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古希腊全景史,探寻西方文明的起源之地。

内容简介

卢浮宫三宝中,有两件是古希腊遗产。西方戏剧史四大悲剧家中,有三位是古希腊人。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文化却征服了罗马。”古希腊文明更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为何古希腊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产?古希腊人究竟在哪些因素的共力下促成了这段成就斐然的文明?为何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力绵延至今?

本书中,两位美国知名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携手创作,将我们带到从史前到公元前30年这段久远的古希腊历史中。

他们将历史事件、风云人物与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地理、战争、哲学、神话、戏剧、绘画、建筑等主题巧妙编织在一起,结合53幅地图、182张插图、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文献,带我们深入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体会他们精神世界的波动与延展,了解他们孕育自身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不局限于对爱琴海地区的描述,而是将视野扩大至整个地中海世界,力图全面呈现与古希腊人有所互动的国家与人物。

由此,全书将迈锡尼文明、数百年黯淡的黑暗时代、古风时代城邦的诞生与成功、希腊化时代,以及倒于古罗马铁蹄的命运时刻娓娓道来,这片土地在作者的笔下彰显出了它在时代洪流中的起落、挣扎和生生不息之力,而对于作为主角的古希腊人,我们也得以充分了解他们的行为对重大历史进程所做出的具体贡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总序 人类历史发展的两大主线
  • 推荐序一 希腊人为什么重要
  • 推荐序二 从“他们”到“我们”
  • 前言
  • 第1章 狭小且偏远的土地
  • 第2章 国家与民众
  • 第3章 家庭中的希腊人
  • 第4章 史前希腊人
  • 第5章 黑暗时代和公元前8世纪的复兴
  • 第6章 荷马
  • 第7章 宗教与神话
  • 第8章 古风时代的希腊:经济、社会与政治
  • 第9章 古风时代的文化变革
  • 第10章 古风时代两座城邦的历史: 斯巴达和雅典
  • 第11章 波斯和希腊人
  • 第12章 大战
  • 第13章 民主与帝国:雅典和叙拉古
  • 第14章 公元前5世纪的艺术和思想
  • 第15章 公元前5世纪的戏剧
  • 第16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余波
  • 第17章 波斯和迦太基之间的希腊人
  • 第18章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文化
  • 第19章 马其顿战神: 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
  • 第20章 “神”王亚历山大
  • 第21章 希腊化世纪的希腊诸王国
  • 第22章 希腊化世纪的希腊诸城邦
  • 第23章 希腊化文化
  • 第24章 罗马的到来
  • 第25章 结语
  • 致谢
  • 延伸阅读
  • 关键词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了解希腊必读书籍

    这本《希腊人:历史、文化与社会》详细描绘了从史前时代直至公元前 30 年间希腊的历史脉络,尤为着重地阐述了这一漫长时期内希腊的文化发展与社会风貌。它不仅将希腊历史视为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阶段,而且将希腊文明置于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大背景中进行综合考察。书中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希腊的地理环境、政治演变、经济状况、气候条件、人口结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文化生活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等多个方面,堪称一部全面反映希腊各领域的鸿篇巨制。除正文内容外,本书还广泛引用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原始文献,这些文献既有历史著作,也有文学作品,甚至包括铭文、碑刻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频繁引用的作者有荷马、赫西俄德、埃斯库罗斯、品达、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色诺芬、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普鲁塔克等。这些跨越两千年的文献资料,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强烈的历史沉浸感,使我们能够透过古人的视角,近距离地观察历史,体会古希腊人的语言风格与思维方式,从而深化对古希腊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希腊人并没为我们勾画出如何生活的蓝图,我们从他们的失败中学到的教训和从他们的成功中借鉴的经验一样多。” 本书尽量展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家庭关系、政治创造、军事和战争实践、思想和文化成就,对奴隶的剥削、对妇女的压迫、对东方的矛盾和复杂态度、希腊人相互之间的冲突,总之,希腊人的好和坏,都尽可能地浓缩在本书中,组成了一幅多维面的古希腊人的生活图景。透过这本书,你也许会发现,生活在矛盾中的希腊人也许不如你以前想象得那么好,但也许不像某些人想得那么坏,历史和人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多面体。对历史上的希腊人,我们需要深入到他们的历史之中去理解。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近 900 页鸿篇巨制,将希腊史凝练为一场跨越爱琴海的文明对话。书中不仅呈现帕特农神庙的几何之美,更将目光投向暗处的 “失败者”,青铜时代的线形文字 B 书写着官僚体系的精密,黑暗时代的陶罐纹饰暗示平民美学的觉醒,而占人口 40% 的奴隶群体,竟是城邦繁荣的无声支柱。  作者以 “祛魅” 姿态解构 “希腊奇迹”。地理破碎催生城邦竞争,橄榄油贸易滋养思想自由,公民军事共同体孕育民主萌芽。如书中所言:神灵未赐予希腊人神圣统治权,人力才是真理的唯一路径。最动人的,是书中对文明本质的叩问。当雅典银矿的财富支撑起舰队与民主,当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思想播撒至埃及与波斯,我们看到文明从来不是孤岛,而是在碰撞中裂变,在有限中超越。考古学家的铲子与诗人的笔同样重要,雅典卫城的石柱与索福克勒斯的台词,共同构成希腊人身份密码。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