第二节 董作宾与《殷历谱》
  • 第三节 战时中国最好的图书馆
  • 第四节 《六同别录》
  • 第四章 体质学所的孕与殇
  • 第一节 吴定良与史语所
  • 第二节 体质人类学的时运
  • 第三节 筹备处之殇 吴定良之恸
  • 第五章 小镇上的中博院
  • 第一节 李济——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 第二节 马长寿的川康民族考察
  • 第三节 谭旦冏与传统手工艺调查
  • 第四节 李霖灿的东巴奇缘
  • 第六章 陶孟和与中研院社会所
  • 第一节 门官田与石崖湾
  • 第二节 陶孟和:孤独的强者
  • 第三节 战争损失与赔偿研判
  • 第四节 山间桢楠 国之栋梁
  • 第七章 月亮田的营造学社
  • 第一节 梁柱崩折
  • 第二节 撑持天地与人看
  • 第三节 梁思成与中国建筑史
  • 第八章 李庄同济 六载风雨
  • 第一节 禹王宫 校本部
  • 第二节 东岳庙工学院
  • 第三节 同济医学:颂声载道令誉隆
  • 第四节 同济理学院与童第周
  • 第五节 “中国不会亡”
  • 第六节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 第七节 桃李芬芳 弦歌一堂
  • 第九章 战时中国测绘科学重镇
  • 第一节 中国高校独有的测绘系
  • 第二节 中国唯一的测绘科研机构
  • 第三节 测量组携手测量系 刘家院比邻文昌宫
  • 第四节 唯见江心秋月白
  • 第十章 走出李庄
  • 第一节 念兹别离 永怀缱绻
  • 第二节 天下同济
  • 发现李庄:一张中国大书桌
  • 版权信息
  • 板栗坳的北大文研所
  • 一、战时复学
  • 二、学在乡野
  • 三、无一废品
  • 李庄姑娘与外地姑爷
  • 一、第一个成功的逯卓亭
  • 二、素萱光涛成婚礼
  • 三、十六岁的先生娘子
  • 四、老好姐夫王志维
  • 五、“羊街八号”的悲欣
  • 六、杨志玖与马可·波罗
  • 七、爬山豆,叶叶长
  • 八、布衣疏食著青史
  • 傅斯年与他的两只“水母”
  • 一、喜筑爱巢
  • 二、生下三年,走了一万多里
  • 三、桂花坳:至味是清欢
  • 四、归骨台湾岛
  • 五、抱愧仁轨先生
  • 董作宾携女友田野调查风波
  • 傅斯年与李济
  • 陈寅恪与李庄
  • 一、史语所的台柱
  • 二、与李庄擦肩而过
  • 三、遥领贵在“领”
  • 梁思永:我不奋斗啦
  • 李庄的“太太客厅”
  • 游寿:龙性难驯归东海
  • 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二、栗峰四载 防微杜渐
  • 三、兰芷当门 锄而去之
  • 四、流年如云 故人入梦
  • 曾昭燏:梦中悲喜沧桑泪
  • 一、英伦求学 明珠自怜
  • 二、洱海发掘团
  • 三、考察彭山汉墓
  • 四、坐镇李庄
  • 五、“此亦怪事也”
  • 六、迎接新生
  • 庞薰琹与贵州苗艺考察
  • 一、战时转身
  • 二、入职中博院
  • 三、贵州苗艺调查
  • 四、他们都是我的老师
  • 尹焕章:七载安谷守藏吏
  • 一、战火催迫 文物抢运
  • 二、徘徊去复回
  • 三、安谷七载护文物
  • 四、有水井处有炊烟
  • 五、才为所用留清名
  • 居延汉简的劳榦时代
  • 一、离迷雾里一灯明
  • 二、吾心安处是故乡
  • 三、柴门口劳家
  • 四、居延汉简考释
  • 向达:壮行西北 屈栖李庄
  • 一、由滇迁川
  • 二、首次赴西北
  • 三、狭路相逢张大千
  • 四、向家李庄遭困
  • 五、第二次西北考察
  • 罗尔纲与太平天国史研究
  • 一、《师门辱教记》
  • 二、太平天国与清代兵制研究
  • 三、清代人口问题研究
  • 四、殊途同归
  • 栗峰老人王献唐
  • 一、流寓渝州 客居栗峰
  • 二、焚膏继晷 “钱考”“志稿”
  • 三、往来鸿儒 相濡以沫
  • 四、异乡休戚 家国恩仇
  • 五、丹青妙手 信笔点染
  • 六、无愧乡邦 已乎献唐
  • 空谷出幽兰 深山闻俊鸟
  • 一、古镇有庠序
  • 二、栗峰一群熊孩子
  • 三、大师办小学
  • 四、一只丢失的小黑羊
  • 五、要看新制度怎样诞生的
  •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 一、写一本旷古未见的中国书
  • 二、李庄十日
  • 三、谨以本书献给——
  • 迁台前后
  • 一、盛会闻惊雷
  • 二、沧茫去乡情 相见渺无期
  • 三、时局如此 谁走死路
  • 四、服务新政权 建设新中国
  • 五、江山如此 痛切招魂
  • 发现李庄:一本战时风雅笺
  • 版权信息
  • 江山依旧留雁影《一本战时风雅笺》序
  • 第一编 弦外遗音
  • 傅斯年
  • 陈寅恪
  • 董作宾
  • 岑仲勉
  • 陈槃
  • 劳榦
  • 王叔岷
  • 夏鼐
  • 周天健
  • 游寿
  • 梁方仲
  • 史久庄
  • 王献唐
  • 李权
  • 曾昭燏
  • 林徽因
  • 卢绳
  • 王世襄
  • 罗哲文
  • 冯泽
  • 翁长溥
  • 张轶群
  • 赵宇馨
  • 向楚
  • 罗南陔
  • 罗筱蕖
  • 罗荫芬
  • 罗莼芬
  • 罗菡芬
  • 周懋庸
  • 第二编 六同忆旧
  • 傅斯年
  • 陈寅恪
  • 李济
  • 董作宾
  • 那廉君
  • 王叔岷
  • 劳榦
  • 夏鼐
  • 石璋如
  • 凌纯声 芮逸夫搜集
  • 郭良玉
  • 梁柏有
  • 史语所
  • 金岳霖
  • 罗嘉驩
  • 费正清
  • 梅贻琦
  • 索予明
  • 李霖灿
  • 梁思成
  • 刘致平
  • 王世襄
  • 罗哲文
  • 丁文渊
  • 徐诵明
  • 魏微
  • 高涛
  • 李光谟
  • 王汎森
  • 第三编 李庄飞鸿
  • 一九三七年
  • 一九三八年
  • 一九三九年
  • 一九四〇年
  • 一九四一年
  • 一九四二年
  • 一九四三年
  • 一九四四年
  • 一九四五年
  • 一九四六年
  • 一九四八年
  • 一九四九年
  • 附录
  • 抗战时期迁入李庄的主要单位(1940年冬至1946年秋)
  • 本书主要人物简表(1948年统计数据)
  • 走出李庄的两岸学者当选院士不完全名单
  • 参考书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5.0
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湘江秋水脉脉,岳麓枫叶欲燃。长沙,这座千年古城,因战乱勃然充满生气。迁移至此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根据教育部的安排,依从傅斯年的建议,筹组 “长沙临时大学”,并于 1937 年 11 月 1 日正式开课,报到的学生 1452 人,不到三校原有学生总数的一半。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四川人民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2年9月,是一家以出版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综合性出版社,出版范围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同时编辑出版《龙门阵》杂志。 初心不忘,书籍不朽;守正创新,再启征程。四川人民出版社将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促进四川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将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文化自觉,向着全国一流出版社的目标奋力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