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本书基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场景,考察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问题。
内容简介
基于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与探讨,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公司更可能披露好消息而隐瞒坏消息。这说明为规避股价崩盘对控制权的威胁,大股东表现为壕沟效应,其机会主义行为影响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动机,而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能够约束大股东/公司的利己行为。
其次,基于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和信息披露违规数据,从监管层视角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和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差、信息披露违规概率更高,这一现象在公司隐瞒坏消息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这说明为了规避控制权威胁,大股东的机会主义信息披露策略导致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更差、信息披露违规概率更高。
再次,从资本市场信息使用者——投资者视角考察了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策略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期间,上市公司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更低,这一现象在公司披露坏消息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这说明大股东隐瞒坏消息而披露好消息并不能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最后,基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数据,从信息中介——分析师视角考察了作为质权人的券商及其附属分析师对大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盈余预测行为。研究发现,相对于非关联分析师,关联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偏差更大、精度更低。而且,关联分析师给出的评级更高,但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在短期内未能识别这一问题,说明资本市场对分析师独立性的识别需要更长时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 言
- 第1章 导 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本书的研究意义
- 1.3 本书的逻辑框架与主要内容
- 1.4 本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概况
- 2.1 大股东行为文献回顾
- 2.2 股权质押文献回顾
- 2.3 公司信息披露文献回顾
- 2.4 股价崩盘风险文献回顾
- 2.5 分析师文献回顾
- 2.6 文献述评
- 第3章 中国资本市场的特征:历史与现状
- 3.1 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源与发展
- 3.2 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
- 3.3 股权质押制度的变迁
- 第4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信息披露策略
- 4.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3 研究设计
- 4.4 统计分析与实证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 5.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 研究设计
- 5.4 统计分析与实证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信息披露违规
- 6.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3 研究设计
- 6.4 统计分析与实证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 7.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3 研究设计
- 7.4 统计分析与实证结果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分析师盈余预测
- 8.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8.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8.3 研究设计
- 8.4 统计分析与实证结果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9.1 研究结论
- 9.2 政策启示
- 9.3 研究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股权质押相关法律法规
- 附录B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计分表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